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5-06 17:42:06
春季行情發動至今,市場已由單邊上漲演化為震蕩,再演化為目前的空方明顯占優格局。不過,雖然空方暫占優勢,但可能極難構成壓倒性的優勢,理由容我后述。
回顧上一期,盡管當時叫囂“大牛市”的呼聲很高,但我并沒有理睬這種說法,更沒受別人情緒同化。記得我當時寫道:今年應是個震蕩年,很難指望出現單邊牛市。
由近期股市表現來看,其正由前期的震蕩偏強轉向震蕩偏弱格局,這說明股指的上升勢頭已明顯受抑。股指走勢印證了我的猜測,所以我上述想法就得到了進一步強化。
造成近期股指漸漸向弱的原因比較明顯,如年報、季報到了最后披露期,許多業績不佳公司的報表一擁而上,這帶來的壓力是顯而易見的。
還有,近期香港證監機構正加強對“陸股通”過度杠桿及復雜交易行為的監管,該壓力同樣是顯而易見的。
上述原因雖很明顯,但并非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原因是:資金面不經意間已顯著不如之前三個月。
就大多數公司來說,股價之所以居高不下,除了資金面支撐外,并沒有其他非常可信的、合理的解釋。以前或許還有個“殼”這樣的說法,但未來“殼”必然會貶值,頂多是貶值速度多少有些難測而已。
資金面由寬松轉向中性的原因有不少,如“豬周期”帶來的壓力、樓市“小陽春”、首季信貸大增、3月份經濟指標轉好等。另外,美元走勢較強也是個不起眼的因素。
因種種原因,我們央行近年來有主動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傾向,所以當人民幣承壓時,央行在流動性供應方面也可能會傾向于謹慎。
雖然央行一時較為謹慎,但央行一般不會進一步收緊,而且有可能在資金短期緊張過度時略微釋出些流動性對沖。央行維持現狀的同時會觀察后續經濟運行情況,只有等更多證據出來之后,央行才會有依據決定政策該如何調整。
就短期看,投資者可先關注4月份PMI指標及之后一兩周公布的大量4月份經濟數據。其中重點是物價、工業增速、零售、進出口等數據。有條件的投資者也可以去看一下貨運、電力消耗等指標。
打開滬指周K線,然后連線5178點與去年高點3587點,該連線結果是原始下壓線,首季已被向上突破。這樣的突破看著很爽,但實際上有些突兀了。
這波上升多少是有些偶然性因素的,如監管層對東方通信這樣的惡炒容忍度提升了何止數倍。凡偶然性的東西可靠性就會下降,特別是那些人為的偶然性因素。不過,首季的資金面寬松并不能算成偶然性因素,資金寬松應有經濟基本面方面因素。
通常跨度較長的壓力線沖破后會有反抽,所以股指近期調整應該是符合技術面的。或者說,最近股指的調整應十分正常。
若由波幅看,始自2440點的行情差不多上漲了三分之一,但從未有像樣的調整。我覺得就算投資者認定這是牛市,也該容忍途中“稍微像樣些的調整”。
股指估計會在年內余下時段維持寬幅震蕩格局,可能難有趨勢性上升行情。由另外一面看,慘跌情況同樣也不易產生。
在相對平衡市道中,投資者應該“掙“不了指數,也只能指望手中持股能夠跑贏大盤。
今年前三個月績差股、題材股、妖股行情很好,只是我仍然覺得這不是普通投資者能掙錢的地方。甚至我也不覺得機構就一定能掙錢。回想以前有什“德隆三劍客“,還不是一樣出不了貨?
季報公布之后,考慮到流動性不可能像今年前三個月那么寬松,所以績差股、題材股賴以生存的土壤已變得貧瘠,投資者得及時改變思路,未來至少不宜全倉押注此類個股。
之所以我這么說,原因是我相信,科創板、期指松綁、上市公司“董監高”大量減持等因素均會為績差股、題材股減分。
就注冊制試點的科創板來說,即便仍有隱性的“核準”成分,也可預期其籌碼供給方面的寬松度會高于中小板、創業板,頂多只是較新三板緊些。這或意味著未來普通籌碼供給會顯著增加,久而久之股票或許就不會稀缺了。
期指交易活躍之后,一些愛賭的投資者就有了更多選擇。他們不一定非得在明顯為“負和游戲”的績差股中折騰,也許會有部分資金流向相對更接近“零和游戲”的股指期貨。
至于高管減持,這個我不說也罷,相信多數投資者的體會也許比我還深!
績優、白馬、行業龍頭有更多的“類債券”屬性,雖然它們也會受籌碼供給量的影響,但相關度會弱得多。
(鄭步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