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10 22:58:02
證監會在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工作座談會上,提出了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12個方面重點任務,切中目前資本市場的痛點、難點,也是多年頑疾所在,許多業內專家早已對此深有感觸。
每經記者|王硯丹 劉海軍 每經編輯|何劍嶺
圖片來源:攝圖網
9月9日至10日,證監會在京召開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工作座談會。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資本市場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全國金融形勢通報和工作經驗交流電視電話會議有關部署,總結工作,分析形勢,研究布置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重點任務。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易會滿在座談會上發表講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自2004年提出“股改”后,上證指數從998點起步,一直上攻至6124點。十余年后,證監會此次再提資本市場重大改革,A股是否將迎來新的起點?
根據證監會官方網站顯示,本次會議規格極高:證監會班子成員,駐證監會紀檢監察組負責人,公安部、國家審計署等有關部門代表,證監會機關各部門、系統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
會議認為,今年以來,證監會系統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扎實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重大改革平穩推出,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共識已經形成,資本市場抵御外部沖擊的韌性顯著增強,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取得階段性成效,系統黨的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
會議分析了當前資本市場面臨的形勢,深刻闡述了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戰略意義、全局意義和現實意義。會議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國務院金融委的統一指揮協調下,緊緊圍繞“打造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這個總目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學習借鑒國際最佳實踐,敬畏市場、敬畏法治、敬畏專業、敬畏風險,形成強大合力,著力優化資本市場供給,著力推進關鍵制度創新,著力增強市場的內在穩定性,以實際行動落實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好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局。改革要尊重市場規律,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真正把選擇權交給市場。要加強法治保障,提升資本市場違法違規成本。要增量改革引領,加快存量調整優化。要堅持人民立場,將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貫穿于監管各環節、全流程。要強化底線思維,確保改革在基本穩定的市場環境下進行。
會議的中心思想,是提出了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12個方面重點任務:
一是充分發揮科創板的試驗田作用。堅守科創板定位,優化審核與注冊銜接機制,保持改革定力。總結推廣科創板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穩步實施注冊制,完善市場基礎制度。
二是大力推動上市公司提高質量。制定實施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行動計劃,切實把好入口和出口兩道關,努力優化增量、調整存量。嚴把IPO審核質量關,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并購重組主渠道作用,暢通多元化退市渠道,促進上市公司優勝劣汰。優化重組上市、再融資等制度,支持分拆上市試點。加強上市公司持續監管、分類監管、精準監管。
三是補齊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短板。推進創業板改革,加快新三板改革,選擇若干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制度和業務創新試點。允許優質券商拓展柜臺業務。大力發展私募股權投資。推進交易所市場債券和資產支持證券品種創新。豐富期貨期權產品。
四是狠抓中介機構能力建設。加快建設高質量投資銀行,完善差異化監管舉措,支持優質券商創新提質,鼓勵中小券商特色化精品化發展。推動公募機構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壓實中介機構責任,推進行業文化建設。
五是加快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抓緊落實已公布的對外開放舉措,維護開放環境下的金融安全。
六是推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強化證券基金經營機構長期業績導向,推進公募基金管理人分類監管。推動放寬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比例和范圍。推動公募基金納入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金投資范圍。
七是切實化解股票質押、債券違約、私募基金等重點領域風險。
八是進一步加大法治供給。加快推動《證券法》《刑法》修改,大幅提高欺詐發行、上市公司虛假信息披露和中介機構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等違法行為的違法成本。用好用足現有法律制度,堅持嚴格執法,提升監管威懾力。
九是加強投資者保護。推動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證券集體訴訟制度。探索建立行政罰沒款優先用于投資者救濟的制度機制。推動修改或制定虛假陳述和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相關民事賠償司法解釋。
十是提升稽查執法效能。強化案件分層分類分級管理,集中力量查辦欺詐造假等大要案,提升案件查辦效率。
十一是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大幅精簡審批備案事項,優化審批備案流程,提高監管透明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十二是加快提升科技監管能力。推進科技與業務深度融合,提升監管的科技化智能化水平。
上述12個方面重點任務,切中目前資本市場的痛點、難點,也是多年頑疾所在,許多業內專家早已對此深有感觸。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稍早前指出,資本市場目前仍然存在的諸多亂象,究其根源在于以發行定價機制為核心的一系列基礎制度的失靈和扭曲一直沒有根本扭轉。對照成熟市場的相關經驗,目前我國資本市場包括交易機制在內的配套制度建設距離運行良好的市場機制體系還有較大差距。利用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契機,可以考慮對一系列市場基礎制度進行大膽改革創新,以適應現代資本市場發展的需要。
他同時指出,為何法制對于資本市場建設的成功如此重要?這主要源于資本市場交易與間接金融交易體現了完全不同的信用關系。以銀行信貸為核心的間接金融并不使得資金供需雙方產生直接信用關系,而是通過銀行這一資金中介來配置金融資源。資本市場則不同,通過一整套高效精巧的風險收益定價與跨期配置機制,資金供需雙方建立起股權或者債權的直接信用關聯。這使得基于嚴格法制的產權確認與保護機制天然成為資本市場建設的核心基石不可或缺。可以說沒有現代法制就沒有產權的合理確認和保護,也就沒有成功的資本市場。
而對于本次提出的“補齊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短板”, 業內人士亦早有呼吁。
如本次提出的加快新三板改革。全國股轉公司總經理徐明在9月6日出席第二屆中小投資者服務論壇時發表演講,提出應當降低新三板投資者適當性門檻。目前新三板市場投資者的適當性門檻為500萬元人民幣金融資產,設立之初,考慮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民營中小微企業,風險相對較高,所以設置了較高的投資準入要求。不可否認,這一要求在市場發展初期,對于增加市場韌性、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等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這一極高的投資者門檻很難適應目前新三板市場發展的需要,不但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而且新三板市場也具備了降低投資者門檻的現實基礎。一方面,和滬深證券市場一億多投資者相比,新三板市場的高門檻將絕大多數投資者拒之門外,合格投資者僅僅只有區區幾十萬人數。面對近萬家掛牌公司,平均每家掛牌公司僅有數十名投資者。過少的投資者使掛牌公司的融資極其困難、市場的流動性嚴重枯竭、交易的連續性無法進行,資本市場的基本功能受到了極大的制約,新三板市場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另一方面,經過近七年的發展,新三板的公司質量、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公司的規范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相應的法律法規和自律規則不斷健全和完善,投資者的專業知識、法律意識和風險意識得到提高,監管能力、水平和力度也在不斷地加強。新三板投資者門檻的降低具備了現實的條件。因此,應盡快地將新三板500萬元人民幣的投資者準入門檻降低。
如今滬指又到3000點整數關口,證監會此次重點提出12項任務,覆蓋了從A股到中介機構,再到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體現出了建立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的決心,也受到了市場人士歡迎。
深圳厚石天成投資總經理侯延軍指出,這是一個在市場關鍵時刻、關鍵點位的“組合拳”。第一,充分發揮科創板的試驗田作用。這里面包含了市場對注冊制這種股市根本制度建設的期待。第二,補齊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短板。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能夠優化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提高配置效率降低成本。第三,加快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持續的對外開放,與國際市場接軌,才是倒推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催化劑”。第四,有望推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中國資本市場一直以來因為各種原因,缺乏長期資金,只有吸引戰略投資人長期進入,才能夠形成良性循環。第五,切實化解重點領域風險。這一點也是管理層在這個關鍵點位推出“組合拳”的初衷。以上會議的關鍵內容通過一系列“組合拳”,全方位化解市場風險,激勵優質資金長期入市,通過改革促改革,促進中國資本市場與國際接軌,走入真正的長期牛市。
深圳時代方舟資產投資總監魏海洪指出,證監會的動作越來越實在,解決問題也越來越精準。從本次表態來看,推動各類資金入市、呵護資本市場的態度很誠懇,效果也必將越來越顯著。另外,市場化、法制化是監管的必由之路,制度建設正明顯加快并完善。而對科創板的強調,也指引了未來的牛市方向,即結構牛、科創牛。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有利于夯實3000點附近的行情基礎,有利于個股行情向縱深發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從證監會發布的新聞稿來看,本次會議傳達出了誓將改革進行到底、“打造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的決心:
會議強調,要全面提高證監會系統黨的建設質量,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成效轉化為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的實際行動。要以強大的政治優勢引領改革,強化各級黨組織抓改革落實的政治保障作用。要以專業的本領推進改革,大力培養勇于擔當、敢于改革的各層級“專門家”,打造一支“忠、專、實”的干部隊伍。要以過硬的作風落實改革,讓各項改革舉措真正契合市場需求,真正反映投資者的呼聲。要以嚴明的紀律護航改革,加強對改革全過程的廉政監督,為改革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會議指出,改革重在落實。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加強改革的統籌協調,排出時間表、路線圖、優先序,細化完善具體改革實施方案。會議要求,系統各單位各部門要大膽解放思想,勇于擔當作為,主動加強溝通協調,做好改革政策的宣傳解讀,確保各項改革措施平穩落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