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中國銀行業協會潘光偉:凈值化是理財產品轉型的方向和重點

每日經濟新聞 2019-11-08 18:06:15

 每經記者|邊萬莉    每經編輯|廖丹    

Upload_1573207141765.thumb_head

中銀協黨委書記、專職副會長潘光偉 主辦方供圖

11月8日,由中國銀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中銀協”)、香港銀行學會等主辦的2019年兩岸暨港澳銀行業財富管理論壇在天津召開,會上發布了《中國私人銀行行業發展報告(2018)——暨中國家族財富管理與傳承白皮書》和《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指數報告》。

中銀協黨委書記、專職副會長潘光偉出席了此次會議,并就理財市場發展情況發表了觀點。潘光偉表示,隨著理財新規、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及近期理財子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等配套細則逐步落地,銀行理財也發生了許多新變化。銀行理財業務發展模式的轉變,客觀上對市場和行業造成一定沖擊,銀行理財業務遇到了諸多挑戰,凈值化是理財產品轉型的方向和重點。

同業理財規模與占比“雙降”

2018年4月資管新規的發布,標志著資管行業統一監管時代的到來。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末,非保本理財產品4.7萬只,存續余額22.18萬億,與2018年末基本持平。潘光偉指出,近年來銀行理財業務發展較快,尤其是從2007年至2015年間,理財產品余額年均復合增長率為50%,2016年才逐步放緩,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等政策發布后,銀行理財產品余額總體平穩,未出現大幅波動,呈現出更為穩健和可持續的發展態勢。

從產品結構上來看,同業理財規模與占比“雙降”。截至2019年6月末,同業理財存續余額0.99萬億,較2018年初減少2.27萬億,降幅達69.67%;占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的4.45%,較2017年初的23%下降逾18個百分點,“資金空轉”現象明顯減少。其次,理財產品募集形式以公募為主。截至2019年6月末,公募理財產品存續余額21.08萬億,占全部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的95.07%。再次,債券等標準化資產是理財資金配置的主要資產。截至2019年6月末,非保本理財資金投向存款、債券及貨幣市場工具的余額占非保本理財產品投資余額的66.87%。

潘光偉表示:“銀行理財在降低融資成本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一是在打破剛兌、產品凈值化的大背景下,市場上的無風險利率下降,進而帶動企業融資成本下降;二是資管新規將嵌套層級限制為一層,禁止開展多層嵌套和通道業務,縮短了融資鏈條,進而降低了企業實體融資成本;三是允許理財子公司直接投資股票,或將為股票市場引入龐大的潛在客戶群體和機構投資者,帶來更穩定的資金來源,進而拓展資本市場發展,提升企業在資本市場中的直接融資能力。”

理財業務子公司制運營模式將是大勢所趨

值得一提的是,銀行理財業務發展模式的轉變,對市場和行業造成一定沖擊,銀行在開展理財業務時遇到了諸多挑戰。在潘光偉看來,銀行理財業務的挑戰主要是存量資產處置、理財子公司定位及發展、投資者教育、投研能力不足等四個方面的問題。

就此,潘光偉提出了對應的建議,一是運行模式公司化。他表示,“截至目前,已有31家商業銀行公告了理財子公司設立計劃,其中7家已先后開業,5家正處于籌建階段。公司制運行模式能將資產管理業務與銀行傳統業務有效隔離,有助于實現收益和成本的獨立核算,更好地隔離風險,推動資產業務的健康發展。從行業發展趨勢來看,理財業務子公司制運營模式將是大勢所趨。”

二是理財產品凈值化,潘光偉表示,凈值化是理財產品轉型的方向和重點。但由于凈值型產品無預期收益率,且收益波動較大,現有投資者接受度不高。商業銀行需進一步搭建資產估值、信息披露、風險監控等核算和運行體系,針對不同客群分步驟推出凈值型的新產品,同時也要夯實產品凈值化管理基礎,把“類基金”產品作為長期轉型目標,部署固收類、混合類和權益類、商品和衍生品類四大產品線,搭建完善的凈值化產品體系。

此外,他還建議,商業銀行應堅持多維度體系,通過“自主投資+主動委外投資”并行方式,搭建包括商品類資產、外匯類資產、權益類資產、另類資產等在內的資產配置體系,實現對不同類型資產的針對性投資,真正實現大類資產配置;進一步搭建完善的投研體系,補齊此前在權益市場投資經驗不足的短板,提升投研能力的專業化水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中銀協 潘光偉 理財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