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熱評

每經網首頁 > 每經熱評 > 正文

每經熱評|盛松成:應對疫情也要高度關注經濟薄弱環節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2-03 01:27:38

要避免“一刀切”式的過度干預而額外增加企業的負擔。在控制疫情的前提下,應鼓勵員工在家遠程辦公,而不是讓經濟更長時間地處于“休克”狀態。企業用工成本增加將迫使其裁員,并抵消財政、貨幣政策降低企業成本的效果。

每經特約評論員 盛松成 龍玉

(盛松成 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

新年伊始,隨著新冠肺炎病例不斷增加,防控疫情成為頭等大事。疫情導致春節假期相應延長,也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企業經營和就業前景帶來了較大挑戰。此次疫情對經濟的沖擊究竟會成為一時現象(如2003年的“非典”疫情)還是將持續更久、影響更大,不僅取決于我國經濟所處的環境和發展階段,也取決于企業能否順利渡過目前的困境,并保持就業穩定。

最近一段時間,許多民營中小企業原本就處于困難時期,疊加疫情沖擊,我國經濟恢復所面臨的挑戰非常嚴峻。2003年中國經濟處于剛加入WTO后的貿易井噴期,同時也迎來了投資主導發展模式和人口紅利的窗口期,經濟上行的動力十分強勁。而目前中國經濟處于弱企穩階段,內外環境都與當年大不相同,宏觀政策空間也比當年相對有限。

保障人民健康安全是第一要務,經濟和就業穩定同樣為民生所系,應對疫情也要高度關注經濟薄弱環節。

我們認為,當前的政策措施應重點關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高度重視此次疫情沖擊對企業經營和就業的影響。進一步減稅降費,降低企業成本。同時,穩健的貨幣政策也可在邊際上適度放松。物價對貨幣政策的制約不大,因為疫情對物價的影響集中在少數種類的食品、藥品和衛生用品上,絕大多數的商品價格基本穩定,甚至可能因需求減少而降價。貨幣政策的著力點應關注有效舒緩本次疫情給企業帶來的流動性壓力,努力降低受疫情影響企業的經營成本。據有關測算,如果對企業在3天假期延長期間發生的利息支出予以免除,大約可減輕企業財務成本450億元。人民銀行可通過宏觀審慎評估,鼓勵開發性金融機構和政策性銀行通過再貼現、再貸款、抵押補充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加大對醫藥衛生領域和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的金融支持。

要避免“一刀切”式的過度干預而額外增加企業的負擔。在控制疫情的前提下,應鼓勵員工在家遠程辦公,而不是讓經濟更長時間地處于“休克”狀態。企業用工成本增加將迫使其裁員,并抵消財政、貨幣政策降低企業成本的效果。

此外,應謹防企業信用風險大面積出現。目前有關政策已開始舒緩企業資金鏈緊張的問題。1月26日,為配合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銀保監會已經要求對于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游等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暫時受困的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鼓勵通過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完善續貸政策安排、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等方式,支持相關企業戰勝疫情災害。

第二,不以房地產作為對沖經濟下行的手段,但應在堅持“房住不炒”的前提下穩定房地產投資和銷售。由于疫情已經對經濟帶來了較大的沖擊,加劇了短期經濟的波動,房地產投資的平穩對于順利渡過當前的難關也很重要。一方面,防止經濟過度“房地產化”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多空間;另一方面,目前房地產業在我國經濟中仍有著重要地位。不將房地產作為刺激經濟增長的手段,不應與政策繼續收緊劃上等號。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多個城市針對房地產市場下發了“暫停經營”的通知,明令禁止售樓處、中介門店繼續營業,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也發出號召,全國樓盤暫時停止售樓處的銷售活動,待疫情過后再自行恢復。房地產銷售的遲滯將加劇房地產企業的資金緊張,而銷售回款(包括個人按揭貸款和定金及預收款)已經成為房地產企業最為重要的資金來源(2019年達到49.62%的歷史高位)。建議適度放松對房地產企業的融資限制,允許部分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房地產企業延期還貸,緩解近期銷售萎縮對其資金鏈的沖擊。

房地產政策應以“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為宗旨,以供需相結合的調控方式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支持房地產業合理融資需求,調整土地供應結構,增加住房供給,加強房價預期管理,并繼續構建和完善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

第三,此次疫情對地方財政造成了較大沖擊,稅基縮減加劇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因此,加大財政政策的逆周期調節力度,提高中央財政赤字率,增加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顯得十分必要。

我國政府部門整體的杠桿率并不算高,且政府債務結構較合理,絕大部分為內債,外債占比很低,短期債務占比也較低,而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經濟和政府收入增長較快。這些為我國提高財政赤字率提供了有利條件。我們認為,可以較大幅度提高財政赤字率,至少可以提高到3%。

財政政策在逆周期調節中扮演主要角色的同時,應堅持財政可持續,在增量投資方面要求項目投資回報機制明確、收益可靠、風險可控,在資金籌措方面提高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的杠桿作用。而財政部門在進一步增加對醫院、病毒檢測實驗室、醫療物資儲備等的資金投入的同時,也要切實提高醫護人員收入水平。

也應看到當前存在的有利條件:一是我國經濟發展已經不再“唯GDP馬首是瞻”,而是強調穩增長和轉變增長方式。2019年四季度,經濟運行已出現一些積極信號,達到階段底部區間。二是我國進一步深化改革,金融業等第三產業對外開放力度加大,釋放新的改革紅利。三是我國經濟韌性較強,且疫情期間被壓抑的需求將在疫后有所反彈。四是有當年抗擊“非典”的經驗,疫情防控比較迅速。由于采取了強有力的措施,疫情影響主要集中在湖北省,其他地區受到的影響相對有限,延續時間也有望相對較短。

總而言之,在全力應對疫情的同時,也要高度重視經濟的薄弱環節,采取有力措施,幫助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渡過難關,穩定就業,保障民生。我國經濟恢復所面臨的挑戰可能比當年“非典”時更嚴峻,但只要各項政策和措施得當,這次疫情沖擊應該是短期的和可控的。

作者盛松成系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龍玉為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研究員(本文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所供職機構意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肺炎 非典 經濟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