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官方解讀來了!中央財政每年將安排30億獎補激勵這些地方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2-17 23:48:56

 每經記者|邊萬莉    每經編輯|陳 星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有效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基金作用切實支持小微企業和“三農”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指導意見》的出臺,是立足財政職能助推金融機構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體現,有助于引導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回歸擔保主業、降低費率水平、加大支小支農擔保供給,帶動更多金融資源更好服務小微企業、“三農”和創業創新,對于提振民營和小微企業信心,做好當前的“六穩”工作具有積極意義。

該負責人表示,2018年~2020年,中央財政每年安排30億元,對擴大實體經濟領域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規模、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擔保費率等成效明顯的地方予以獎補激勵。有條件的地方可對單戶擔保金額500萬元及以下、平均擔保費率不超過1%的擔保業務給予適當擔保費補貼。

聚焦支小支農切實降費讓利

為進一步健全完善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更好地為小微企業融資提供增信,2018年,由財政部出資并聯合有關金融機構設立了國家融資擔保基金,主要通過分險、注資等方式與近年來各地財政部門設立的融資擔保基金和省級再擔保公司開展合作,以增強地方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業務拓展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為推動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規范業務運作、發揮增信作用,《指導意見》提出了新的要求。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指導意見》堅持問題導向,針對當前我國融資擔保行業存在的偏離擔保主業、聚焦支小支農不夠、擔保費率偏高等問題,以規范國家和地方融資擔保基金運作為切入點,明確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應當堅持準公共定位,彌補市場不足,為缺信息、缺信用的小微企業和“三農”主體提供增信,著力解決其融資難、融資貴甚至融不到資的問題,主要包括回歸擔保主業、聚焦支小支農、切實降費讓利。

值得一提的是,《指導意見》明確要求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嚴格控制閑置資金運作規模和風險,壓縮大中型企業擔保業務,逐步將支小支農擔保業務占比提高到80%以上,重點支持單戶擔保金額500萬元及以下的小微企業和“三農”主體。

中國融資擔保業協會黨委書記、專職副會長任彥祥認為,這些規定符合我國國情,遵循了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擔保準公共產品屬性,明確了各級政府性擔保機構的責任擔當,是辦好融資擔保事業的必要條件和重要保障。通過政府性融資擔保這只“有形之手”,可以將財政和金融有效結合起來,構建起財政和金融協同支持小微企業和“三農”等實體經濟發展的市場化機制,帶動更多金融資金投入小微企業和“三農”,使財政資金更好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北京首創融資擔保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黃自權表示,《指導意見》緊扣我國融資擔保行業發展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旗幟鮮明、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聚焦支小支農主業、堅持保本微利運行、落實風險分擔補償、凝聚擔保機構合力”的原則,充分體現中央以發揮政府性擔保基金作用為抓手,促進融資擔保行業加快發展支持小微企業、“三農”發展的高度重視、堅定決心和領導智慧。聚焦支小支農的普惠金融事業將持續加快發展。有利的政策環境和嚴格的監管體系,在促進以政府性融資擔保/再擔保機構茁壯成長的同時,也會引導其與普惠金融領域各參與方,加深加強業務合作,加大各類資源投入,共同推動普惠金融事業加快發展。

風險分擔比例原則上均不低于20%

當前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普遍處于保本微利運行狀態,有的甚至出現虧損。國家融資擔保基金總經理向世文認為,根據行業統計,2015年以來,隨著經濟增長放緩,全國融資擔保行業融資擔保代償率基本維持在3%以上,年均新增擔保代償基本處在600億元左右的高位,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經營普遍處在保本微利或虧損的狀態,個別機構甚至由于擔保業務風險過高,已經喪失擔保代償能力。

為更好引導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支小支農,財政部門主動作為,切實加大正向激勵,打出獎補支持、資金補充、風險補償、績效考核等一系列政策“組合拳”。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2018年-2020年,中央財政每年安排30億元,對擴大實體經濟領域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規模、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擔保費率等成效明顯的地方予以獎補激勵。有條件的地方可對單戶擔保金額500萬元及以下、平均擔保費率不超過1%的擔保業務給予適當擔保費補貼。

向世文表示,相信隨著《指導意見》的貫徹落實,相關財稅扶持力度會進一步加大,將為政府性融資擔保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我國融資擔保機構普遍具有“小、散、弱”的特點,在與銀行的合作中長期處于弱勢地位,銀擔合作門檻高、風險收益不對等,嚴重制約了融資擔保業務的開展,降低了小微企業和“三農”主體金融服務可獲得性。國內外實踐表明,構建銀行與擔保機構共同參與的銀擔合作機制,有助于加強銀行與擔保機構的風險分擔和利益融合,防控逆向選擇風險,實現融資擔保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對此,《指導意見》明確,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和銀行的風險分擔比例原則上均不低于20%。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主要是為了增強銀行主動風險防控意識,共同做好擔保貸款風險管理。

華夏銀行普惠金融部總經理王志偉表示,2018年9月26日,建設銀行、華夏銀行等七家銀行與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有限責任公司舉行了首批業務合作簽約儀式,積極推進和完善銀擔合作機制,加大合作力度。主要有三方面的內容,一是批量合作,打包算總賬;二是銀行主導、擔保確認;三是損失補償、風險共擔。他解釋說,擔保貸款在約定時間內不能正常回收的,擔保機構按約定向合作銀行支付擔保貸款損失補償。損失補償由國家融資擔保基金、省級再擔保機構、承保機構出資設立的資金池支付。

北京中小企業信用再擔保有限公司董事長秦愷認為,《指導意見》為完善銀擔合作機制提出了努力的方向。銀擔合作關系的理順與加強對改善擔保機構業務環境、提高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服務質量與效率極為重要。銀行必須要站在履行社會責任、對合作伙伴負責、對自己負責的高度正確看待銀擔合作問題,尤其要在如何將這種認識高度主動、積極和有效地傳導到基層行方面下真功夫,這樣才能真正發揮銀擔合作機制在支小支農方面的重要作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