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2-05 23:50:31
每經記者|鄭步春
本周三,A股延續漲勢,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漲1.25%至2818.09點。其余股指漲幅更大,深主板、中小、創三綜指分別大漲2.48%、2.61%、3.07%。滬指表現弱主要與銀行股弱相關,銀行分類股指勉強漲0.01%。
云技術相關個股表現較強,這已是連續第二天了,此類個股短線已累積較大漲幅,也許會面臨震蕩。醫藥股因抗疫新藥(阿比朵爾、達蘆那韋)相關利好消息而大漲,江蘇吳中、博騰股份、永太科技、東音股份、九州藥業、人福醫藥等漲停。
大盤連續兩天表現較好,除新藥等利好消息外,與新增疑似病例放緩相關,接下來大概率會越來越順,股市也會重新走牛!
周三盤后數據顯示,北上資金凈買額減弱至25億元。由最近三天的整體表現來看,他們的主旨似乎只是在下方承接,而不急于追高。對于北上資金流入衰減,投資者暫時不宜得出悲觀結論,如果過幾天股指有二次探底機會,且屆時北上資金又轉為大買,那么投資者對后市仍然可以保持樂觀。
操作方面,考慮到不確定性仍存在,投資者不妨模仿北上資金,逢低接貨。最忌諱的是在低位嚇得亂砍,而在高位聽到風就是雨地胡亂追漲。
我們以目前如日中天的醫藥股為例,投資者在積極操作中也得留心眼,個人覺得如果有特效藥出來,所有醫藥股上漲是毫無道理的,相反多數不相干的醫藥股就該跌了。以2003年“非典”行情為例,如果以當年全年為標桿,其實醫藥股表現并不好,投資者得提防歷史重演。
疫情影響的只是短中期業績,對醫藥股、口罩、體溫計之類受益股如此,對零售、旅游等受沖擊股也如此,投資者可將此類因素當成“非經常性損益”來處理。最近三天受疫情影響的上海機場、中國國旅等外資流入相當兇猛,從側面強化了我上述想法。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N+財經(微信號: njcjnews)。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