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研究所實力不足?那就重金挖人“換血”!這家券商也要“彎道超車”?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8-21 21:05:02

近年來,行業內先后出現了天風證券、國盛證券的“研究所先行”發展模式,長江證券等券商也把研究所作為彎道超車的著力點重點發展。華西證券此次對研究所的“大換血”讓人不禁產生相關的聯想。

 每經記者|王海慜    每經編輯|何劍嶺    

____401031758_banner.thumb_head

圖片來源:攝圖網

華西證券今年對研究所發起了一輪“大換血”,公司不僅剛把原太平洋證券研究所所長魏濤請來擔任所長,今年以來還從太平洋證券、安信證券、方正證券等券商引進了一眾分析師。

近年來,行業內先后出現了天風證券、國盛證券的“研究所先行”發展模式,長江證券等券商也把研究所作為彎道超車的著力點重點發展。華西證券此次對研究所的“大換血”讓人不禁產生相關的聯想。

據今年公司中報的相關表述,華西證券已把研究所列為“核心的兩大業務平臺”之一。可以預見的是,未來華西證券研究所擴張的腳步將繼續加大。值得一提的是,華西證券重金打造研究所新班底也并非一帆風順,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今年公司新引進的分析師中,已有人即將離職去其他券商。

華西證券研究所“大換血”

華西證券研究所正經歷著一番“脫胎換骨”的變化。就在上個月,原太平洋證券研究所所長魏濤加入華西證券,擔任公司總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長。據了解,魏濤本人的研究方向為非銀行金融業,前些年還曾擔任過中信建投非銀組的首席分析師。

證券業協會披露的信息顯示,目前華西證券的分析師有15名,其中有多達10名都是今年剛加盟的。此外,據了解,目前華西證券研究所已經成立了近十個行業研究團隊。

據記者了解,其實華西證券原本就有研究所,但由于人手和投入不足,在業內影響力一直較為有限,也許這就是此次華西證券研究所“大換血”的原因之一。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18年華西證券分倉傭金總額758.24萬元,同比下降53.3%,傭金席位占比0.11%,在業內僅排名第65位。

也許是因為看到了研究所的相對薄弱,華西證券在2018年報的“經營計劃”欄目中表示,將“聚焦零售客戶增量和提收,聚力機構業務優質項目承攬和創收,加大金融科技投入,重點突破機構金融和公募兩大空白業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首要的就是“重塑證券研究所,完善投研體系,創造分倉收入”。

在今年的中報中,華西證券更是把研究所列為“核心的兩大業務平臺”之一。公司在中報中指出,將著力打造以“大財富、大投行、大投資”為核心的三大業務支柱,以“券商資管、研究所”為核心的兩大業務平臺。兩大業務平臺將與三大支柱業務深度協同,使三大業務成為驅動公司未來3~5年收入增長的“三駕馬車”,以實現公司綜合實力和行業排名全面提升的戰略目標。

重金引援或不可少

據記者觀察,今年以來華西證券研究所大換血的“新鮮血液”來源主要是太平洋證券和方正證券兩家券商。

據知情人士介紹,原方正證券通信行業首席馬軍從方正證券離職后,帶著原來團隊的班底去了華西證券,今年華西證券通信行業團隊成員吳彤、宋輝、樊生龍、柳玨廷等都曾是方正證券通信行業團隊的成員。不過據證券業協會發布的從業人員執業注冊信息公示顯示,樊生龍最近已經從華西證券離職,離職備案日為今年8月20日。

此外,華西證券最近還從安信證券引進了電子行業首席孫遠峰。據了解,孫遠峰是今年7月底正式加盟華西證券研究所的,現任職研究所副所長和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此前,他曾在安信證券、中投證券、方正證券等券商擔任分析師。

可以預見的是,華西證券研究所引援的動作還不會就此收手。據媒體報道,華西證券研究所新任所長魏濤最近表示,未來華西證券研究所還計劃在TMT、高端制造等領域引入市場上的優秀分析師及團隊。

記者從某金融獵頭公司人士獲得的未經證實的消息顯示,華西證券研究所給一些行業首席崗位開出的每月固定月薪可能超7萬元,在業內,這一薪資標準屬于偏上的水平。

據北方某大型券商研究所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其所在研究所,不同行業的首席分析師月薪差距較大,少的每月固定月薪只有3萬多元,多的可以超過10萬元,此外固定月薪占整體薪水的比重差距也很大。他表示,在其所在券商研究所,行業首席的薪水構成除了固定月薪外,還有季度傭金提成,以及年終獎等變量。

另據某券商行業分析師介紹,相比傳統周期行業,TMT、生物醫藥等科技類行業首席的固定月薪會更高,可能會超過10萬元。從魏濤上述的表態來看,華西證券研究所未來從一些熱門行業引援所需的花費可能不會少。

不過從今年來的業績表現來看,華西證券應該也“不差錢”。雖然華西證券的賣方研究實力此前在業內排名相對靠后,但公司憑借經紀及財富管理等業務的良好表現,近年來也有不錯的業績。據證券業協會的統計,今年上半年,華西證券的凈利潤排名行業第20位。此外,據公司中報顯示,華西證券的第一大股東為瀘州老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而這也是上市公司瀘州老窖的大股東。

研究所“換血”是否值得?

近年來,行業內先后出現了天風證券、國盛證券的“研究所先行”的發展模式,長江證券等券商也把研究所作為彎道超車的著力點重點發展。華西證券此次對研究所的“大換血”讓人不禁產生相關的聯想。

對于華西證券重建研究所的大動作,業內有質疑認為,在這個賣方研究加速去產能的時間點,大力建設研究所是否真的有必要?某賣方分析師表示:“當前賣方研究肯定過剩,但是再過剩,市場對賣方研究也是有需求的。”

據記者觀察,盡管今年賣方分析師行業內部的人員流動不如往年頻繁,不過券商研究所之間互相“挖人”的現象還是相當普遍。例如,1個月前曾發布“券商研究體系供給側改革勢在必行”觀點的中信建投研究發展部今年來也是頻頻"挖人"。

對此,上述北方某大型券商研究所內部人士認為,一些大券商因為機構客戶多、投行規模大,因此研究所規模擴張后會有源源不斷的內外部需求,使得投入、產出相對成正比。而中小券商因為之前有天風證券這樣的先例,讓他們看到了用發展研究所來謀求業務突破的可能性。

某頭部券商非銀行業分析師則向記者表示,券商研究所要發展,外部引援的確不失為一條捷徑,“券商要自己培養研究所人才還是很難的,特別是基礎比較薄弱的券商,因為培養優秀分析師需要的時間太長了,還是挖人來得快。”

而對于分析師本人來說,是否要換券商也存在選擇平臺還是個人短期利益之間的博弈。某券商行業首席曾向記者表示:“選擇去大券商還是小券商各有利弊,小券商可能給的薪水高一些,但大券商提供的平臺也會更大。關鍵看你自己要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華西證券此次著力打造的研究所新班底也并非一蹴而就。據記者了解,今年華西證券新引進的分析師中已有人將離職去其他券商。

例如上文中提到的今年曾從方正證券來到華西證券的通信行業分析師樊生龍,據知情人士介紹,他從華西證券離職后,接下來或將重回方正證券研究所,擔任通信行業首席。據了解,這一計劃中的人事變動出于其個人職業發展的考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券商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