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11 16:39:56
事實上,對長安汽車而言,新能源領域的成敗直接關乎企業的未來。
每經記者|鄢銀嬋 每經編輯|張海妮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今年上半年巨虧22億的長安汽車(000625,SZ)仍在突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9月11日從重慶市兩江新區管委會獲悉,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安新能源)與華為、恩智浦、特來電等11家企業及機構已成立聯合創新中心,在三大電(電池、電機、電控)、大數據智能化等領域進行深度合作。長安新能源為長安汽車的全資子公司。
事實上,新能源對長安汽車至關重要。據了解,長安汽車在兩年前就發布了新能源的“香格里拉計劃”,計劃到2025年全面停售傳統燃油車。不過有些尷尬的是,其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表現待提升空間還較大。公告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到7月長安汽車的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為29432輛,去年同期為35682輛,而據中汽協數據,同期整個行業的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同比增幅為40.9%。
分析認為,在智能化和新能源的新賽道上,汽車產業的競爭業態正發生變化,跨界合作共贏是唯一的出路。
兩年前,在長安汽車發布的新能源“香格里拉計劃”中,萬人研發、伙伴計劃作為其四大戰略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足見其對“合力”的重視。
去年4月,長安汽車發布了《第七屆董事會第三十一次會議決議公告》,騰訊將與該公司設立一家合資企業,長安汽車在這家新企業中占股49%,合資企業的主要業務包括車聯網平臺開發和數據分析兩大業務板塊;而在今年8月底舉行的2019年智博會上,長安汽車便與騰訊聯合發布了梧桐TINNOVE系統、騰訊智慧4S店解決方案等。
在智能化領域,除了騰訊,長安汽車的“朋友圈”成員還包括華為、博世、百度、高德、科大訊飛等其他科技巨頭。
有了智能化方面的經驗鋪路,此次公司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也就顯得順理成章。
據兩江新區管委會方面介紹,此次長安新能源與華為、恩智浦等11家企業及機構所成立的聯合創新中心,將集合兩江新區的產業資源和政策優勢,深耕三大電(電池、電機、電控)、大數據智能化等領域,打造價值共創共享的智慧研發平臺,帶來更綠色、更智能、更便捷的出行產品及服務。
“長安新能源已突破和掌握364項新能源關鍵核心技術,這11家企業在新能源產業鏈上都各有所長,攜各方合力,能進一步保持技術實力國內領先。”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新能源科技公司董事長李偉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長安汽車在新能源領域布局頗多,也砸了不少真金白銀,但眼下并未進入收獲期,反而出現低于行業增速的尷尬。
據上市公司公告披露的數據,今年1月到7月長安汽車的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為29432輛,去年同期為35682輛。而據中汽協數據,今年1月到7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70.1萬輛和69.9萬輛,分別同比增長39.1%和40.9%,總體保持穩步增長。
對于立志于2025年做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領導者的長安汽車來說,剩下的時間正越來越少。
“新能源有一個培育和發展期,存在投入產出的一些風險,我們希望構建以資本為紐帶的一種伙伴關系,從整車到零部件到創新營銷一體化平臺,為此去年啟動新能源的股權多元化改造,希望通過三步走,一是法人化,把長安在新能源各個板塊的部門和人員集中起來,變成一個個獨立的部門;二是把新能源資產租出去;三是通過外部的社會資本共同協助快速發展新能源。”在長安汽車2018年年度股東大會上,李偉曾如此回應。
顯然,此次成立的聯合創新中心也是長安在構建伙伴關系上的又一次嘗試。
事實上,對長安汽車而言,新能源領域的成敗直接關乎企業的未來。
據長安汽車2019年半年報,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298.8億元、凈利潤-22.4億元,雙雙下滑。下滑主要來自于銷量大幅下跌,2018年上半年,長安汽車銷量達120.7萬輛,而今年同期僅為82.5萬輛,同比下滑32%。
作為較早上市的車企之一,長安汽車素來為汽車板塊的代表企業。近兩年的業績表現,與旗下產品銷量斷崖式下滑直接相關。
比如長安福特,2016年的銷量達95.7萬輛,為長安汽車貢獻凈利潤90.83億元,凈利潤貢獻率達88%;到了2017年,其銷量下滑至82.8萬輛,貢獻了60.85億元凈利潤,凈利潤貢獻率達85%;2018年,長安福特的銷量進一步大幅下滑至37.78萬輛,直接給長安汽車帶來了近8億元的虧損黑洞;今年上半年,長安福特的銷量進一步下探至7.5萬輛。
同時,另一個合資品牌長安馬自達今年上半年累計銷量僅為6.1萬輛,同比下跌超30%。
除了合資企業表現不佳外,據產銷快報推算,今年上半年,長安汽車產銷量分別同比下滑29.04%、下滑31.66%。
在長安汽車2018年年度股東大會上,公司高管在回應長安福特銷量下滑時表示主要存在三個原因:“一是產品。過去3年長安福特沒有一款新產品投放市場,按照協議,產品規劃服務是福特方在做,他們覺得中國市場變化沒有那么快,產品規劃的一個產品生命周期是7年,但實際上現在一個產品周期3、4年就結束了,中間出現了空白。二是內部流程較長,現在合資雙方要走一個流程往往需要從國內到福特本部去改,需要幾個月時間。三是未能跟上市場變化節奏”。
不過該名高管也表示,前年長安汽車就意識到了問題,去年開始也在嘗試改進。首先是股東層面加強了高頻率交流——“今年上半年,我們和福特雙方的最高層互相交流了20多次,這是歷史上沒有過的,今年5月22日,長安汽車和福特已在北美簽署了關于長安福特的整機計劃的框架協議,希望用三年左右的時間,使長安福特回歸到正常合資企業的發展水平,產銷率要重新回到八九十萬”。
“長安汽車這幾年的市場頹勢與行業大環境有關,目前公司在新能源、智能化,以及品牌戰略方面的動作力度非常大,這也是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這條賽道上一方面拼資金,另一方面比拼的是資源,未來的成效還需要交給市場來判斷。”一不愿具名的汽車行業分析師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