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9-02-18 06:47:39
展望2019年,預計央行“擴表”將是大概率事件,央行將繼續通過逆回購、中期借貸便利(MLF)、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等“擴表”工具增加流動性供給,助力信用創造。2019年1月新增信貸和社融創歷史新高雖有季節性因素,但或許也意味著信用寬松拐點的到來。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近期,關于央行“擴表”的討論多了起來,市場圍繞央行公布的2018年12月末資產負債表中“其他資產”項目異常大幅增長進行了諸多猜測分析。由于過往“其他資產”項下表現總體平穩,當月突然異動加之該項下具體包含哪些細項央行從未公布過,引發了市場的無限遐想,其中又以央行給金融機構注資、購買國債或股票的猜測流傳最廣。
“其他資產”項對外界來說頗為神秘,盡管無法準確分析出其為何會在單月突然暴增5000多億元,但也可通過分析排除一些不靠譜的猜測。比如,對于上述廣為流傳的兩種猜測,就可以用排除法否定。
歷史上,央行資產負債表“其他資產”有過異動的情況,多與央行利用外儲給金融機構注資有關。不過,如果央行給銀行等金融機構注資,一方面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中“其他資產”會增加,另一方面也會導致金融機構的“實收資本”相應增加,但從公布的去年12月銀行或券商的全行業實收資本或凈資本數據看,并未出現大幅變化,所以可以排除這一猜測。至于央行購買國債或股票則更不靠譜,央行對于直接購買國債或股票早已予以否認。
央行也關注到了上周市場的熱議,在上周五的媒體吹風會上回應了“其他資產”項激增的問題。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資產負債表中的“其他資產”,是未單獨列示的資產科目集合,主要是一些雜項資產項目和應收暫付項目。年底時,這些項目中有不少會有季節性變動的特點。待年末時點過去后,這些季節性變動會減弱或消除。
實際上,討論單月“其他資產”項的異動意義并不大,更應該關注的是,隨著央行公布去年12月的資產負債表,可以發現,去年全年央行基礎貨幣總投放量并不大,前11月還呈現下降趨勢,靠著12月單月增加2.5萬億元,才使得全年實現增長9000多億元;同樣的,去年全年央行資產負債表總體平穩,如果不是靠去年12月單月基礎貨幣投放較多,去年11月末相較于2017年底央行還是“縮表”。因此,總體來看,去年12月央行“擴表”、基礎貨幣投放規模加大雖然意味著貨幣政策在短時間內出現了一定的寬松,但去年全年保持了基礎貨幣的平穩投放,資產負債表也總體穩定,說明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的總基調并未改變。
展望2019年,預計央行“擴表”將是大概率事件,央行將繼續通過逆回購、中期借貸便利(MLF)、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等“擴表”工具增加流動性供給,助力信用創造。2019年1月新增信貸和社融創歷史新高雖有季節性因素,但或許也意味著信用寬松拐點的到來。一旦信用寬松周期到來,將會對經濟穩增長起到正面作用,同時也會對金融資產價格起到支撐作用。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 記者:孫璐璐)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