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恒豐銀行姜兆華:目前金融投資風險主要存在四大特征

每日經濟新聞 2019-11-15 20:45:52

 每經記者|張卓青    每經編輯|廖丹    

近年來,我國人均財富的快速增長催生出消費者日益旺盛的金融投資需求,然而現實是我國很多的金融消費者仍然存在金融素養不足,金融常識缺乏的問題,最后導致投資不當而遭受巨大經濟損失。金融消費者素養、金融常識提升迫在眉睫。

在中國經濟網主辦的2019中國金融服務與創新論壇上,多位行業專家、資深從業者共話如何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提高金融消費者素養。

在會議上,恒豐銀行零售金融部總經理助理姜兆華表示,投資者要樹立良好的投資理念,沒有穩賺不賠的生意,收益率超過10%的不靠譜。同時他還告誡投資者,投資只選擇熟悉的項目,不熟悉千萬別投。

近年來出現代銷理財“飛單”現象

姜兆華表示,目前我國金融投資風險主要存在四大特征,首先在資本市場上股票信息假貨多。姜兆華說道:“無論是從樂視上市數據造假,還是雅百特數據造假,包括獐子島‘扇貝跑了’,這些事件讓很多普通投資者都成了‘韭菜’。”

其次在代銷市場上購買理財飛單多。這些年來出現了一些代銷理財飛單現象,就是投資者買到了沒有準入的理財產品,或者是根本就不存在的三無理財產品,什么叫三無理財產品?它們就像假貨一樣,第一沒有編號,第二沒有注冊,第三沒有實際的資金項目。

第三,在存款市場上高息攬儲跑路多。姜兆華提醒道:“一旦你的存款利率高得離譜的時候,你就要小心。”因為在市場上有一種資金掮客,有很多案例都是因為資金掮客中間的買賣、造假、內外勾結形成了幾萬的損失。

最后在拆借市場上,民間借貸“黃”得多。他舉例說到,我們身邊有一些親戚朋友,把自己辛辛苦苦一輩子的錢投入到了擔保公司,P2P公司等。他們也知道這些公司從事的是一些非法的放貸業務,但是他們希望得到高收益,短期之內他們確實獲得了高收益。但是當擔保公司、P2P公司爆雷倒掉,甚至被依法查辦,那么他們手里的投資就化為烏有。

隨后姜兆華還分享了金融行業上幾大常見的騙局,包括龐氏騙局、股票市場和基金市場中的“老鼠倉”、外匯投資中的虛假盤等等。

既然在金融投資市場存在很多風險甚至是騙局,那么作為普通投資者要如何去規避這些風險,去做好的投資呢?

姜兆華表示,投資者一定要樹立良好的投資理念,第一個是天上掉下餡餅,是陷阱不是餡餅;

第二,天下沒有穩賺不賠的生意,其實無論你做什么投資,不管是P2P、理財還是房地產,沒有穩賺不賠的,有投資就一定會有損失。

第三,在投資中要堅信一條,相信別人不如相信自己,所謂的內幕往往就是歧途。

第四,超過10%收益率(的項目)不靠譜。姜兆華引用了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的名言“理財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超過達到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此外,姜兆華還提醒投資者,在做投資的時候要謹記幾大要領:第一個是投資只選擇熟悉的項目,不熟悉千萬別投;第二選準正規的投資渠道,何為正規的投資渠道?他表示一定是銀行,而且要多走幾家;第三是廣泛聽取專家的意見,不要聽一家之言;第四要堅持金融風險評估;第五是不盲目跟風投資。

前三季度網貸的投訴占比為75.73%

在此次的會議上,行業的從業者還為我們分享了一些目前金融消費行業較新的行業數據。消費保董事長王福山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在消費保平臺上,金融行業的投訴大概有32萬件,占整體投訴量的45.02%。在金融行業的投訴中,第三方支付和網貸的投訴加起來的數量大概占了90%以上,具體而言,網貸的投訴占比為75.73%,第三方支付占比為18.76%,其他的比如說像銀行保險、金融理財這些份額就相對較小。

具體來看,網貸的主要投訴問題首先是暴力催收,占了34.52%;投訴高利貸的占23.29%;投訴砍頭息占14.05%;投訴亂收費占了12.56%;電話騷擾、虛假宣傳所占的比例就相對小一些。

王福山為網貸投訴案例的特點做了概括:即貸款產品與其他消費產品捆綁,消費者在套路下簽署了貸款合同,貸款過程收費的項目比較多,不少貸款催收仍然不規范。

在第三方支付的投訴方面,主要投訴問題是扣款不明(占比為74.98%),其次是資金流失不予退款。

王福山表示,關于第三方支付投訴主要的特點是大平臺出現盜刷,盜刷以后維權還是比較困難,然后APP收費不規范,沒經過同意私自扣款的也比較多。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恒豐銀行 金融投資 風險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