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2-07 01:22:50
每經記者|鄭步春
本周四,A股繼續上漲,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漲1.72%至2866.51點。其余股指漲幅更大,深主板、中小、創三綜指分別漲2.90%、3.02%、3.48%。滬指漲幅稍小與銀行股表現較弱相關,銀行分類股指收盤僅漲0.69%。
銀行股持續弱于大盤,可能有較復雜原因。疫情對許多中小企業構成打擊,本身就需要銀行提供更多支持。另外,當創業板等個股表現極好時,護盤資金拉升權重股的動機也會較弱。指數是需要調控的,或有無形之手,這當然也是大局。未來如果創業板等漲得較多個股大幅回吐,屆時銀行等權重也許就會有所表現。
醫藥股仍較強,魯抗醫藥等繼續漲停。在疫情相關消息方面,數據大致情況是:新增確診人數環比略降,但新增疑似病例環比上升。這樣的數據在市場流動性較充足的背景下,就形成了市場表現不錯的情形。
投資者應重點關注日后相關數據(特別是全國數據),應控制倉位,不能過度追漲。
流動性對股市的作用相當明顯,情緒只能左右一時。上市公司業績或受疫情沖擊雖為利空,一方面不少個股已部分消化這一利空,另一方面投資者特別是外資很可能將這種業績損益看成“非經常性損益”,所以在股價及估值方面必然不會“充分計提”。
由這幾天一些外資大量買入的品種來看(典型的如受沖擊相當明顯的上海機場、中國國旅等),內外資動向顯然相差極大,內資一般以拋售為主,外資卻以狂買為主。之所以發生這種情況,我覺得是由于內資的一些基金考核期往往只有一年,雖然他們明白這事大概率僅影響今年業績,但他們也許“等不起”。對于外資來說,他們的考核期長得多。
個人對疫情發展整體上是樂觀的,因我們舉國動員與資源調用能力舉世無雙。不過,雖然如此,科學或醫學的事仍有不確定性。個人覺得,雖然已有向好苗頭,但此事進一步確認還有待觀察。
今日為周五,機會與風險并存,因后面間隔周六與周日,累積的疫情相關數據會疊加起來,然后影響到下周一的走勢。投資者可能很難完全預測形勢的發展,卻又必須操作,的確很難。我覺得投資倉位若過重或可考慮適度減持,如果持半倉或稍多則可繼續持倉“賭”一下。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N +財經(微信號: njcjnews)。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