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15 00:05:19
每經記者|張瀟尹 每經編輯|徐 斐
“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這句話或許是風語筑(603466,SH)股東內心的真實寫照。
3月14日,有媒體報道“風語筑裁員20%”。受此消息影響,風語筑當日早盤股價一度大跌逾8%。
不過,對于此次股價下跌,上市公司表示有些冤枉。當日上午,上市公司在其新浪官微“風語筑展示股份有限公司”發布聲明稱,網絡上有關“風語筑裁員通告”等相關新聞均為不實消息,其發布來源公眾號“風語筑官方”并非公司的微信號。目前公司經營情況良好,沒有裁員通告等相關信息。
上市公司緊急澄清
據金融界報道,3月13日,“風語筑”在官微發布裁員公告稱,從本年3月份開始,公司發生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給公司經濟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導致業務量下降了50%,無法再繼續雇傭一批優秀的員工,將首批裁掉20%的員工。
不過,上市公司風語筑隨后發布澄清聲明表示:“風語筑裁員通告”等相關新聞均為不實消息,其發布來源公眾號“風語筑官方”并非公司的微信號。上市公司表示,其唯一官方微信號為“風語筑展示”,官方微博為“風語筑展示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公司經營情況良好,沒有裁員通告等相關信息。此外,上市公司已經開始徹查此次事件,并會及時公布調查結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微信公眾號“風語筑官方”的消息列表中,已無相關裁員通告,取而代之的是一則聲明:風語筑有限公司與上海風語筑展示股份有限公司無任何關系。
啟信寶信息顯示,本次發布裁員信息的風語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8月,是江蘇風語筑展示工程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主營房屋建筑工程的咨詢、設計、施工、安裝等多項業務,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為周俊峰,注冊資本1億元。
而“躺槍”的上市公司風語筑,全稱是“上海風語筑展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8月,法定代表人為李暉,注冊資本2.92億元。上市公司主營業務融合創意設計、文化傳播、數字科技等要素于一體,屬于文化創意與科技交叉融合的新興產業。
風語筑在3月14日午間公告中表示,目前仍有多家媒體轉載此前發布的不實報道,對于惡意中傷上市公司、損害上市公司形象的惡劣行徑,公司將保留進一步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此次烏龍事件,令上市公司股價一度下挫逾8%至18.35元/股。不過,或是得益于及時澄清,14日收盤時風語筑股價已回升至19.25元/股。
“撞名”索賠可能性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股票市場上不乏類似的“撞名”烏龍事件。在2018年6月曝光的“陰陽合同事件”中,華誼集團(600623,SH)便因“撞名”華誼兄弟(300027,SZ)而無辜“躺槍”;而在2017年4月公益組織兩江環保爆出的“河北污水滲坑案”中,當地政府發布的《情況說明》提到“碧水源公司”涉嫌違約,而涉事公司全稱為廊坊碧水源水處理技術有限公司,水務治理行業龍頭企業碧水源(300070,SZ)為規避“撞名”風險,急忙在第二日發布澄清公告,稱公司與此事無關。
除此之外,名字相當“響亮”的公司似乎也得小心。此前,“ST天一‘重名’李天一股價下跌4%”等“神邏輯”也一度讓人哭笑不得。
上海文飛永律師事務所高飛表示,目前有多部法規對公司名稱注冊時存在的相同、相似情況有具體規定,主要包括《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企業名稱登記管理實施辦法》以及2017年印發的《企業名稱禁限用規則》《企業名稱相同相近比對規則》等。
不過,高飛認為,此類“躺槍”的烏龍事件尚構不成侵權,“如果是因企業名稱相同從而侵犯對方注冊商標專用權、構成不正當競爭而產生糾紛,被侵權方可要求索賠。但對于此類烏龍事件,鬧烏龍者并非出于主觀惡意,且上述事件導致股價下跌等損失多與當下的投資環境、投資者心理密切相關,所以遭受損失的企業索賠的可能性不大”。
高飛進一步補充道,類似烏龍事件不排除游資參與其中的可能性,但受損公司對此也很難進行索賠。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