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4-26 20:01:42
每經記者|張喜威 每經實習編輯|易啟江
提高金融機構對中小、民營企業服務質量,引導金融機構將更多資金投向實體經濟,是解決中小、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難題,激發民營企業活動力和創造力的關鍵。
政府搭臺,資本對接。4月26日,成都市中小企業民營企業融資對接暨投資促進會(以下簡稱“融資對接會”)正式落地。據悉,這次融資對接會由成都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成都金融監管局)主辦,成都市經信局、人行成都分行營管部協辦。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喜威 攝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場獲悉,多家銀行、保險公司、融資擔保、融資租賃以及創投機構,與百余家中小、民營和臺資企業在會場面對面對接,其中5家銀行與12家企業現場簽署總金額達1.2億元的融資協議。
成都金融監管局副局長周努在此次融資對接會上表示,當前,成都市已經建立起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資服務體系。信貸融資規模持續擴大、直接融資金額不斷提高、投融資渠道不斷拓寬,越來越多的金融資源向全市中小企業、民營企業聚集,有力地服務了全市實體經濟發展。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3月,成都市共入駐各類金融企業2500多家,境內外上市公司100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77家,新三板掛牌企業217家。全市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為3.95萬億元、3.43萬億元,同比增長6.7%、13.0%,實現各項保費收入389.76億元,證券交易額2.45萬億元。
據悉,為破解中小企業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近期成都市出臺了《提升企業信貸獲得便利化水平和保護中小投資者行動計劃》,旨在通過強化政策支持,引導金融機構有效降低企業獲得信貸難度和成本,提高信貸服務便利度,進一步加大對中小微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營造良好的金融營商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市級相關部門運用金融科技手段,搭建了交子金融“5+2”平臺(“科創通”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盈創動力”平臺、“天府融通”平臺、“農貸通”平臺、“創富天府”平臺、成都地方金融監管平臺、打造成都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構建中小微企業全生命周期投融資服務體系,提升金融普惠性和服務質效,為本地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的創新創業提供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和差異化服務,為實體經濟注入“源頭活水”。
會上,市經信局副局長程果解讀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主要內容,并針對一季度工業經濟民營經濟發展基本情況、中小企業民營企業融資工作推進情況做出了相關通報,為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提出了實質性的建議。
此次融資對接會上,中國銀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四川天府銀行、簡陽農商行5家銀行與12家中小企業、民營企業舉行了總金額達1.2億元的融資簽約儀式。
據統計,今年一季度成都市民營企業貸款余額6618.91億元,較年初增長150.15億,小微企業貸款余額5359.93億元,較年初增長247.97億元。各金融機構還將創新理念和方式,積極運用大數據等各種方式,常態化精準開展融資對接。
根據民營和小微企業對豐富金融產品、提高審批效率等急切盼望的訴求,為破解難題,人民銀行成都分行營管部編寫了《成都市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手冊》(以下簡稱《手冊》)。
《手冊》收錄了中央、省市、人民銀行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的文件,收集了全市近40家金融機構的100款金融產品,涵蓋信貸和直接債務融資等多種融資渠道,既有傳統信貸產品,也有基于知識產權、股權、應收賬款、政府采購、稅收信息的創新金融產品,幫助有融資需求的企業主動尋找金融服務、創造條件滿足融資需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