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近五成境外經貿合作區進入盈利狀態 區內企業急切盼望獲得金融支持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4-25 21:04:50

據統計,目前12%的境外經貿合作區獲得了可觀的利潤,33%獲得了一定的利潤,19%處于保本運作,還有36%的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尚未盈利。但與此同時,有61%的受訪合作區表示,沒有獲得任何類型的金融支持,他們迫切希望加強同多邊金融機構的合作,從這類金融機構獲得資金。

 每經記者|張懷水    每經編輯|陳旭    

4月25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境外經貿合作區分論壇召開期間,由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聯合撰寫的《中國“一帶一路”境外經貿合作區助力可持續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式對外發布。

報告稱,過去十年,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點到面,在深化與有關國家經貿合作的同時,也助力東道國工業化進程,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和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平臺。

報告指出,許多境外經貿合作區在取得矚目成績的同時,仍存在提升的空間。調查表明,大多數合作區在運營幾年后通過建立不同的收入來源實現了經濟可持續性,但短期內大量收益還主要依靠合作區運營方在園區內的工業活動收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這份報告的數據來源于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間對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進行的全球問卷調查。同時,還增加了對柬埔寨、埃及、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和南非進行的67次實地半結構式訪談內容。

圖片來源:新華社

約45%經貿合作區處于盈利狀態

根據報告的調查反饋,參與調查的42家境外經貿合作區當中,大多是經濟可持續的。其中,12%的境外經貿合作區獲得了可觀的利潤,33%獲得了一定的利潤,19%處于保本運作。與此同時,還有36%的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尚未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統計,超過一半的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運營不到10年,而尚未盈利的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大多屬于這一類。

同時,還需考慮合作區的投資額大小。據報告分析,42家受訪園區中,19家(45%)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投資金額介于1億至5億美元;3家(7%)投資了5億至10億美元;6家(14%)投資了10億美元以上。總體而言,投資額較大的園區往往需要更長時間才能盈利。

與盈利狀況相比,境外經貿合作區內企業似乎更關注能否獲得金融支持的難題何時得到解決。

報告指出,在受訪合作區當中,39%的受訪區表示,從銀行獲得了金融支持;61%的受訪者表示,沒有獲得任何類型的金融支持。一些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運營方指出,很難從多邊金融機構獲得資金,今后應加強與這些機構的合作。

江蘇永元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盧其元表示,企業境外融資難度大,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一期總投入超過2.5億美元、總資產超過30億元人民幣,因資產在境外,難以通過資產抵押等方式解決資金短缺問題。

他表示,在最艱難的時刻,甚至要靠變賣國內資產來支撐境外園區的發展。他希望政府部門能夠幫助引導、引進戰略合作伙伴直接參與工業園建設,有效解決境外資產抵押融資難題。

成本和市場成吸引企業入駐主要因素

作為企業“抱團出海”、降低海外投資風險的一種創新模式,境外經貿合作區在復雜的國際形勢下呈現出比以往更快的發展態勢。

根據商務部最新統計,目前中國在國外共建的境外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已經接近400億美元,這些園區為東道國貢獻了30多億美元的稅費、30多萬個就業崗位,其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建的境外經貿合作區占全部合作區的70%以上。

那么,境外經貿合作區對企業入駐的吸引力又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據報告統計,成本和市場是境外經貿合作區吸引企業入駐的主要因素。在受訪園區中,76%的企業認為相對低廉的生產勞動力成本是吸引其入駐的最主要因素;74%的企業認為優惠的投資及稅收政策是其選擇入駐的主要因素;71%的企業認為相對低廉的生產原料成本是其入駐的主要因素。

除了相對低廉的成本和市場以外,報告指出,成功選址和東道國政府的支持是境外經貿合作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報告顯示,在影響合作區選址的因素中,相對低廉的土地價格、穩定的政局及安全保障、靠近合作區主要產業所需的生產要素、位于東道國政府規劃的重要經濟發展區域、地理位置具備巨大的市場發展潛力、便利的交通和相對低廉的物流成本等,是企業建設園區選址重點考慮的因素。考慮這些因素的園區比例均超過50%。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梳理該報告還發現,境外經貿合作區在積極融入東道國的價值鏈方面仍然面臨一定的挑戰,園區入駐企業本地后面臨的采購價格昂貴的問題尤為突出。

報告指出,本土化采購和銷售是企業開展對外投資生產的重要特征,合作區企業在當地采購金額越大,在當地市場的占有率越高,與東道國經濟融合發展的程度就越高,對東道國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也就越大。但受訪園區內企業在采購當地產品和服務時,也會面臨當地產品價格較高、沒有符合要求的產品、產品品質較低、數量不足等問題。

根據報告的統計,在受訪園區入駐企業面臨的障礙當中,67%的受訪企業認為采購價格昂貴,占比最高;其次是62%的企業認為本地化采購缺乏所需的產品和服務;43%的企業認為本地化采購品質較低;38%的企業認為本地化采購數量不足。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4月25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境外經貿合作區分論壇召開期間,由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聯合撰寫的《中國“一帶一路”境外經貿合作區助力可持續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式對外發布。 報告稱,過去十年,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點到面,在深化與有關國家經貿合作的同時,也助力東道國工業化進程,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和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平臺。 報告指出,許多境外經貿合作區在取得矚目成績的同時,仍存在提升的空間。調查表明,大多數合作區在運營幾年后通過建立不同的收入來源實現了經濟可持續性,但短期內大量收益還主要依靠合作區運營方在園區內的工業活動收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這份報告的數據來源于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間對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進行的全球問卷調查。同時,還增加了對柬埔寨、埃及、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和南非進行的67次實地半結構式訪談內容。 圖片來源:新華社 約45%經貿合作區處于盈利狀態 根據報告的調查反饋,參與調查的42家境外經貿合作區當中,大多是經濟可持續的。其中,12%的境外經貿合作區獲得了可觀的利潤,33%獲得了一定的利潤,19%處于保本運作。與此同時,還有36%的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尚未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統計,超過一半的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運營不到10年,而尚未盈利的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大多屬于這一類。 同時,還需考慮合作區的投資額大小。據報告分析,42家受訪園區中,19家(45%)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投資金額介于1億至5億美元;3家(7%)投資了5億至10億美元;6家(14%)投資了10億美元以上。總體而言,投資額較大的園區往往需要更長時間才能盈利。 與盈利狀況相比,境外經貿合作區內企業似乎更關注能否獲得金融支持的難題何時得到解決。 報告指出,在受訪合作區當中,39%的受訪區表示,從銀行獲得了金融支持;61%的受訪者表示,沒有獲得任何類型的金融支持。一些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運營方指出,很難從多邊金融機構獲得資金,今后應加強與這些機構的合作。 江蘇永元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盧其元表示,企業境外融資難度大,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一期總投入超過2.5億美元、總資產超過30億元人民幣,因資產在境外,難以通過資產抵押等方式解決資金短缺問題。 他表示,在最艱難的時刻,甚至要靠變賣國內資產來支撐境外園區的發展。他希望政府部門能夠幫助引導、引進戰略合作伙伴直接參與工業園建設,有效解決境外資產抵押融資難題。 成本和市場成吸引企業入駐主要因素 作為企業“抱團出海”、降低海外投資風險的一種創新模式,境外經貿合作區在復雜的國際形勢下呈現出比以往更快的發展態勢。 根據商務部最新統計,目前中國在國外共建的境外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已經接近400億美元,這些園區為東道國貢獻了30多億美元的稅費、30多萬個就業崗位,其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建的境外經貿合作區占全部合作區的70%以上。 那么,境外經貿合作區對企業入駐的吸引力又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據報告統計,成本和市場是境外經貿合作區吸引企業入駐的主要因素。在受訪園區中,76%的企業認為相對低廉的生產勞動力成本是吸引其入駐的最主要因素;74%的企業認為優惠的投資及稅收政策是其選擇入駐的主要因素;71%的企業認為相對低廉的生產原料成本是其入駐的主要因素。 除了相對低廉的成本和市場以外,報告指出,成功選址和東道國政府的支持是境外經貿合作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報告顯示,在影響合作區選址的因素中,相對低廉的土地價格、穩定的政局及安全保障、靠近合作區主要產業所需的生產要素、位于東道國政府規劃的重要經濟發展區域、地理位置具備巨大的市場發展潛力、便利的交通和相對低廉的物流成本等,是企業建設園區選址重點考慮的因素。考慮這些因素的園區比例均超過50%。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梳理該報告還發現,境外經貿合作區在積極融入東道國的價值鏈方面仍然面臨一定的挑戰,園區入駐企業本地后面臨的采購價格昂貴的問題尤為突出。 報告指出,本土化采購和銷售是企業開展對外投資生產的重要特征,合作區企業在當地采購金額越大,在當地市場的占有率越高,與東道國經濟融合發展的程度就越高,對東道國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也就越大。但受訪園區內企業在采購當地產品和服務時,也會面臨當地產品價格較高、沒有符合要求的產品、產品品質較低、數量不足等問題。 根據報告的統計,在受訪園區入駐企業面臨的障礙當中,67%的受訪企業認為采購價格昂貴,占比最高;其次是62%的企業認為本地化采購缺乏所需的產品和服務;43%的企業認為本地化采購品質較低;38%的企業認為本地化采購數量不足。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境外經貿合作區 融資 抵押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