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2-09 23:41:14
每經編輯|李凈翰
截至2月9日21:41,新冠肺炎確診37289例,死亡813例。
一鍵查詢全國小區病例,實時追蹤你身邊的疫情信息↓↓↓
據央視新聞報道,國家發展改革委經貿司副司長陳達9日表示,復工復產對于市場保供作用非常大,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有關要求,發改委已經會同有關部門督促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有序組織重點領域企業復工復產,確保重要的醫用物資、生活必需品的供應。目前,除了湖北省外,全國其他30個省份均已部署安排企業復工復產。
9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以下簡稱“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區有序做好企業復工復產工作。
回到單位上班,人員聚集,交流難免,無疑增加了幾分交叉感染的風險。為此,更需要我們在確保完成工作的前提下,盡量做“減法”——能不說的話不說,能不扎堆就不扎堆,能開窗透氣就開窗透氣……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國務院:有序做好企業復工復產工作
據新華社9日消息,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通知要求:有序做好企業復工復產工作,推動分批有序錯峰返程返崗,統籌制定分類分批復工復產方案;疫情防控、能源供應、交通物流、城鄉運行、醫用物資和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生產、飼料生產、市場流通銷售等涉及重要國計民生的領域,要保障條件立即推動復工復產,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員工要及時返崗、盡早開工。
北京:提倡企業線上辦公彈性工作
8日下午,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舉行,為了保障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北京市推出多項舉措應對,目前已有多個企業聚集辦公園區推出了相應的辦公措施。其中,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出臺《開發區關于支持中小企業抗疫情云辦公穩發展的若干措施》,鼓勵中小企業創新生產經營模式,以彈性辦公、網絡云辦公等方式減輕疫情對生產經營的影響,支持中小企業穩定發展。
北京CBD作為高端商務、國際金融、國際傳媒聚集之地,總部企業和500強企業眾多。下一步,也將不斷發揮區域企業的各項優勢,積極落實北京市委市政府要求,指導企業復工,并且采取線上辦公、電話值守、彈性工作和錯峰出行上下班等方式。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上海:鼓勵錯峰上下班,不開中央空調
在2月9日的上海市政府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威宣讀了關于鼓勵錯峰上下班的通告。具體內容包括:
本市行政區域內各機關、企事業單位等,要繼續做好尚未返滬人員的錯峰返程工作。
各園區、樓宇等管理主體應結合實際,按照“少接觸,少聚集”原則,抓緊研究制定鼓勵入駐企業單位錯峰上下班的具體工作方案。沒有全新風運行方式或不能確保房間獨立通風的,一般不開中央空調,盡可能改善辦公區域的通風條件。
鼓勵各企業根據行業特點實施錯峰上下班。
在確認安全無風險的情況下,鼓勵同單位、同寫字樓、同園區人員,組成固定搭檔,拼車上下班。
軌道交通和地面公交在高峰時段適當增加運力,提高通勤效率。
廣州:實施分類復工復產
廣州市于2月7日發出《關于做好企業安全有序復工復產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全市企業實行分類復工復產,并明確復工復產條件。
根據《通知》,2月9日后廣州市企業分類推動復工復產。對保障城鄉運行必需(供水、供電、油氣、通訊、公共交通、環保、市政環衛等行業)、疫情防控必需(醫療器械、藥品、防護用品生產運輸和銷售等行業)、群眾生活必需(超市賣場、食品生產、物流配送等行業)和其他涉及重要國計民生、供港供澳及特殊情況急需復工的相關企業,要全力保障復工復產。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審慎核實復工復產的企業,主要指批發市場(不含農產品批發市場)、娛樂場所、文化旅游業以及經營單位。
除前述兩類企業外,經區組織核實符合五個復工復產條件的企業,方可復工復產:防控機制到位、員工排查到位、設施物資到位、內部管理到位、宣傳教育到位。
這些防疫要點一定要注意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千萬不能存在僥幸心理,認為單位的防范措施夠豐富,該消毒的已消毒,該通風的已通風,就可以掉以輕心了。在這疫情防控的緊要關頭,我們在崗的每個人,都應繼續繃緊弦,比平時要更謹慎,也更自覺。
一方面,我們要完成好本職工作,不出錯,不留瑕疵,保質保量。另一方面,在防疫上也絕不能失分,無論是身處辦公室,還是奔赴單位的路上,都不要大意,不要握手,不要互相串辦公室,戴好口罩,勤洗手。同時,更要提醒使用中央空調的單位,嚴防交叉感染。
圖片來源:長沙晚報
管住自己,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同事負責,還是對那些全力以赴防控疫情的人負責。如果人人都能慎獨、慎微、有敬畏,那么我們就有信心早日打敗病毒!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新華社、中國新聞網、第一財經、長沙晚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