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09 23:23:11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大西安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也進行到了關鍵時期。
隨著大西安建設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的發展規劃,亦步入了全新的空間格局。
近年來,無論是商貿項目還是人文交流,灃東新城的國際化合作,堪稱多維度、全方位。
譬如,中俄絲路創新園、絲路法醫聯盟、世界名校賽艇對抗賽、中俄工業創新大賽等一系列活動項目的陸續推進,使得灃東新城在其發展過程中,愈發具有國際化的胸懷與視野。
通過實現絲路沿線國家的互通共贏,塑造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合作的重要典范,灃東新城在打造“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新高地的同時,也令“灃東智慧”的品牌效應更為凸顯。
而今,隨著改革創新的持續深入,灃東新城的海外交流“朋友圈”,仍在不斷擴大,國際化交流亦如火如荼……

打造外資企業投資“大本營”
得益于兩國總理的共同見證,“根紅苗正”的中俄絲路創新園,自誕生之日起,發展前景就遠非一般跨國合作產業園區能比。
作為大西安建設“一帶一路”新起點的重要舉措,西咸新區灃東新城與俄方運用“一園兩地、兩地并重”的新模式,不斷探索“一帶一路”合作新平臺、新路徑。
探索之余,成果頗豐。
在之前舉辦的第四屆絲博會上,作為嘉賓的俄羅斯杜馬議會教育科學委員會副主席拉麗薩·圖托娃,上臺分享了自己的合作感觸,“我們發現這里發展非常快,基礎設施也在逐漸完善,在創新園出現了新的企業入駐,這令人非常高興,我們看到了合作的前景”。
自2018年以來,中俄絲路創新園中方園區已成功引入40余家機構企業,其中包括俄羅斯、烏克蘭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企業26家,俄羅斯商業協會及聯盟6家,外籍院士工作站2家,對外俄語考試中心1個。
另一方面,作為中俄絲路創新園的“姊妹園”,位于俄羅斯莫斯科市格林伍德國際貿易中心的俄方園區,也不斷有好消息傳來。
據統計,俄方園區現已落戶中資企業6家,其中陜西企業3家、省外企業3家,涵蓋創新科技、汽車銷售、跨境物流、教育文化等領域。
當下,中俄絲路創新園項目已被納入中俄地方合作交流重點項目,并入選陜西省“一帶一路”建設十大成果。
改革創新不僅是灃東新城建設“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新高地的利器,更是將每一次的突破,轉化為可供借鑒、復制、推廣的好經驗、好辦法。
中俄絲路創新園,創新運用的“一園兩地”、“一站式國際企業服務平臺”模式,正在被灃東新城積極總結、提升,形成中國開發區建設的運營管理經驗,并向外進行智力輸出。
而為了響應國家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灃東新城將把中俄絲路創新園項目在對俄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向絲路沿線國家擴展開來。
運用先進的國際化、創新型管理模式,深入落實“一園兩地”的開發戰略,復制成功園區經驗,與絲路沿線國家實現互通共贏,打造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合作的重要典范。
通過對中俄絲路創新園的發展探索,將國內外有實力、有意向擴展國際業務的機構引入雙方園區,灃東新城在創新機制,謀求合作發展的同時,也為歐亞經濟合作注入了鮮活能量。
由此窺探,作為陜西省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明珠項目,中俄絲路創新園的日后發展,逐漸蛻變成為外資企業赴華、赴俄投資的“大本營”,也不無可能。

統籌資源加深重點合作
前有成功范例,一定程度上也為灃東新城后續的商貿合作積淀了沃土。
今年3月26日,中國·西安南美商品貿易中心項目在西咸新區灃東新城成功啟動。至此,西北最大的南美商品城和國際名品電子商務總部基地項目落戶灃東新城。
作為國內目前唯一以南美為主題的大型商貿項目,中國·西安南美商品貿易中心商業部分主要體現智利等南美國家人文特色和名品的展示及交易。
秉持深入共建“一帶一路”,加強發展戰略對接的原則,該項目深受智利前總統及智利駐華大使的重視。
其中,智利駐華大使路易斯先生就曾先后多次到訪灃東新城。
無論是今年3月26日,蒞臨中國·西安南美商品貿易總部聚集區的啟動儀式,還是6月20日再次受邀到訪陜西,拜會西咸新區主要領導,參觀考察西咸新區及灃東新城規劃展廳、灃東自貿產業園及昆明池等項目,都致力于助推陜西同智利的經貿往來……
與此同時,為推動同智利等南美國家的貿易往來及人文交流,省外辦、西咸新區及灃東新城領導也曾兩次拜訪智利駐華大使館。7月10日,更聯合智利駐華公使銜參贊何塞·米蓋爾·岡薩雷斯先生,共赴天津中智示范農場參觀考察,探索多領域深入合作。
日前,作為智利政府在中國舉辦的最大規模最高規格的官方宣傳推介活動,“2019智利周”西咸專場座談會活動在北京成功舉辦。
除加速中國·南美商品貿易中心項目落地,雙方以“一帶一路”為契機的合作探討也在持續深化。譬如,智利與西咸新區在貿易、農業、文化、旅游等多領域合作。
眾多利好加持之下 ,灃東新城也已然化身“陜西省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區域之一”。
探索國際人文交流新模式
機遇,總是在不經意間,改變一個國家、一片區域、一座城市。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六年來,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發展,正逐步走深走實。
究其原因,持續的人文交流,不斷加強的民心相通,成為重要因素。
看見一群身材健碩的外國青年,站在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的昆明池邊,高聲齊呼“嘹咋咧”,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想要回答這一問題,你可能需要親臨現場,看一看在那里舉行的西安昆明池國際名校賽艇對抗賽。
如何讓各國人民,更好的理解并支持“一帶一路”倡議,如何更加廣泛地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形式多樣、領域廣泛的人文交流成為重要推手。
而西安昆明池國際名校賽艇對抗賽,便是“一帶一路”人文交流的絕佳案例。
這一賽事,已在昆明池畔走過了三個春秋,目前已經成功晉級為國際賽艇聯合會認證賽事。
從最早的八支參賽隊伍到如今的三十支,這項賽事正逐漸成為世界青年體育、人文交流的重要平臺。
1829年,牛津大學的查爾斯·沃茲沃斯突發奇想,向自己好友——劍橋大學的查爾斯·梅里瓦勒寫下挑戰書,約定在泰晤士河上進行八人艇挑戰賽。
兩個少年的心血來潮,成就了世界最著名的賽事之一,牛津·劍橋賽艇8人對抗賽。
但誰又能想到,百余年后,牛津、劍橋之間的比拼,會借助“一帶一路”人文交流的東風,挺進中國,在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的昆明池畔,再度上演。
如果說泰晤士河上的競技,還存在著一爭高低的情愫,那么在昆明池里的角逐,就完全是友誼的切磋。
千帆競發、百舸爭流,激浪昆明池,既是追逐夢想、切磋技藝的體育競賽,更是傳播友誼、互鑒文明的心意相通。
人文交流,是“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人民友誼的催化劑,而“探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也是西咸新區灃東新城諸多責任和使命中的重要一項。
去年,前來參賽的德國法蘭克福大學賽艇隊,被西安這座城市的魅力所感染,在頒獎儀式上,他們齊聲用中文向現場觀眾高呼“我愛西安”。
從“我愛西安”到“嘹咋咧”,從簡單直接的情感表達,到地方特色語言風俗的學習,寥寥幾語的變化,卻彰顯著國際人文交流的更加深入。
“一帶一路”友誼地久天長
如果說西安昆明池國際名校賽艇對抗賽,是在對外開放的更高格局中,傳播友誼、互鑒文明的西安故事。
那么故事的結尾,也應該是在一聲聲道別的珍重中,讓“一帶一路”國際人文交流得到了升華。
比賽總有落幕的時候,但國際間的人文交流卻要延續加強,國際漢唐學院的成立便有著這樣的使命。
國際漢唐學院是《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提出的重要項目,由陜西省教育廳發起,依托西北大學進行建設,對中國傳統文化全球化的戰略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
國際漢唐學院以制度創新為核心,通過先行先試,希望建立一種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文交流的全新模式。
4個月前,陜西省首屆國際學生文化藝術節暨國際漢唐學院總部揭牌儀式在灃東新城舉行。
藝術節上,47個不同國家通過照片、音樂、書籍、器物等多種形式展示了各國文化及風土人情,傳播了絲路文明。此外,還有600多名留學生通過展示才藝與智慧,表達對不同文化的向往和對美好生活的熱愛。
按照設想,國際漢唐學院每年將統籌策劃組織,國際留學生文化交流主題活動不少于5場。通過形式多樣的文化交流,讓世界各國留學生深入體驗中國傳統文化,也向中國展現世界文化多樣魅力。
人文交流增進了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和認同,為共建“一帶一路”奠定了堅實的民意基礎。
在4月份結束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包括中國在內的三十多個國家,發出聯合公報,其中提到“互聯互通讓不同國家、人民和社會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我們相信‘一帶一路’合作有利于促進各國人民以及不同文化和文明間的對話交流、互學互鑒”。
亦提到“為實現共同繁榮,我們應加強務實合作”。
回到灃東新城,無論是中俄絲路創新園,還是西安昆明池國際名校賽艇對抗賽,抑或國際漢唐學院,都是灃東新城踐行上述宣言,加強務實合作、加強人文交流的重要典范。
近年來,灃東新城充分依托大西安“科技創新引領軸”和“新長安大軸線”的核心位置,深入打造“一帶一路”青年人文交流新平臺,不斷開創“新西安·新中心”建設發展的新局面。
而在未來,灃東新城將依舊發揮其先行先試的能動性,以國際化的視野與理念,迎接每一個機遇與挑戰。在制度創新、營商環境、服務提升、人文交流等領域,不斷探索,為“一帶一路”的繁榮發展提供更多的“灃東智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