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賣書越來越不賺錢 為什么書店卻越開越多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2-17 23:48:40

 每經記者|葉曉丹    每經編輯|陳俊杰    

▲視覺中國圖

日前,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發布了《全球背景下的中國圖書零售市場》。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碼洋規模達到894億元,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并較2017年同比上升11.3%。其中,網店渠道在2018年繼續保持較高速的增長,共實現碼洋規模573億元,但增速有所放緩,為24.7%。實體書店去年的碼洋規模則為321億元,較2017年同期減少了6.69%,且這一碼洋規模也是近7年里的最低水平。

所謂碼洋,是指圖書的原價與冊數的乘積。在當今圖書行業,碼洋是該行業對圖書進銷存退的一種統計詞語。盡管實體書店2018年碼洋規模出現了負增長,可實體書店的增長態勢似乎并未削減。近日,杭州市文廣旅局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2018年,杭州新增實體書店319家,比2017年增長28.6%,接近于每天新增一家實體書店,增速創歷史新高。今年1月1日至2月12日,杭州再增46家實體書店。至此,杭州全市實體書店總數達3157家,相當于每3000人就擁有一家實體書店。

與杭州狀況相對應的是,從全國范圍來看,過去一年的實體書店數量也呈增長態勢。今年1月初,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理事長艾立民向媒體表示,2018年我國圖書銷售網點同比增長4.3%,從業人員同比增長5.5%。

●書店經營趨于多元化

張雪(化名)在一家影視公司做策劃,閱讀小說作品、版權談判是她工作的主要內容。張雪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平常看的書籍或者是從網上購買實體書,或者是購買電子書。由于日常閱讀量較大,其更青睞電子書閱讀,方便而且不占空間,實體書店也會偶爾去逛逛,不過她更傾向選擇那些設計獨特、體驗感好的實體書店,“主要就是過去看看,拍照、打卡”。

自由工作者沈先生更傾向去入駐商場里的書店,點一杯咖啡然后在消費區可以辦公,偶爾買一些有意思的文創產品,很少會在實體書店里買書。

但對有閱讀愛好的蘇小寧(化名)來說,每年的讀書消費在2000元左右。他向記者透露,實體店購書和網購的金額基本五五開,他更喜歡實體書店的氛圍。

一個顯而易見的趨勢是,書店的功能不再囿于看書或購書,一些書店還提供會客訪友、講座活動的空間。書店的形態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傳統的書店更多開設在高校附近或者文教集中區域。而如今,越來越多的書店進駐到商業綜合體、酒店或者旅游景區中。

網易蝸牛圖書館館長張興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書店選址和經營業態的變化來看,可以反映兩個方面的情況。一方面,以前去書店買書的主力消費者是學生和老師,所以以往很多書店會開在高校或者文教區周邊。但是這部分人群往往是轉向互聯網最多的一部分群體,他們一般購買的書多,對價格比較敏感。這部分群體對購買書籍的需求比較具體明確,網絡購買省時省力。而現在很多到書店的消費者是來逛的,沒有明確的目的性。加之當下書店往往都是多業態經營,人們去書店的目的也比較多元化,因而書店的目標人群也在發散,這也是為何現在很多書店在商場也能開了。另外,書店目前都立志于做多元化、打造“美的空間”,書店納客能力和吸客能力變強了。

●與商業綜合體結合發展

書店越開越多的背后有著資本的力量。

書店專家、百道網高級顧問徐智明,在2019中國書店學習大會分享的2018年品牌書店數據顯示,非新華書店品牌方面,營業額排名第一位的書店是西西弗書店。據西西弗方面透露,2018年,西西弗的營業額達9億元。

西西弗書店杭州西湖銀泰店店長樂祺表示,西西弗2015年開始進入杭州市場,截至2018年底,在杭州市主城區已經擁有8家連鎖書店,預計2019年在杭州會新增3~5家。

1月,獨立書店品牌單向空間也登陸杭州,入駐商業綜合體“遠洋樂堤港”,這也是單向空間的第四家門店,也是長三角地區的首家旗艦店。而以入駐商業綜合體為主的書店品牌言幾又,據此前媒體報道,為了2019年擴展,2018年12月,它宣布完成過億元B+輪融資,由洪泰大文娛產業基金領投,頭頭是道基金跟投。

一位圖書行業資深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資本驅動是當前實體書店品牌連鎖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此外,實體書店入駐大型商業綜合體近年來也成為一個明顯的現象。

樂祺表示,西西弗從2008年開始,就和商業體進行合作。2019年西西弗將計劃新開100家門店,也在做一些購物中心的選擇。而書店業態作為城市生活的基礎配套,購物中心化趨勢應該會進一步明顯,尤其現在杭州購物中心自身也在變革、細分的背景下,言幾又、單向空間等書店現在也在不斷選擇和購物中心結合發展。不過,隨著書店業態的發展,多元化和專業細分化的發展會越來越豐富,這也是一個趨勢。

上述圖書行業資深人士則表示,目前商業綜合體之間都在做差異化競爭,書店雖然利潤比較薄,但是吸客能力較強,消費者體驗感較強,可以和商業綜合體的其他業態互補,提高消費者黏度,商業綜合體在租金上也會對其提供一些優惠政策以吸引書店入駐。

●互聯網公司紛紛入局

張興表示,從個人多年的從業經驗來看,實體店的書籍價格和網店相比是沒有優勢的,只是現在很多實體書店有更好的體驗空間,所以消費者還是愿意逛實體書店。但從個人觀察來看,消費者在實體書店的客單價在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投資人、互聯網公司等近年來紛紛加入書店經營。

比如,2018年10月,由網易公司與杭州市高新區(濱江)政府共建的網易蝸牛圖書館,場地和館藏6萬多本圖書由政府方面提供,圖書借閱系統也和杭州市圖書館打通,而具體運營則由網易負責。網易蝸牛讀書APP也利用這一空間打造成為線上線下融合的體驗空間,讀者在館內可以不限時閱讀其APP內所有電子書。

張興透露,接下來,他們除了現有的飲品業態以及嚴選生活館,還會嘗試新書銷售等更多新業態。“現在大家是在做一個‘書店+’的事情,可以說是現在新零售背景下的新嘗試吧。就行業而言,圖書銷售的利潤很難養活一家實體書店,而消費者到書店,除了圖書閱讀和圖書消費,也的確存在其他的一些消費需求,接下來就要看‘書店+’如何延伸。”

2016年落地杭州余杭夢想小鎮的蕓臺書舍,是投資人吳宗方聯合一批投資人共同開設的。吳宗方表示,其股東團隊大多以創業公司創始人、投資人以及上市公司董監高為主。當時,夢想小鎮聚集了非常多的創業者,創業者可能每天只想到創業,小鎮基本就是一個“知識荒漠”,但很多創業者也是高學歷者,需要一個閱讀或者溝通的空間,所以他們后面合計著開了蕓臺書舍。

吳宗方透露:“書店定位主要是服務創業者,書籍也以創業類、經管類為主,運營兩年多以來,還能夠維持。從2018年的業績來看,文創、飲品和書籍的銷售收入各占三分之一,我們的咖啡在大眾點評的排行榜上在余杭區一直都是比較熱門的,競爭對手往往是星巴克之類的咖啡店。”

此外,新媒體大號“一條”和“十點讀書”都在2018年開設線下實體書店;上海的“一條”門店一口氣開出3家,其中兩家位于新開業的商業地產中。

●服務體驗方面有待加強

網紅打卡、咖啡點單率高,這些表象背后,吳宗方透露,蕓臺前期花費幾百萬裝修后,在兩年內基本能維持收支平衡的運營關鍵之一在于,蕓臺書舍的股東方來自京東、阿里、有贊等互聯網公司,結合這些資源優勢,蕓臺書舍和大型電商平臺簽訂綜合授信,書舍系統和電商平臺的書籍庫存系統打通,主要以運營為主,在庫存方面不必背負太多壓力。

對于當前實體書店不斷增長,張興也有一個“擔憂”:現在大家越來越喜歡炒作“最美書店”,當然注重書店的形象是應該的,傳統的書店現在的消費者可能根本都不會有人去逛,現在消費者都非常注重個性舒適的環境,但是不應該過度追求“最美”,畢竟書店的核心還是賣書。張興表示,很多書店都會找知名設計師設計,為消費者帶來一個比較強烈的視覺沖擊,這個當然也是吸引消費者的一個必要手段,但下一步如何做好書店內部的機制更重要。需要想一想,除了“最美”,書店還能為讀者提供哪些需求和價值,可能這也是實體書店后續需要挖掘的東西。

樂祺也認為,就未來而言,首先,書店要解決的問題還是經營管理,專注產品、運營,真正研究發展模式的書店企業目前還比較少,行業抗風險能力還是不強。其次,書店在客群定位的精準性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零售是需求決定論,對顧客需求把握的精細精準程度直接影響運營的方向和質量,在這方面能力強的書店還不多。第三,書店特別是實體書店,在體驗性方面提升的空間還很大。

“現在物理空間的體驗性已經成了行業共識和基礎標準,但在產品體驗、服務體驗、互動體驗方面還存在較多不足,服務水平距離零售行業還有差距,在文化活動、會員互動上也存在可挖掘深化的空間。”樂祺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