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2-26 23:23:26
據公開報道,從12月21日至25日,包括劉建洋在內,已有至少24位廳局級干部跨省調動。其中,北京、天津、上海、重慶4個直轄市,均有外省(區市)干部履新;重慶更是曾在一天內,集中迎來三位跨省履新者。
每經記者|黃名揚 每經編輯|楊歡
圖片來源:攝圖網
昨天(12月25日),江西省會南昌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建洋,確定“向東”跨省調任福建莆田市委書記。今日,其繼任者也已確定,廣東清遠市市長黃喜忠“北上”南昌履新。
這幾天,廳官跨省履新密集上演。
據公開報道,從12月21日至25日,包括劉建洋在內,已有至少24位廳局級干部跨省調動。其中,北京、天津、上海、重慶4個直轄市,均有外省(區市)干部履新;重慶更是曾在一天內,集中迎來三位跨省履新者。
這次大規模干部跨省交流有一個大背景——今年3月,修訂后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公布,規定實行黨政領導干部交流制度。其中明確:要加強工作統籌,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推進地區之間的干部交流。
相比于省內交流,類似的干部異地履新,總會讓人們產生更多的期待。首次跨省履新的劉建洋、黃喜忠,將為當地帶去怎樣的經驗?
“北上”南昌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廣東,經濟總量連續30年全國第一的“開放窗口”;江西,存在感始終不太高的“中部省份”。當黃喜忠帶著沿海經驗調任中部省會,“期待”成為網友評論中出現頻次最高的關鍵詞。
“中部崛起”十周年,中部六個省會城市的GDP總量,不僅排序從未改變,南昌還與“中部四虎”武漢、長沙、鄭州、合肥的差距越拉越遠。

城市進化論制圖
對此,南昌大學江西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王玉帥曾坦言,南昌城市規模和人口規模都比較小。更為尷尬的是,“江西是傳統農業省份,小農經濟和思想比較重,城市經濟并不強大”。
從產業結構來看,與周邊省會城市相比,南昌仍以傳統產業為主,新動能培育尚處于起步階段,不利于對全省經濟的帶動引領。數據顯示,2018年南昌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只有12家。
因此對于南昌而言,如何優化自身產業結構尤為重要。近年來,南昌在航空、汽車、VR等新興產業上持續發力,比如建設全國首個城市級VR產業基地,并提出打造“世界級VR中心”。
在這方面,黃喜忠或許可以提供不少經驗。翻閱其個人履歷,他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在科技系統工作近十年,而后調入佛山,先后擔任過禪城、順德兩地區長。
在禪城期間,黃喜忠提出“融資、收地、搞項目”的思路,狠抓傳統產業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推動禪城GDP首次突破千億大關。
2011年,“轉戰”順德。面對高端制造回流與低端制造外遷,黃喜忠以信息化為核心的智能制造作為轉型突破口。2012年,順德首次專門針對機械裝備行業出臺“振興計劃”,并成為國家工信部首個“裝備工業兩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試點”。
2018年3月,履新清遠之時,公眾對黃喜忠的期待之一正是助推清遠實現建設“粵北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的目標。
就在其調任南昌前不久,清遠舉行2019年全國固態量子計算高峰論壇,在會見參會院士專家代表時,黃喜忠表示,
“清遠正全力打造粵北科技創新中心。”并指出要與高等院校、研究所合作共建科研平臺,加大引資、引技、引智力度,推動科研成果落地轉化。
事實上,在媒體的公開報道中,智能制造、創新、新興業態等是黃喜忠講話中的常見詞語。早年間,其同事曾評價,他在任上推動多個發展難題獲得實質性突破,是破解難題的“能手”,也是區域轉型的重要“推手”。
眼下,南昌正在推進“大南昌都市圈建設”,根據相關規劃,將南昌定位于強有力的核心增長極,最終輻射都市圈乃至整個江西省,這位“北上”的新官能否肩負這樣的“南昌期待”,需要時間證明。
“東向”莆田

圖片來源:莆田新聞聯播
值得注意的是,南昌也是此次廳級干部跨省區市調整中,目前唯一一個已公布黨政“一把手”調整的省會城市。在黃喜忠的調令公布之前,原任南昌市長劉建洋,已于昨日赴任福建莆田市委書記。
根據公開報道及官方簡歷顯示,劉建洋出生于江西蓮花縣,自1981年江西省交通學校公路與橋梁專業畢業后,其一直在南昌市內任職。2006年12月,劉建洋出任南昌市副市長,4年后當選市委常委。2016年10月,劉建洋躋身為正廳級干部,出任第18個國家級新區贛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
2018年5月起,劉建洋一直擔任南昌市委市委副書記、市長,江西贛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直至此次跨省履新福建莆田。
說起來,莆田在外省的存在感可能比省會福州還強一些。其以“中國鞋都”聞名,早在1986年,莆田鞋革工業總產值就超過了1億元,占到了福建全省的7成以上。而后,當地大部分制鞋企業以出口海外為主的代工生產經營模式“加速”發展,僅僅過了十年,莆田的鞋業總產值就漲至42.9億元。
然而,近年來由于仿效性跟風擴張,產業發展困境重重。在莆田市統計局最新的GDP運行簡析中就坦言,今年前三季度,莆田“工業增長后勁不足,制鞋業增長放緩,停、減產面居高不下”。
具體而言,莆田前三季度的制鞋產業增加值增長6.9%,低于其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7個百分點。9月末,當地停、減產面達31.9%,拉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9個百分點。
如何擺脫困境?莆田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方面做了不少努力。然而及至今日,無論是新材料、電子信息,還是高新技術面板、集成電路,提到莆田,大多數人腦海中恐怕還是鮮少出現一個“新標簽”。
在昨日召開的福建莆田全市領導干部會議上,福建省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楊國豪宣布省委任免決定,并指出,這次人事調整,是福建省委從全省工作大局出發,根據莆田市領導班子建設的實際和工作需要,在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經過通盤考慮、反復醞釀、慎重研究,并征求省委委員意見之后作出的決定。
就職現場,劉建洋說,成為一名新莆田人,深感榮幸和自豪,并提出要把發展作為興莆之基,加快推進跨越趕超。莆田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建輝業也表示,將全力配合支持劉建洋開展工作,進一步推動莆田搶占先機,進一步融入閩東北協同發展區。
福州市在閩東北協同發展區中的體量最大。而作為協同發展區成員之一,莆田緊鄰福州,福廈客專建成通車后,從莆田到福州的時間將縮短至半個小時以內。
從執政省會,輻射大南昌都市圈,帶動江西發展,到履新莆田,融入閩東北協同發展區,承接省會資源輻射,對于劉建洋而言,考驗才剛剛開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