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四個制度”搭起生態文明體系總體框架 垃圾分類、江河治理、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等將持續發力

每日經濟新聞 2019-11-14 18:05:23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

 每經記者|李彪    每經編輯|陳旭    

10月3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

《決定》中涵蓋了十五個方面的重點內容,其中在“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部分再次明確,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

《決定》在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方面強調了四個制度,即: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全面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態保護和修復制度,嚴明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

近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之后,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方面的建設明顯加快,其中包括排污許可制度、垃圾分類、大江大河生態保護、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等一系列重大制度都在快速建立、完善。

圖片來源:新華社

普遍實行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制度

《決定》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

《決定》要求,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健全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加快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統籌協調管控制度,統籌劃定落實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空間管控邊界以及各類海域保護線,完善主體功能區制度。

與此同時,要完善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發展綠色金融,推進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構建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完善污染防治區域聯動機制和陸海統籌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加強農業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和執法司法制度。

《決定》指出,要全面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制度。推進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法治化、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健全自然資源產權制度,落實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實行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

要健全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政策體系。普遍實行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制度。推進能源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健全海洋資源開發保護制度。加快建立自然資源統一調查、評價、監測制度,健全自然資源監管體制。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一位業內專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資源高效利用制度建立過程中,垃圾分類制度引起了非常廣泛的關注。垃圾分類涉及面廣,推進難度也比較大。但從上海等城市的實施情況看,效果較好,為制度的普遍推廣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鑒。

今年7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根據要求,將垃圾分成四大類: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干垃圾、濕垃圾。隨后,包括北京在內的多個城市也積極推進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修訂工作。

加強大江大河生態保護和系統治理

《決定》要求,健全生態保護和修復制度。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加強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濕地、海洋等自然生態保護。加強對重要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永續利用,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健全國家公園保護制度。

加強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生態保護和系統治理。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綜合治理,保護生物多樣性,筑牢生態安全屏障。除國家重大項目外,全面禁止圍填海。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下,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長足發展,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也被納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七大戰役之一。與此同時,黃河等其他大江大河生態保護也引起越來越高的關注。

近年來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018年,全國好于III類水的比例,同比提高了3.1個百分點,劣V類水下降了1.6個百分點,黃河流域好于III類水提高了8.7個百分點,大大超過全國的平均水平,劣V類下降3.7個百分點。

今年9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新聞中心舉辦的第四場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說:“黃河流域污染治理、生態環境保護,都取得了明顯成效。”

李干杰介紹,未來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著力的方向主要包括:繼續做好頂層設計;推動分區分類生態保護修復,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繼續大力推進治污行動;大力推進高質量發展,著力提升相關能力建設。

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

《決定》指出,嚴明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制度,強化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管控、節能減排等約束性指標管理,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

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健全生態環境監測和評價制度,完善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落實生態補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

上述專家介紹,通過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等措施,能夠有效壓實領導干部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促使領導干部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落實到日常每一項工作之中,具有非常強的威懾力。

近年來我國造林總面積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方案》,標志著此項試點工作正式拉開帷幕。根據要求,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2015年~2017年分階段分步驟實施,2017年制定出臺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暫行規定,自2018年開始建立經常性的審計制度。

此后,一些省份也開始積極開展相關探索。比如:2016年,湖南省出臺《湖南省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實施方案》,2016年啟動株洲市和嘉禾縣、新晃縣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2017年擴大和深化試點,2018年在全省范圍正式全面鋪開審計。

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暫行規定》。文件明確,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應當堅持依法審計、問題導向、客觀求實、鼓勵創新、推動改革的原則,主要審計領導干部貫徹執行中央生態文明建設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情況,遵守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情況,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重大決策情況,完成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目標情況,履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監督責任情況,組織自然資源資產和生態環境保護相關資金征管用和項目建設運行情況,以及履行其他相關責任情況。

2018年11月,審計署公布了河北承德、江蘇南通、云南大理等多地在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中的經驗做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工作目前正在全國展開。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10月3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 《決定》中涵蓋了十五個方面的重點內容,其中在“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部分再次明確,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 《決定》在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方面強調了四個制度,即: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全面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態保護和修復制度,嚴明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 近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之后,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方面的建設明顯加快,其中包括排污許可制度、垃圾分類、大江大河生態保護、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等一系列重大制度都在快速建立、完善。 圖片來源:新華社 普遍實行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制度 《決定》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 《決定》要求,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健全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加快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統籌協調管控制度,統籌劃定落實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空間管控邊界以及各類海域保護線,完善主體功能區制度。 與此同時,要完善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發展綠色金融,推進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構建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完善污染防治區域聯動機制和陸海統籌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加強農業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和執法司法制度。 《決定》指出,要全面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制度。推進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法治化、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健全自然資源產權制度,落實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實行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 要健全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政策體系。普遍實行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制度。推進能源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健全海洋資源開發保護制度。加快建立自然資源統一調查、評價、監測制度,健全自然資源監管體制。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一位業內專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資源高效利用制度建立過程中,垃圾分類制度引起了非常廣泛的關注。垃圾分類涉及面廣,推進難度也比較大。但從上海等城市的實施情況看,效果較好,為制度的普遍推廣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鑒。 今年7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根據要求,將垃圾分成四大類: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干垃圾、濕垃圾。隨后,包括北京在內的多個城市也積極推進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修訂工作。 加強大江大河生態保護和系統治理 《決定》要求,健全生態保護和修復制度。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加強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濕地、海洋等自然生態保護。加強對重要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永續利用,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健全國家公園保護制度。 加強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生態保護和系統治理。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綜合治理,保護生物多樣性,筑牢生態安全屏障。除國家重大項目外,全面禁止圍填海。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下,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長足發展,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也被納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七大戰役之一。與此同時,黃河等其他大江大河生態保護也引起越來越高的關注。 近年來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018年,全國好于III類水的比例,同比提高了3.1個百分點,劣V類水下降了1.6個百分點,黃河流域好于III類水提高了8.7個百分點,大大超過全國的平均水平,劣V類下降3.7個百分點。 今年9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新聞中心舉辦的第四場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說:“黃河流域污染治理、生態環境保護,都取得了明顯成效。” 李干杰介紹,未來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著力的方向主要包括:繼續做好頂層設計;推動分區分類生態保護修復,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繼續大力推進治污行動;大力推進高質量發展,著力提升相關能力建設。 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 《決定》指出,嚴明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制度,強化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管控、節能減排等約束性指標管理,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 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健全生態環境監測和評價制度,完善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落實生態補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 上述專家介紹,通過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等措施,能夠有效壓實領導干部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促使領導干部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落實到日常每一項工作之中,具有非常強的威懾力。 近年來我國造林總面積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方案》,標志著此項試點工作正式拉開帷幕。根據要求,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2015年~2017年分階段分步驟實施,2017年制定出臺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暫行規定,自2018年開始建立經常性的審計制度。 此后,一些省份也開始積極開展相關探索。比如:2016年,湖南省出臺《湖南省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實施方案》,2016年啟動株洲市和嘉禾縣、新晃縣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2017年擴大和深化試點,2018年在全省范圍正式全面鋪開審計。 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暫行規定》。文件明確,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應當堅持依法審計、問題導向、客觀求實、鼓勵創新、推動改革的原則,主要審計領導干部貫徹執行中央生態文明建設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情況,遵守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情況,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重大決策情況,完成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目標情況,履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監督責任情況,組織自然資源資產和生態環境保護相關資金征管用和項目建設運行情況,以及履行其他相關責任情況。 2018年11月,審計署公布了河北承德、江蘇南通、云南大理等多地在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中的經驗做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工作目前正在全國展開。
生態文明 環境保護 自然資源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