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2-21 23:06:59
每經記者|鄭步春
周四A股沖高回落。截至收盤,上證綜指小跌0.34%至2751.80點,深證綜指跌0.27%至1444.35點。此外,中小板、創業板綜指分別下跌0.24%、0.10%。各股指均放出天量且收出長上影線,暗示空頭力量短期內有所增強。不過,由盤后數據看,北上資金還在繼續流入A股。
大盤后半段的跳水部分與短線超買相關,部分與澳元同一時段的直線跳水相關(人民幣幾乎同時走弱)。眾所周知的是,這兩天是中美經貿磋商的關鍵節點,相關消息極易誘發金融市場波動。今日投資者仍應關注相關消息,但談判原本就是個動態過程,如果有些波折也是正常的。
由周四A股盤面看,權重股中的券商股有所表現,非權重股中的5G概念股明顯較強,東方通信竟然又一次封死漲停。東方通信漲勢過瘋,確有可能引發膽大的短線資金跟風,但此類妖股炒作的最終結果大多是“一地雞毛”。或許有人認為5G概念的炒作會是個例外,但我對這種看法持保留意見。大家知道,5G并非新提出的概念。再說了,如果東方通信的質地真那么好,之前其股價也不會從二十幾元跌到三元多了。
今年以來,以東方通信為首的妖股特別多,這使市場投資理念受到一定程度扭曲。個人覺得,妖股成風一方面與去年此類股跌幅過大相關,另一方面與監管方面更加傾向于減少市場干預相關。不過,我覺得“市場化”的地方需要一整套制度配套,不宜簡單聽之任之。
比如,“T加0”及漲跌停板制度在市場化大背景下可能越來越不合時宜了。還有,一些次新股首發時流通股占比過低也很不合時宜。某種程度上講,我覺得這些制度安排都是有利于做莊者的。既然允許市場炒作方面更加市場化,那么這些阻礙市場化的制度似也應考慮同步改進了。
大盤方面,我仍沿襲之前思路,即股指上檔或許還有短線空間,但操作上不宜追漲。在時間窗口方面,下周初較為敏感。不過,由周四A股的下跌與量能釋放來看,不排除市場提前調整的可能。對于可能的調整,投資者不必太過擔心。只要投資者手中的股票并非漲幅過大的品種且上市公司業績過關,那么也不見得會受到多大沖擊。
整體上,我覺得春季行情仍未結束,上攻途中有所調整并不出奇。若按時間周期看,萬一真發生調整,其長度可能持續兩到三周。在調整過程中,一般個股會出現分化,市場熱點當有機會切換,下一波行情熱點不一定還是那些老面孔(妖股)。我總感覺,真正的行情得有些實打實的業績作為基礎,不能總是依靠妖股去撐。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N+財經(微信號: njcjnews)。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