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2-14 19:42:02
四川將“統籌兼顧、創造條件,積極支持企業復工復產,不得用審批備案等方法阻礙企業復工,要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影響”。
每經記者|朱玫潔 每經編輯|劉艷美
“當前疫情防控正處于十分關鍵時期,在毫不松懈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有序做好各類企業復工復產,努力恢復正常生產經營秩序,已成為十分重要和緊迫的任務。”四川省經信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顧紅松說。
2月14日,四川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四場新聞發布會召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會上獲悉,四川將“統籌兼顧、創造條件,積極支持企業復工復產,不得用審批備案等方法阻礙企業復工,要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影響”。
截至2月13日,四川重點防控物資生產企業全部實現復工復產;糧油、肉制品、乳制品、飼料加工等七大類生活必需品生產企業復工復產514家、復工率達到52.9%。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復產5179家,復工率達到35.6%。另外,從復工企業用工人數來看,已經達到正常水平30%左右。
顧紅松表示,目前,四川省按照“分區分類、靈活安排、企業主體、屬地管理”的總體要求推進企業復工復產。
“分區分類、靈活安排”是指根據實際情況,在確保員工安全健康前提下,靈活安排,有序組織。14日,四川印發《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分區分類防控工作指南》,作出詳細指導。而“企業主體、屬地管理”是指各企業要履行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主體責任,制定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方案。而在四川的各類企業均要接受屬地管理,服從當地網格化管理要求。
其中,“分區”是要根據疫情嚴重與否狀況,對推進復工復產施行不同的策略。“分類”是要按照防疫優先、統籌兼顧的要求,分輕重緩急,按行業類別分批推進復工復產。
例如,疫情防控、醫用物資生產企業及其配套企業全部開足馬力生產;能源供應、交通物流、城鄉運行、生活必需品生產、飼料生產、市場流通銷售等涉及重要國計民生領域的企業,保障條件后立即復工復產。
而非勞動密集型的先進制造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互聯網企業等,采取安排彈性上班、本地員工先到位等分批復工的靈活舉措,積極穩妥復工復產;其他一般生產企業和項目由各市縣根據企業疫情防控到位情況,有序組織復工復產。旅游、休閑、娛樂、影劇院、博物館等領域,不具備條件的暫不開工營業。
當下,“德陽市的‘55工作法’,遂寧市的‘33工作法’,都體現了按照分區分類的原則。”顧紅松表示,目前也在組織成都、德陽、達州、自貢、遂寧等一些地方交流工作做法。
下一步如何推進相關工作?顧紅松提出三點:
一是要“抓調度”,推進復工復產的調度。“既要堅持穩控當頭,又要注意消除企業疑慮,防止采取過激和簡單粗暴的防控措施。”顧紅松說。對此,四川省建立全省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的調度制度、日報告制度,并通過企業用電情況對各級各類企業復工復產的情況進行分析研判。同時,組織4個由廳級領導帶隊的小分隊分赴11個市(州)調研,及時掌握全省工業企業復工復產有關情況。
二是要為企業排憂解難。由省市縣三級聯動,組建專班工作組,“一廠一組”上門服務。當下,各級經信部門組織專門力量,建立企業聯絡員制度,與企業一道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幫助協助解決原材料供應、物流運輸、員工返崗、水電氣保障、融資等方面的實際問題。
與此同時,也要抓好惠企政策宣傳。顧紅松表示,要幫助企業用好用足國家、省及本地相關政策,擴大惠企政策受益面,引導企業堅定信心、共克時艱、穩定發展。他透露,還將加強經濟運行研判分析,研究儲備一批穩增長政策。目前已經研究在近期向有關市州發放1億元省級工業發展財政資金,以便更好發揮財政資金的激勵作用。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