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29 12:19:37
在小米展示折疊屏手機工程機時,柔宇科技高管半路殺出發出質疑聲,但柔宇科技自己也遭到外界質疑“其柔性顯示屏融資多年,仍未能實現量產”。柔宇科技借此機會發布了一份公開聲明,稱自身最近一個季度簽約的“客戶訂單額就已達40億元”。
每經記者|莫淑婷 每經編輯|文多
由于兩高管在社交平臺暗指小米最近展示的折疊屏手機是供應鏈組裝產品,柔宇科技近期引來了外界一定的關注。
1月25日,小米方面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時稱:“小米無法理解同業內有人為何罔顧業內常識,悍然碰瓷、誤導公眾。折疊屏手機是業內共同關注的熱點創新方向,市場很大,真正專注研發,才能推動創新競爭共同進步。”
而隨著該事件的發酵,外界開始質疑柔宇科技六年來雖進行了多輪融資,但其柔性顯示屏仍未能實現量產。
1月29日,柔宇科技發布了公開聲明,表示“柔宇科技無意進行任何無謂的碰瓷、炒作和爭論”。
柔宇科技的聲明指出:“柔宇創新開發了不同于三星主導的LTPS(多晶硅)+RGB OLED的技術路線,通過新型低溫半導體工藝成功實現了中小尺寸移動設備的高分辨率全柔性顯示屏的量產,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沒有采用國外主流固定曲面顯示技術路線的企業。此前國內競爭同行惡意傳播謠言說柔宇的柔性屏樣品是他們制作或者從國外購買等純屬無稽之談。”
對于外界普遍質疑的柔性顯示產線及量產問題,柔宇科技回應稱:“在2014年柔宇發布柔性屏技術之后,公司陸續收到了多家國際知名電子企業的投資合作和收購邀約,但柔宇最終(在)考慮與下游客戶合作中立性以及長遠發展戰略規劃等原因(后)主動放棄了簽約,這是實際情況,而非某些報道臆測的技術問題。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該產線已經進入到規模量產階段,良率也在不斷快速提升中,比同時期其他傳統顯示產線的良率更高。”
至于可折疊柔性屏手機柔派的出貨進展,柔宇科技表示:“已按計劃開始陸續發出產品,由于柔宇官網和線下預定量較大,排隊較長,正在加緊安排生產。”
柔宇科技稱,最近一個季度簽約的“客戶訂單額就已達40億元”,柔性電子市場增速遠超預期。此前有報道和競爭同仁惡意使用所謂的“PPT量產”“炒概念”“騙子公司”“深圳三大騙”描述柔宇,不僅嚴重失實,也是對柔宇科技2000余位兢兢業業從事科技創新和認真服務客戶的同事們的不尊重。
關于融資問題,柔宇科技也做出了回應:“有些人認為我們六年獲得六輪風險投資是‘靠講概念’‘靠忽悠’‘靠PPT’,這是對于柔宇所在的科技創新行業、柔宇的實際發展情況、風險投資和銀行融資缺乏最基本的事實了解,完全不客觀。柔宇的投資股東包括國內外眾多知名的專業機構,如IDG,KIG,深創投,中信資本,基石資本,保利資本,浦發銀行等。”
(封面圖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