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這種“洋垃圾”進口劇降99%,澳洲叫苦!生態環境部:不放松,力爭“零進口”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30 13:38:20

隨著中國對“洋垃圾”啟動進口管理,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種類不斷增加。作為“洋垃圾”出口大國,歐美多個城市垃圾已經堆積如山。此前曾有媒體猜測,中國是否會放松“洋垃圾”管控,對此,生態環境部近日表示,到2020年年底前,中國將基本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

 每經記者|李彪 張鐘尹    每經編輯|陳旭 趙云    

2017年進口583萬噸,進口額222億元;

到了2018年,進口量劇降99.1%,跌落到只有5萬噸,進口額也僅有2.6億元。

——進口廢塑料一年內天差地別的變化,反映出中國“洋垃圾”進口禁令的巨大效力。

2017年,我國對“洋垃圾”啟動進口管理,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種類不斷增加。事實上不光是廢塑料,廢紙和廢金屬的進口量,也分別從2017年的2572萬噸與807萬噸,下滑到2018年的1703萬噸和534萬噸,降幅都超過了1/3。



圖片來源:根據海關總署數據制作

作為“洋垃圾”出口大國,歐美多個城市垃圾堆積如山,當地市民首先扛不住了,接著韓國也因為垃圾無法出口且缺乏足夠能力及時處理,而造成民怨沸騰。最近,澳大利亞也因為中國不斷加碼的“洋垃圾”管控叫苦連連,甚至有城市的居民在州政府前堆放大量廢物,抗議政府在垃圾回收工作方面的無能。

此前曾有媒體猜測,中國是否會放松“洋垃圾”管控,對此,生態環境部3月28日給出了官方說法——中國將力爭到2020年年底前,基本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

澳對華廢物出口下降41%

據澳大利亞國內SBS news、7 news等媒體報道,維多利亞州各地被迫將大量可回收物倒入垃圾填埋場。近期,有抗議者在維多利亞州政府前的臺階上放滿瓶瓶罐罐,并通過抗議的紙板告訴州政府,要嚴肅對待此次垃圾回收“危機”。

由于中國的垃圾進口禁令,再加上澳大利亞幾個回收工廠已經關閉,維多利亞州政府被迫在當地的垃圾填埋場處理數噸可重復使用的廢物。

圖片來源:截自相關外媒報道

參與抗議的安妮·卡明斯(Anine Cummins)女士表示,“我們的回收系統已經崩潰了。早在一年多以前,中國已經明確表示拒絕接收我們的回收廢品。我們需要一個可依賴的回收系統,但州政府并沒有采取任何行動,這是政府的失敗。”

以前,澳大利亞向中國出口的固體廢物平均每年達到61.9萬噸,幾乎是悉尼海港大橋重量的12倍,這些固廢的價值高達5.23億澳元(折合人民幣約25.4億元)。而在中國固廢進口禁令生效的第一年,即上一個財政年度,澳大利亞對中國的廢物出口下降了41%。

圖片來源:截自澳大利亞環境和能源部《National Waste Report 2018》

中國對可回收垃圾的進口禁令,讓澳洲各地都異常頭痛,這些垃圾需要澳大利亞自行進行回收填埋,這不僅使其地方政府承壓,也讓垃圾處理商、廢品回收產業鏈面臨巨大挑戰。

維多利亞州推出了規模為3700萬澳元的回收系統計劃,此項計劃包括投入大量資金,以提升對10萬噸可回收材料進行分類加工的質量。

此外,南澳大利亞州政府也宣布,將出資300萬澳元重新啟動塑料回收業務。

澳洲回收企業叫苦連連

中國對可回收垃圾實行進口禁令之后,不僅迫使澳大利亞各州政府部門紛紛出資、出招,更是讓當地回收企業叫苦連連。

Visy,SKM是澳大利亞國內很活躍的垃圾回收公司,以往他們會向各地政府支付每噸60~70澳元,買下居民黃色垃圾箱里的可回收垃圾,再以更高的價格出售給中國。

作為垃圾回收商,他們可以從地方政府預算中,領取到用以處理垃圾的補貼。與此同時,他們再將垃圾當成可利用的資源轉賣給中國回收商,靠著兩次收費來獲取巨大收益。

中國“洋垃圾”禁令使Visy這類垃圾回收商瞬間掉入寒冬。現在它們必須要付出額外的資金,徹底去除材料中的污染物,使可回收垃圾達標,才有可能出口到中國。

資料圖(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阿德萊德市一家名為Recycling Plastics Australia(RPA)的企業總經理斯蒂芬·斯基勒說:“中國禁止從澳大利亞回收廢物,這使得街道收集系統和回收系統都處于極端的壓力之下。”

另一家從事垃圾回收的公司TerraCycle相關負責人認為,中國的禁令將嚴重打擊澳大利亞的回收行業,“我可以想象到,這對于傳統的垃圾回收站有著怎樣的致命打擊。”

新南威爾士州一家垃圾承包商表示:“在短期內我們很可能會將一些未加工的可回收物進行填埋,以此來渡過這個非常困難的時期。”

中國退出全球回收市場,通過抑制需求和造成過剩的可回收廢棄物過剩,也嚴重影響了回收商的盈利能力。

花旗銀行表示,每噸混合紙從北美出口到亞洲的平均價格,已經從最高時的150美元,最低降至5美元。

歐美多個發達國家“吃不消”

除了澳大利亞外,韓國及歐美多國也早已深切感受到中國“洋垃圾”進口禁令帶來的壓力。

2017年,中國發布了《關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隨后,原環保部和國家標準委分別向WTO遞交通知,宣布從2017年9月起,中國將禁止進口四大類24種“洋垃圾”,其中包括廢紡織原料、廢塑料、未經分揀的廢紙等。

按世界銀行的統計,高收入國家人口只占全球人口的16%,卻制造了34%的垃圾。其中,在百慕大、加拿大和美國,每個人每天的垃圾“產量”達到2.21公斤。同時,在高收入國家,塑料、紙張紙板、金屬、玻璃等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占比高達51%。

據路透社報道,一名美國代表在日內瓦表示,“中國對再回收商品的進口限制,已對全球金屬廢料供應鏈造成根本性破壞,導致這些廢料無法進行有效的再利用,走向廢棄一途。”

中國的一紙禁令,無疑戳中了發達國家的痛點。美國是世界上的垃圾出口大國,更是世界第一大廢塑料出口國。據環球網2018年3月報道,中國的進口禁令讓美國垃圾出口商措手不及。美國西海岸的許多州從2018年1月開始,就面臨著廢品堆積的問題。

針對中國的進口禁令,歐盟被迫推出新的限塑方案,稱至2030年將對全部塑料包裝實行回收,不再使用咖啡杯等一次性塑料,以此抗擊污染問題。英國還頒布了新的25年環保計劃,希望在2042年之前能消除所有可避免的塑料垃圾,包括塑料袋、吸管、大部分食品包裝等。

2018年4月,據韓國《東亞日報》報道,首爾和周邊地區部分集體公寓內貼出了“從4月1日開始無法回收塑料和泡沫塑料”的告示。相關地區的市民們正在呼吁制定對策。《東亞日報》稱,這一混亂局面與中國同年1月開始停止進口“洋垃圾”的政策有關。

中國的禁令讓這些發達國家恐慌并非沒有道理。據美國廢棄金屬回收工業協會(ISRI)統計,2016年中國總共從美國進口了價值56億美元的廢舊金屬制品、19億美元的廢紙(共計1320萬噸)和4.95億美元的廢塑料(142萬噸)。

另據統計,英國出口的2/3塑料垃圾被運往了中國,而德國有1/7的塑料垃圾也被運往中國。

生態環境部:明年底前力爭實現固廢“零進口”

“洋垃圾”進入中國后,除了部分可回收利用的固體廢物外,其中也夾雜著大量不可回收利用且難以處置的垃圾,給我國生態環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

2017年7月,原環保部介紹,2017年底之前,中國將緊急禁止四類24種固體廢物入境,包括生活來源廢塑料、釩渣、未經分揀的廢紙和廢紡織原料等高污染固體廢物。

2018年4月,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家發改委、海關總署聯合印發《關于調整<進口廢物管理目錄>的公告》,將廢船、工業來源廢塑料等16個品種固體廢物,從《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調入《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目錄》,自2018年12月31日起執行。

上述文件還要求,將不銹鋼廢碎料、木廢碎料等16個品種固體廢物,從《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非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調入《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目錄》,自2019年12月31日起執行。

資料圖(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對于社會上有關中國是否會放松“洋垃圾”進口管控的討論,生態環境部給出的回答是“開弓沒有回頭箭”、“絕不會放松、放寬要求”,下一步,有關固體廢物進口的管制還將進一步加碼。

2019年3月28日,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邱啟文在月度例行發布會上強調,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地區,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落實改革實施方案和“2018~2020年三年行動工作方案”,大幅減少固體廢物進口種類和數量,力爭到2020年年底前,基本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2017年進口583萬噸,進口額222億元; 到了2018年,進口量劇降99.1%,跌落到只有5萬噸,進口額也僅有2.6億元。 ——進口廢塑料一年內天差地別的變化,反映出中國“洋垃圾”進口禁令的巨大效力。 2017年,我國對“洋垃圾”啟動進口管理,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種類不斷增加。事實上不光是廢塑料,廢紙和廢金屬的進口量,也分別從2017年的2572萬噸與807萬噸,下滑到2018年的1703萬噸和534萬噸,降幅都超過了1/3。 圖片來源:根據海關總署數據制作 作為“洋垃圾”出口大國,歐美多個城市垃圾堆積如山,當地市民首先扛不住了,接著韓國也因為垃圾無法出口且缺乏足夠能力及時處理,而造成民怨沸騰。最近,澳大利亞也因為中國不斷加碼的“洋垃圾”管控叫苦連連,甚至有城市的居民在州政府前堆放大量廢物,抗議政府在垃圾回收工作方面的無能。 此前曾有媒體猜測,中國是否會放松“洋垃圾”管控,對此,生態環境部3月28日給出了官方說法——中國將力爭到2020年年底前,基本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 澳對華廢物出口下降41% 據澳大利亞國內SBSnews、7news等媒體報道,維多利亞州各地被迫將大量可回收物倒入垃圾填埋場。近期,有抗議者在維多利亞州政府前的臺階上放滿瓶瓶罐罐,并通過抗議的紙板告訴州政府,要嚴肅對待此次垃圾回收“危機”。 由于中國的垃圾進口禁令,再加上澳大利亞幾個回收工廠已經關閉,維多利亞州政府被迫在當地的垃圾填埋場處理數噸可重復使用的廢物。 圖片來源:截自相關外媒報道 參與抗議的安妮·卡明斯(AnineCummins)女士表示,“我們的回收系統已經崩潰了。早在一年多以前,中國已經明確表示拒絕接收我們的回收廢品。我們需要一個可依賴的回收系統,但州政府并沒有采取任何行動,這是政府的失敗。” 以前,澳大利亞向中國出口的固體廢物平均每年達到61.9萬噸,幾乎是悉尼海港大橋重量的12倍,這些固廢的價值高達5.23億澳元(折合人民幣約25.4億元)。而在中國固廢進口禁令生效的第一年,即上一個財政年度,澳大利亞對中國的廢物出口下降了41%。 圖片來源:截自澳大利亞環境和能源部《NationalWasteReport2018》 中國對可回收垃圾的進口禁令,讓澳洲各地都異常頭痛,這些垃圾需要澳大利亞自行進行回收填埋,這不僅使其地方政府承壓,也讓垃圾處理商、廢品回收產業鏈面臨巨大挑戰。 維多利亞州推出了規模為3700萬澳元的回收系統計劃,此項計劃包括投入大量資金,以提升對10萬噸可回收材料進行分類加工的質量。 此外,南澳大利亞州政府也宣布,將出資300萬澳元重新啟動塑料回收業務。 澳洲回收企業叫苦連連 中國對可回收垃圾實行進口禁令之后,不僅迫使澳大利亞各州政府部門紛紛出資、出招,更是讓當地回收企業叫苦連連。 Visy,SKM是澳大利亞國內很活躍的垃圾回收公司,以往他們會向各地政府支付每噸60~70澳元,買下居民黃色垃圾箱里的可回收垃圾,再以更高的價格出售給中國。 作為垃圾回收商,他們可以從地方政府預算中,領取到用以處理垃圾的補貼。與此同時,他們再將垃圾當成可利用的資源轉賣給中國回收商,靠著兩次收費來獲取巨大收益。 中國“洋垃圾”禁令使Visy這類垃圾回收商瞬間掉入寒冬。現在它們必須要付出額外的資金,徹底去除材料中的污染物,使可回收垃圾達標,才有可能出口到中國。 資料圖(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阿德萊德市一家名為RecyclingPlasticsAustralia(RPA)的企業總經理斯蒂芬·斯基勒說:“中國禁止從澳大利亞回收廢物,這使得街道收集系統和回收系統都處于極端的壓力之下。” 另一家從事垃圾回收的公司TerraCycle相關負責人認為,中國的禁令將嚴重打擊澳大利亞的回收行業,“我可以想象到,這對于傳統的垃圾回收站有著怎樣的致命打擊。” 新南威爾士州一家垃圾承包商表示:“在短期內我們很可能會將一些未加工的可回收物進行填埋,以此來渡過這個非常困難的時期。” 中國退出全球回收市場,通過抑制需求和造成過剩的可回收廢棄物過剩,也嚴重影響了回收商的盈利能力。 花旗銀行表示,每噸混合紙從北美出口到亞洲的平均價格,已經從最高時的150美元,最低降至5美元。 歐美多個發達國家“吃不消” 除了澳大利亞外,韓國及歐美多國也早已深切感受到中國“洋垃圾”進口禁令帶來的壓力。 2017年,中國發布了《關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隨后,原環保部和國家標準委分別向WTO遞交通知,宣布從2017年9月起,中國將禁止進口四大類24種“洋垃圾”,其中包括廢紡織原料、廢塑料、未經分揀的廢紙等。 按世界銀行的統計,高收入國家人口只占全球人口的16%,卻制造了34%的垃圾。其中,在百慕大、加拿大和美國,每個人每天的垃圾“產量”達到2.21公斤。同時,在高收入國家,塑料、紙張紙板、金屬、玻璃等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占比高達51%。 據路透社報道,一名美國代表在日內瓦表示,“中國對再回收商品的進口限制,已對全球金屬廢料供應鏈造成根本性破壞,導致這些廢料無法進行有效的再利用,走向廢棄一途。” 中國的一紙禁令,無疑戳中了發達國家的痛點。美國是世界上的垃圾出口大國,更是世界第一大廢塑料出口國。據環球網2018年3月報道,中國的進口禁令讓美國垃圾出口商措手不及。美國西海岸的許多州從2018年1月開始,就面臨著廢品堆積的問題。 針對中國的進口禁令,歐盟被迫推出新的限塑方案,稱至2030年將對全部塑料包裝實行回收,不再使用咖啡杯等一次性塑料,以此抗擊污染問題。英國還頒布了新的25年環保計劃,希望在2042年之前能消除所有可避免的塑料垃圾,包括塑料袋、吸管、大部分食品包裝等。 2018年4月,據韓國《東亞日報》報道,首爾和周邊地區部分集體公寓內貼出了“從4月1日開始無法回收塑料和泡沫塑料”的告示。相關地區的市民們正在呼吁制定對策。《東亞日報》稱,這一混亂局面與中國同年1月開始停止進口“洋垃圾”的政策有關。 中國的禁令讓這些發達國家恐慌并非沒有道理。據美國廢棄金屬回收工業協會(ISRI)統計,2016年中國總共從美國進口了價值56億美元的廢舊金屬制品、19億美元的廢紙(共計1320萬噸)和4.95億美元的廢塑料(142萬噸)。 另據統計,英國出口的2/3塑料垃圾被運往了中國,而德國有1/7的塑料垃圾也被運往中國。 生態環境部:明年底前力爭實現固廢“零進口” “洋垃圾”進入中國后,除了部分可回收利用的固體廢物外,其中也夾雜著大量不可回收利用且難以處置的垃圾,給我國生態環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 2017年7月,原環保部介紹,2017年底之前,中國將緊急禁止四類24種固體廢物入境,包括生活來源廢塑料、釩渣、未經分揀的廢紙和廢紡織原料等高污染固體廢物。 2018年4月,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家發改委、海關總署聯合印發《關于調整<進口廢物管理目錄>的公告》,將廢船、工業來源廢塑料等16個品種固體廢物,從《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調入《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目錄》,自2018年12月31日起執行。 上述文件還要求,將不銹鋼廢碎料、木廢碎料等16個品種固體廢物,從《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非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調入《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目錄》,自2019年12月31日起執行。 資料圖(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對于社會上有關中國是否會放松“洋垃圾”進口管控的討論,生態環境部給出的回答是“開弓沒有回頭箭”、“絕不會放松、放寬要求”,下一步,有關固體廢物進口的管制還將進一步加碼。 2019年3月28日,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邱啟文在月度例行發布會上強調,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地區,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落實改革實施方案和“2018~2020年三年行動工作方案”,大幅減少固體廢物進口種類和數量,力爭到2020年年底前,基本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
洋垃圾 進口 澳洲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