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熱點公司

每經網首頁 > 熱點公司 > 正文

海吉亞醫療赴港IPO:毛利率不及放療業務,民營腫瘤醫院是門好生意嗎?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2-18 22:00:53

自建醫院、收購醫院,海吉亞醫療的營收重心也逐漸從第三方放療業務轉向醫院業務。2017年,海吉亞醫療的醫院業務雖然營收不錯,毛利卻明顯不如第三方放療業務。

 每經實習記者|朱成祥 每經記者 孫嘉夏    每經編輯|梁梟    

2月17日,香港聯交所披露海吉亞醫療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吉亞醫療)招股書,該公司擬于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據悉,該公司是一家民營醫療集團,經營或管理十家以腫瘤科為核心的醫院網絡。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以2018年度腫瘤科相關服務產生的收入計算,海吉亞醫療是國內第二大的民營腫瘤醫療集團。

醫院業務已占主導

海吉亞醫療專注于腫瘤治療中的放療領域。2009年11月,看好放療發展前景的海吉亞醫療創始人朱義文向三名獨立第三方收購了伽馬星科技(現為海吉亞醫療全資孫公司,國內經營實體)95%的股權。伽馬星科技正是立體定向放療設備的制造商和知識產權擁有人。彼時,伽瑪星科技資產凈值為負數,債務總額達1.45億元。

伽瑪星科技進入朱義文時代后,逐漸在放療領域站穩腳跟。2010年,伽瑪星科技推出放療中心服務,即與醫院合作,向醫院提供放療相關咨詢服務、授權使用立體定向放療設備和提供立體定向放療設備的相關維護和技術支持服務。

2010年1月,伽瑪星科技與宣威放療中心達成合作;同年7月與諸城放療中心達成合作;2012年6月,又開始與仁和放療中心合作。

伽馬星科技通過提供放療中心服務打開了市場,但朱義文的野心不止于此。放療中心服務的客戶是醫院,通過間接服務患者按比例抽成。相比之下,直接提供放療服務無疑單筆營收更高。

2012年11月,單縣海吉亞醫院有限公司成立,海吉亞醫療開始自建醫院。目前,醫院業務已成為海吉亞醫療的營收大頭。2017年、2018年和2019年1~10月,公司醫院業務營收占比分別為77.2%、82.3%和86.8%。

外延式并購迅速擴張

在國內建設一家醫院絕非易事,不僅需要相關資質、層層審批,購買土地、建設營業場所也需要大量資金,購買高端的癌癥篩選、診斷和治療設備亦需投入重金,還要招納經驗豐富的醫療專業人才。

此外,自建一家醫院也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而在建設期醫院幾乎沒有營收。以海吉亞醫療第一家自建醫院為例,2013年開始建設,2016年才正式營業。

在朱義文的運作下,海吉亞醫療走上一條外延式擴張之路。截至招股書披露日,海吉亞醫療擁有自有醫院7家,托管醫院3家。7家自有醫院中,單縣海吉亞醫院、重慶海吉亞醫院和菏澤海吉亞醫院為公司自建醫院,其余4家醫院均為外延式并購而來。

2015年9月,海吉亞醫療旗下伽馬星科技向楊萍收購龍巖市博愛醫院70%的股權,交易對價為3502萬元;當年11月,伽馬星科技又耗資3550萬元收購該醫院剩余30%股權,合計交易對價為7052萬元。

2015年11月,伽馬星科技耗資9041萬元收購了蘇州滄浪醫院80%的股權;同年12月,又出資2500萬元收購剩余20%的股權,合計交易對價為1.15億元。

兩家醫院很快為海吉亞醫療貢獻大量營收。2017年龍巖市博愛醫院、蘇州滄浪醫院營收分別為1.16億元、1.18億元,占當年總營收的比例達19.5%、19.8%。也就是說,海吉亞醫療當年近40%的營收來自這兩家醫院。

海吉亞醫療旗下醫院業績貢獻 圖片來源:招股書截圖

此后,兩家醫院營收增長迅速。2018年、2019年1~10月,龍巖市博愛醫院營收分別為1.48億元、1.37億元;蘇州滄浪醫院營收分別為1.62億元、1.84億元。

“次均收費”連年上漲提升毛利率

自建醫院、收購醫院,海吉亞醫療的營收重心也逐漸從第三方放療業務轉向醫院業務。2017年,海吉亞醫療的醫院業務雖然營收不錯,毛利卻明顯不如第三方放療業務。

數據顯示,2017年海吉亞醫療醫院業務收入4.60億元,占比77.2%,但毛利潤僅與第三方放療業務相當。該年度公司醫院業務毛利潤8684.7萬元,第三方放療業務毛利潤8322.9萬元,二者毛利率分別為18.9%和61.6%。

海吉亞醫療收入構成及各業務毛利 圖片來源:招股書截圖

而經過近兩年的經營,海吉亞醫療毛利明顯改善,2018年公司醫院業務毛利率升至24.8%,2019年1~10月進一步升至25.2%。對于醫院業務毛利率提高,海吉亞醫療在招股書中表示,是由于公司提高了運營效率,并由于就診人次增加使公司得享更大的規模經濟。

2017年到2018年,公司醫院業務毛利率從18.9%躍升至24.8%,同期住院就診人次從4.01萬增至4.20萬,同比增長4.9%;門診就診人次從62.20萬人增至68.90萬人,同比增長10.77%。相比之下,住院次均收費從7834.6元增至1.05萬元,同比增長33.51%;門診次均收費從235.3元增至277.4元,同比增長17.89%。

自有醫院就診人次及次均就診收費 圖片來源:招股書截圖

可以看出,住院次均收費增長較為明顯。2019年1~10月,海吉亞醫療住院次均收費達1.15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4.89%。

對于海吉亞醫療醫院業務的相關情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月18日致電其國內運營實體伽馬星科技,但截至發稿未能接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海吉亞醫療 腫瘤醫院 化療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