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05 16:42:32
每經記者|張蕊 每經編輯|陳旭
2月初,武漢市某社區公交車轉運重癥患者的新聞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也讓負壓救護車這一特種車輛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事實上,與口罩、防護服等“軟”裝備相比,被稱為“特大號N95”的負壓救護車是率先實現保供的“硬”裝備。
工信部裝備一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已累計交付湖北的負壓救護車近700輛,確保了湖北省和武漢市各個時間節點的需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工信部獲悉,農歷大年初一(1月25日),上海、安徽、河南等地多家重點汽車生產企業同時接到了工信部首批200輛負壓救護車生產任務函。2月6日,第二批345輛生產任務接踵而至。而此時,國內每年負壓救護車的產銷量僅為50輛左右,相關備件儲備不足,又恰逢春節假期員工返鄉,主要生產企業均處于停產狀態。

圖片來源:新華社
某車企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面對兩難,任務函“兜底采購”的解決方案給了企業一顆“定心丸”。車企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如上汽大通汽車有限公司改裝分公司技術骨干大年初一就返廠上班,次日返工人員達95%以上。華晨雷諾金杯汽車有限公司的工人們冒著零下15℃嚴寒調車、運車,以最快速度將底盤運回車間恢復生產。
作為負壓救護車的“標配”,負壓系統和負壓隔離艙是必要的關鍵裝備。由于行業小眾,國內生產企業相對較少,供應能力有限成為負壓救護車產能提升的卡點。
工信部裝備一司相關負責人透露,為此,工信部積極協調北京核信銳視安全技術有限公司等負壓系統生產企業與主機廠密切協同,僅用一個月的時間,就將負壓系統日產能從不足20套提升到120套以上。
截至目前,國內負壓救護車日均產能已超過100輛,主要生產企業已向全國交付負壓救護車近2000輛。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