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新聞 2019-09-12 09:13:37
上下班高峰期坐地鐵,男女混雜在擁擠的車廂里,女性被夾在一群男性乘客中,寸步難行,甚是尷尬。
為避免尷尬,兩年前,深圳、廣州在一些地鐵上設置“女性優先車廂”“女性車廂”,但對情況改善不明顯,特別在高峰期,不少男乘客仍舊涌入女性車廂。
“女性優先車廂”內的男乘客不少,和其它車廂無異。
不過,這種狀況有望在深圳改變:9月2日,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在其官網掛出《深圳經濟特區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草案修改稿)》,此《修改稿》第十八條提到,“地鐵可以設立優先車廂,在高峰時段,優先車廂可以僅供殘疾人、未成年人、女性等有需要的人士乘坐,對于乘坐優先車廂的其他乘客,地鐵工作人員應當勸離。”
此規定一出,引發網民熱議,一度推上熱搜。但目前,這規定仍屬于征求意見階段,有不同看法的市民,可在9月23日前向深圳市人大反饋。

↑《深圳經濟特區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草案修改稿)》部分內容。
9月10日上午9時許,紅星新聞記者在深圳乘坐地鐵1號線發現,1號線地鐵共6節車廂,首尾兩節車廂屬“女性優先車廂”——在車廂所處位置的屏蔽門以及車廂內部,都醒目貼有“女性優先車廂”字樣。
但進入“女性優先車廂”發現,里面零散坐著或站著很多男性乘客,每抵一站,車門打開后,很多男乘客魚貫而入,與其他車廂無異。

“女性優先車廂”內的男乘客
“就像沒(女性優先車廂)這回事一樣,很多乘客沒把這當回事。”郭小姐告訴紅星新聞,她注意到深圳市人大立法保護女性的《草案修改稿》了,也支持這么做,因為“上下班高峰期,在地鐵里常被擠得雙腳離地,周圍幾名男性把你夾在中間,好尷尬。”
與郭小姐持同樣看法的人很多,深圳的張女士平時上下班常坐地鐵3號線。
“為擠上車,需排上百米隊伍,地鐵過3-4趟才輪到擠進地鐵的機會。”張女士說,擁擠的地鐵里,如果周邊都是女性,顯然放開些。
紅星新聞隨后還體驗了深圳地鐵2、3、11號線,排隊上地鐵時,粉底白字的“女性優先車廂”字樣,很醒目地出現在地面或排隊正前方的屏蔽門上,但很多男乘客似乎并沒看見,在“女性優先車廂”的位置排隊進地鐵。
郭小姐說,“女性優先車廂”早已名存實亡。類似現象也出現在廣州。
2017年6月26日,深圳率先在地鐵設置“女性優先車廂”,兩天后,廣州也在地鐵設置“女性車廂”,且“女性車廂”打扮成了粉色,充滿女性氣息。

在“女性優先車廂”外排隊的男乘客
“女性車廂”在廣州實施時,小玲很期待,以為可以避免地鐵里個別人有意無意的騷擾,但現實很難。
9月11日,小玲告訴紅星新聞:“剛開始在廣州實施時,男性比較自覺,甚至在女性車廂站立的男乘客都很少,但過一段時間就不行了,特別是早晚高峰期,女性車廂跟其他車廂無異。”
對立法保護女性占座、勸離男性等做法,小玲并不看好。“上了一天班,大家都累趴了,哪還顧得上女性不女性的?”小玲說,不過看見孕婦、老人、小孩,一般乘客也會讓座。
對深圳為女性乘地鐵立法撐腰的做法,諸多受訪者中,黃先生的觀點比較有代表性。他說:“尊重女性,鼓勵女性優先,是社會文明的體現,但在公共資源很緊張的情況下,每個人都擔心上班遲到,都希望下班早點回家,大家都很擠的時候,如果女性車廂有相對較為寬敞的空間,為何排斥男性進入?”
律師石干章在深圳上班,他同時也是廣東廣和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他告訴紅星新聞,設置女性優先車廂并勸離普通性的規定不合適,也不符合深圳實際。高峰期,上班族很難擠上地鐵,如果專門設置照顧女性等特殊人群的優先車廂,將導致高峰期上班族乘坐地鐵更難。因此,他不贊同該規定,但在非高峰期,他認為,“可考慮設置。”
“深圳在地鐵11號線設置商務車廂,但商務車廂通常空蕩蕩,普通車廂卻擠滿人。”石干章說,地鐵設置商務車廂,完全沒有必要,有浪費資源之嫌。

地鐵上的商務車廂
長期關注公共事務的知名時事評論員韓志鵬在接受紅星新聞采訪時也表示,設置女性優先車廂,倡導尊重女性,這是紳士風度的體現,但屬于道德范疇,通過立法強制推動就有點過了。
韓志鵬說,深圳《草案修改稿》提及“給有需要的人乘坐”,這里應該明晰,不能太籠統,否則搞不清楚誰是“有需要的人”,立法要嚴肅、嚴謹。
韓志鵬表示,全國其他地方都沒有就女性獨處地鐵空間進行立法,深圳這個地方性法規,會否給人家一種誤解,以為深圳“咸豬手”特別多?社會風氣特別壞?
韓志鵬建議撤掉商務車廂,使地鐵運力得到充分利用。“公共交通沒必要搞成三六九等。”韓志鵬說,如果要搞,也應在運力有余的基礎上搞,否則造成資源浪費,大部分人出行體驗欠佳。

“女性優先車廂”內的男乘客
王先生認為,深圳、廣州在地鐵設置“女性優先車廂”“女性車廂”后,他坐地鐵時,也有意識避開女性車廂。“不是所有人都這么干,但像我一樣有意識避開的,也不少。”王先生說,文明絕非立竿見影,是潛移默化的,需要不斷提醒和引導。
王先生認為,專門設置供殘疾人乘坐的車廂沒有必要,因為地鐵每節車廂都有供“老幼病殘孕”的專座或靠椅,只要充分利用起來即可。
而對商務車廂的設置,王先生則有不同看法。他認為:“這沒問題,因為深圳11號線通往機場,相當于機場專線。國內,機場專線收費普遍較高,體驗也不錯。”
此外王先生認為,深圳作為一座商業高度發達的城市,商旅往來頻繁,來賓如果體驗較差,擠都擠不上地鐵,會破壞他們對深圳的印象。
“相反,11號線除商務車廂外,還有普通車廂,照顧不同群體需要,應該為深圳所給予市民的多元選擇點贊。”王先生說。

對深圳立法將男性從“女性優先車廂”勸離的做法,廣東君政律師事務所律師徐洪輝認為,為保護老弱病殘等群體的權益,國家制定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法》《殘疾人保障法》等等,但不少規定太籠統,缺乏落地的措施及程序性保障,不少權利變成一紙空文,且在觀念上和社會中,很多只是整體上重視弱勢群體保護,缺乏對個體切身利益的人文關懷,深圳做法值得肯定。
就各方議論,9月10日下午,紅星新聞來到深圳地鐵公司采訪,該公司黨群部負責對接媒體的一名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公司暫無就此發聲的內容。若有,將第一時間發布。”
紅星新聞 記者 韋星 王春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