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1-22 22:29:12
每經記者|鄭步春
本周三,A股先跌后漲,截至收盤,上證綜指小漲0.28%至3060.75點,深證綜指漲0.72%至1819.61點。科技股仍相對強勢,創業板綜指大漲1.16%,中小板綜指漲0.72%。
早盤受疫情影響而大幅低開,且進一步快速殺跌,許多恐慌盤涌現,但不料多頭反戈一擊,最終股指展開反攻。
許多醫藥股轉為暴跌,即使最強的魯抗醫藥也曾打開漲停,且留下較長下影。醫藥股震蕩加劇使旅游等“公共場合概念股”買氣增加,結果此類超跌股就有所反彈。
科技股仍相對強勢,匯頂科技漲停,深南電路也一度漲停,前兩天暴跌的中微公司居然又創出新高。科技股強得異乎尋常,但我覺得科技股應該會有不測風險了,建議投資者謹慎為上。當大盤展開反攻時,科技股風險一般不會暴發,而一旦大盤連跌,科技股就易補跌。
科技股未來有年報考驗,投資者如果極想參與科技股,最好參與行業有復蘇跡象、年報或季報預期良好的科技股。
官方公布的肺炎患者人數雖然有增加,但據說與檢測手段明顯進步相關,所以投資者的悲觀情緒就有理由緩和。由于之前醫藥股暴漲及受累的消費類個股暴跌,故一旦情緒稍現緩和,多空力量極易扭轉。
雖然多頭展開反攻,但投資者極難僅由一兩天走勢來判斷疫情相關個股的后續走勢,顯然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看清,投資者可先看春節長假的疫情進展。
在我看來,決定此類個股后續走勢的因素依然有較大不確定性,假如未來病例并未出現幾何級增加,那么一般可視為利好;假如病例呈幾何級增長,那么旅游等“公共場合概念股”中線就還會受到拖累。以旅游股為例,疫情若遲遲得不到控制,那么2020年上半年業績勢必會大降,在這種情況下指望其走好是蠻困難的。
未來疫情對股市影響的要點在于疫情到底“有限傳染”還是“持續傳染”,這兩種模式擴散速度大不相同,故我才會有上述猜測。
看清哪種模式可能已不用太久,過了春節長假基本就能看清了。根據本周實時刷新的官方病例數字,個人對此并不悲觀。我相信許多敏感的投資者也許看法與我類似,這可能也是周三股指得以持續反攻的重要誘因之一。
今日是投資者節前的最后機會,到底是去是留,宜細細思量。個人覺得投資者可考慮持股過節,畢竟現在是易出行情的春季。另外,由1月20日LPR利率意外未降可以猜測,節后央行多半會延續這幾天的釋資舉措,進一步降準,甚至不能排除降息機會。
降低小微企業貸款成本是決策層的意志,央行不做成此事斷不可能罷手,投資者對此理應有清醒的認識。
在品種方面,當前當然首重年報,目標可以是業績前景相對稍好的科技股,也可以是消費白馬。至于旅游類個股暫時先不要動了,看到春節疫情數據后再說。
關于科技股,我不妨多說幾句。投資者如果不在意業績,不妨適度關注科創板公司,因其業績情況受重視程度明顯低于創業板、中小板、主板。科創板公司中市銷率(PS)似乎更受關注。也就是說,投資者買的科技股萬一業績意外差了,如果是科創板公司,那么吃套的機會或許會稍小于其他板,除非銷售額與凈利同時大降。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N+財經(微信號:njcjnews)。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