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GDP增速目標預期7.5%左右 穩中求進成都執營商環境“牛鼻子”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22 23:47:56

新的一年,成都提出,扎實開展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工作,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高效能治理、創造高品質生活,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穩中求進”是總基調。

 每經記者|吳林靜 謝孟歡    每經編輯|曾健輝    

成都高新區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又一個城市交出2018年成績單——預計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5萬億元、增長8%左右。用成都市人民政府市長羅強的話來評價,全市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進展,“全年各項經濟指標全面完成”。

成都正值“兩會”時間。1月22日,成都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開幕,羅強作政府工作報告。羅強說,2018年是成都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四川視察,囑托成都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為新時代治蓉興蓉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四川省委十一屆三次、四次全會首次把成都定位為全省“主干”,支持成都跨越龍泉山向東發展,為成都發展開創了歷史機遇。成都市委十三屆三次、四次全會為實現新時代成都“三步走”戰略目標明晰了實踐路徑。

過去一年,成都的主題是“全面落實年”。新的一年,成都提出,扎實開展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工作,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高效能治理、創造高品質生活,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穩中求進”是總基調。

數據下調與質量提升

通過一組組數據、一樁樁實例,《政府工作報告》對2018年進行了回顧。

2018年,成都預計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5萬億元、增長8%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9.4%,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3%、9%。

總結2018年的成績,“不容易”是代表、委員們的一致感受。“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國內經濟進入新常態。”成都市政協委員、成都市科學技術局局長丁小斌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雖然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多變,但我此前接觸到的外資外企、民資民企、國資國企對成都都是非常看好的。”

丁小斌用外商直接投資數據予以佐證,去年全年成都FDI增長超過35%,“已經是全國平均水平的十倍以上”。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關于2019年,成都計劃:預期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經濟保持同步增長。

不難發現,GDP增速2018年實現了8%左右,到2019年預期目標調整至7.5%左右。在這個“指揮棒”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相比2018年的實現數據,2019年多個目標出現了下調。比如進出口總額2018年實現26.4%的增長,2019年僅設定了5%的增長目標;2019年社消零總額增長數降低1個百分點,僅設定為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降低0.5個百分點,僅設定為7.8%的增速;農業增加值降低0.6個百分點,僅設定為3%的增長目標。

“成都已經進入‘超大城市’發展階段。”丁小斌分析稱,經濟增速也不可能一直保持兩位數的高速發展。

關于2019年的重點工作,《政府工作報告》首先就提到“聚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如何解題“高質量”?成都的答案是:產業結構更優、科技含量更高、資源消耗更少、環境影響更小、質量效益更好、發展更加可持續。

所以,在“下降”的數據目標之外,一些涉及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數據目標依舊預設了增長態勢。比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要新增300家,每萬人擁有有效發明專利要達到23件,TOD綜合開發示范項目要新開工建設13個,國別合作園區建設要引進160個項目,全年新簽約引進重大項目要達到440個,到位內資要提高到6300億元以上。

“一個城市的發展,歸根結底就是聚兩個‘才’,一個是人才,一個是錢財。”在丁小斌看來,去年成都出臺了“人才新政12條”,吸引了25萬余人才來到成都,“但我們在聚錢財、聚資本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未來,如果能讓有錢人的‘錢袋子’和有知識人的‘腦袋子’相結合,才是這座城市應有的化學反應。”

金融“輸血”民營經濟

翻看201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不難發現,成都2019年“首要”工作安排是聚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及聚力全面深化改革創新。其中,支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被放到了重要位置。

成都金融城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1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五屆成都市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開幕。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聯組討論會歷來是“兩會”備受關注的“重頭戲”,今年聚焦的關鍵詞亦是“民營經濟”。

正如成都市政協副主席楊建德在小組討論中所說,民營經濟占的比重越大,區域經濟就越具有活力,越具有持續性,“所以我們要真正對民營經濟重視,真正要落實對民營經濟發展的支持”。

事實上,對于民營經濟的支持,成都從去年開始已經發力。2018年11月召開的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大會,出臺了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25條,用“對癥下藥”的政策和“真金白銀”表達了成都支持民營經濟的決心。效果初步顯現,《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8年成都新增民營企業9.35萬戶。

“融資難貴慢”是民營企業最大的攔路虎。完善營商環境,《政府工作報告》就指出: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建立“5+2”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資服務體系,吸引更多風投、創投機構聚集。換言之,即加強金融對民營企業的“輸血”能力。

對此,成都市政協委員、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梁其洲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成都民營經濟的問題,在于長期以來依靠銀行貸款為主的間接融資,“因此,從今年開始,更多推動企業進行直接融資,包括上市、發債。”至于間接融資,成都也將進一步完善企業信用體系和擔保體系。

企業的確需要錢,但錢不是所需的全部。成都市政協委員、銀杏阿爾法資本合伙人梁剛便提到,比如“專精特新”的“隱形冠軍”們,最需要的其實不是錢,“當他們想要擴大規模的時候,希望得到的不是幾百萬元的科技補助,而是能夠通過簡單的手續申請,得到一個信用擔保”。

所以,成都將2019年確定為“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楊建德表示:“在落實層面,我們還需要進行一些創新,要按照民營企業發展的要求和規律,研究制定體制、機制。”楊建德認為,“說到環境的營造,最大的問題就在于目前很多政策的限制、約束,導致民間資本沒法實現投資預期、投資后也缺少保障。”

新一年,自然會有所改變。“放管服”改革需進一步深化。記者注意到,《政府工作報告》中僅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就力爭從2018年的120個工作日繼續壓縮至90個工作日以內。同時圍繞“一帶一路”配置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成都還將提升外商投資便利度。

細節中的“以人為本”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可能不知道GDP破1.5萬億元意味著什么,也不太明白“利用外資實際到位120億美元”是什么概念,能夠切身體會的,是下樓能不能買到菜,便利店夠不夠“便利”,辦事是不是真的“最多跑一次”……

經濟藏在民生細節里。

談到對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看法,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張佳總結道:“從主線來講,就是謀發展,重民生。”略有停頓后,他翻出上午的筆記給記者看,“我專門記了,(報告里提到的)民生真的是做得‘實’。”

據記者統計,在成都2019年的工作安排中,涵蓋民生的“大禮包”有足足十大項,共68條。“政府工作報告中連‘建成養老助餐點200個以上’的細節都寫上了,作為市民,我都覺得很感動。”張佳的筆記本上,關于民生的細節記錄得密密麻麻。而這些,便是普通人所能“切身體會”的。

事實上,《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處處細節,正是成都“以人為本”理念的具體落實。無論是綠道的建設、公園城市的規劃,還是居住條件的改善、對人才的服務,“人”都是放在前面。

以天府綠道建設為例,2018年,成都建成各級綠道1914公里,天府綠道總體達到2607公里,讓市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城市的增綠變化。來自彭州市麗春鎮利和村的基層人大代表周文強便表示:“天府綠道的建設,讓市民多了休閑娛樂的地方,也為成都的大環境帶來了很好的影響。”

成都興隆湖環湖綠道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可進入、可持續”的綠道背后,也體現了成都更大的城市建設理念,即公園城市理念。按照工作計劃,2019年,成都也將繼續加快塑造人城境業和諧統一的大美公園城市形態,以人為本仍是重點。

就在2018年,成都對于“人”的吸引便可見一斑,新引進國家“千人計劃”專家34人、累計吸引超過25萬名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落戶,未來,“以人為本”的細節或許還會繼續增加。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