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02 23:34:21
每經記者|鄭步春
受權重較大的“大基建”板塊推動,本周一A股大漲。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漲3.15%至2970.93點。深主板、中小、創三綜指均漲3.7%左右。盤后數據顯示,北上資金凈流入約70億元。
3月2日上午各主流媒體頭條大多為“7省市推出25萬億重點項目”,這就直接推升了相關個股。基建股的種群相當龐大,波及面廣,如三一重工、中國交建、中國中鐵、中國鐵建等紛紛大漲。
今年最熱門的科技股方面,雖然近期已有些“隱諱的”利空,但科技股只是出現結構性分化,仍然有不少科技股暴漲,典型的是深南電路、滬電股份等PCB板塊。
上周有傳言稱科技型基金瘋狂發行已受窗口指導,這是上周科技股明顯轉弱的主因。上周四,廣發基金一口氣發布5只基金調整大額申購業務限額的公告,上周五,興全基金旗下多只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發布限制大額申購的公告。當基金公司來自基民的資金增速邊際放緩時,那么他們肯定得優化手中科技股,挑些業績相對較好、競爭能力出眾的科技股留著,一些邊緣品種、故事性太強、持倉較少的品種就很可能會被拋棄,這也許是上周周中許多科技股暴跌的重要原因之一。
前一周,許多國家或地區的疫情發展超乎尋常,其中美國金融市場若受威脅,全球風險偏好勢必就會大幅下降。
本周,估計全球疫情大概率會延續上升勢頭,不排除國際股市短線還有些不測波動。然而,基于以下幾個原因,我覺得國際疫情的暴發對股市的殺傷力會有收斂。首先,全球疫情即使進一步惡化,那也是可預期的,并不太會令人特別意外,這顯然是與上周的猝不及防有很大區別。沒太多懸念的事物殺傷力肯定會弱得多,原因是害怕的人提前跑了一部分,余下的抗壓能力通常會強大,一定程度上也作好了忍受利空沖擊的心理準備;其次,美股上周低點已迫近熊市分界線,通常會有技術性支撐,更何況美聯儲官員及特朗普等重磅人物幾乎已明示了“即將降息”。當美股暫時難以深跌時,A股、港股盤面也極難產生過度恐慌;第三,疫情會誘發各國政府、各大醫藥公司加緊疫苗等藥物研發,資金也會更容易到位,而這有機會使“疫情有藥可醫”日期早些到來;最后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國疫情已受到了控制,這應當是我們投資者最大的底氣所在!除湖北外,全國許多省份病例都零星增長,更重要的是這發生在“大復工”背景下,所以可靠度大為強化。
基于上述考慮,我建議投資者可積極持倉做多,品種可多樣化,不必再像之前那樣僅盯著科技股,還可配置與基建相關的周期股。至于傳統白馬消費股,也可視業績前景加倉。一般來說,盡可能買些僅受疫情一次性沖擊的品種,少碰遷延性影響較大的公司。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N+財經(微信號:njcjnews)。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