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4-25 16:33:49
近日在成都舉行的首屆公園城市論壇上,奧地利維也納州議會議長恩斯特?沃勒爾表示,“我到過中國十幾個城市,成都是最宜居的城市之一,這是一座綠意盎然的城市,給人一種家的感覺。這也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成都和維也納具有許多共性。”
每經記者|謝陶 每經編輯|楊歡
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我到過中國十幾個城市,成都是最宜居的城市之一,這是一座綠意盎然的城市,給人一種家的感覺。這也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成都和維也納具有許多共性。”近日在成都舉行的首屆公園城市論壇上,奧地利維也納州議會議長恩斯特•沃勒爾(Ernst Woller)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打造公益住房體系 保護生態環境
恩斯特•沃勒爾向記者分享了關于建設宜居城市的看法,在他看來,制定城市規劃的時候應該更多地考慮以人為本,而不只是出于經濟和產業的考量。經濟發展應該成為實現人們美好生活的一個途徑,而不是最終目標。他以維也納為例,為了打造宜居城市,維也納政府首先投入大量資金興建公益住房(social housing)。目前大約有20萬居民享受到公益住房。當地政府還提供大量補貼,打造廉租房系統。
“維也納的房租比歐洲許多大城市都要低。” 沃勒爾表示。
在建設保障住房時,維也納政府特別注重周圍綠色公共空間開發,公共衛生、社會服務、教育機構等都覆蓋。在沃勒爾看來,這能極大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也讓城市更宜居。
《赫芬頓郵報》評論道:“維也納的公益住房體系已經成為一個值得全球參考的黃金標準。”
維也納是一座公園城市,40%以上的面積是綠地。政府嚴格限制在受保護的綠地上修建房屋。同時,鼓勵建造新能源房屋,減少對于化石燃料的依賴,促進低碳生活。
同時,為了改善生態環境,加強對于空氣,水源和土地的保護,維也納政府大力提倡公共交通,減少私家車的使用。
“25年前,私家車出行占比高達60%。如今私家車出行的人群大幅度減少至27%的水平,我們計劃到2025年,減少到20%的水平。80%的人選擇公共交通系統,自行車和步行。我認為這是打造公園城市的一個關鍵舉措,”沃勒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兩座城市具有廣闊合作空間
被稱為“世界音樂之都”的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已經連續十年被評為宜居之城。近年來,成都正全力推進“公園城市”建設。在結為國際友城之后,兩座城市開展了一系列的全方位務實合作。
恩斯特•沃勒表示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簽署協議與成都合作建立“成都—維也納音樂藝術發展中心”。
目前,維也納擁有4座大型歌劇院,其中就包括著名的“維也納金色大廳”。市內遍布上百座音樂廳與劇院,還有許多世界頂尖的音樂與藝術學府。恩斯特•沃勒認為維也納與成都可以加強在音樂文化以及音樂產業之間的交流合作。
眾所周知,維也納在發展當地經濟的同時非常注重自然環境與文物的保護。保存狀況良好的歷史文物吸引了全世界的游人前往。
恩斯特•沃勒告訴記者:“近年來中國前往維也納的游客增長非常迅速,每年增長20%以上。我們非常希望可以在旅游業方面與成都增強聯系。”
沃勒爾還希望,未來兩座城市在新區建設、環保領域、高等教育等方面能夠創造更多機會,繼續加深合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