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見聞 2019-02-19 18:07:19
時隔五年,股市似乎又進入了這樣一個時期:好消息就是好消息,壞消息依然是好消息。是美聯儲的“鴿聲”壓倒了一切嗎?
你可能沒有注意到,全球股市在去年年底跌去的市值,今年已經全部漲回來了。
在市場樂觀情緒帶動下,MSCI ACWI全球指數已經反彈至去年12月初的水平。

美股同樣抹去了去年年底的漲幅。A股滬指反彈更強勁,已經回到了去年10月的水平。


這種反彈無法從基本面數據中獲得支撐。畢竟開年以來,主要經濟體的數據連“尚可”都達不到——美國12月零售數據創近十年最差水平,歐洲三大經濟體11月工業產出均陷入負增長。隨之而來的衰退陰云也一直籠罩在各大經濟體上方。
但市場卻選擇性“忽視”了這一切,并且“忘記”了去年年底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擔憂。
這不禁令人回想起2013年上半年的情況。
2012年底小幅回調后,2013年1-5月,美股持續上漲,直至6月再度小幅回調。
彼時,高盛針對這種情況發表研報指出,不管美聯儲政策利多還是利空,美股總是上漲的(也就是說,對于股市,好消息就是好消息,壞消息依然還是好消息):
美聯儲溝通政策的不對稱性也許能夠解釋這一情況。當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收緊時,聯儲對經濟的評論傾向于看多經濟前景,這防止了大幅拋售股票的情況發生。但當美聯儲降低利率時,美聯儲對經濟的評論卻不會相應的悲觀,因此股票價格會大幅上漲。
上述評論的不對稱性并不意外。因為美聯儲官員向來強調鴿派的政策變化,而刻意淡化鷹派論調(為了避免讓市場不穩定)。
時隔五年,“壞消息依然是好消息”的情況在股市再次上演。始作俑者似乎還是美聯儲。
近一個月以來,美聯儲頻頻釋放暫緩加息的信號,并暗示將考慮停止縮表。華爾街日報稱,美聯儲態度的明顯轉變壓倒了一切,隨后公布的任何疲軟數據都只會讓人們燃起希望,認為美聯儲會變得更加溫和:
自圣誕節以來股市的所有反彈,都是在估值不斷上升、而非企業基本面改善的背景下出現的。
不過,鑒于美聯儲態度的影響之大,投資者也因警惕可能的“反噬”。華爾街日報分析稱,如果美聯儲認為投資者過度解讀了其更為謹慎的立場,任何澄清都可能引發拋售,其幅度可能與今年的反彈一樣大。
華爾街見聞 張丹丹 封面圖來自攝圖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