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22 23:47:17

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當下這個欣欣向榮的新時期下,全社會都在共同為之奮斗、努力的目標。
地處貴州省偏遠山區的團結村,有一群人的生活正在發生著改變。他們從曾經人均不足3300元的年收入到如今戶均年收入的大幅增加,團結村村民的“美好生活”里,不僅有藍圖,還有中天金融的腳步。
對貴州省的第一家上市企業中天金融來說,在貴州生根發芽、不斷壯大的40年,也是一路跟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40年。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在“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落下”的扶貧道路上,中天金融也正發揮著自身優勢,以金融造血,以產業為支點,“扶”著團結村走向致富的道路。
金融造血:救命渠變身致富渠
說到團結村,人們很容易想起那條繞了三重大山、穿了三道絕壁、涉了三道險崖,長達9400米的“大發渠”。
因為有了這條救命的引水渠,團結村村民才有了生活用水,更種上水稻,有了想吃就吃的大米飯。
盡管如此,這個位于貴州省遵義市平正仡佬族鄉的團結村,仍然需要面對省級深度貧困村的現實。
團結村總面積46.2平方公里,總人口1540戶5430人,但外出打工者就有2560人,幾乎占總人口的一半。截至2017年5月底,建檔立卡貧困戶有497戶1554人,貧困戶人均年收入不足3300元。
如何讓“大發渠”從救命天渠變成致富金渠,對中天金融來說,需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
2017年,通過57天的走訪,針對團結村的區域特點,中天金融制定了與傳統直接現金捐助截然不同的方式幫扶團結村,那就是“金融造血”。
憑借擁有證券、保險、基金等金融牌照的優勢,中天金融順勢提出了“踐行三變、融合三產、振興三農”的“三三三”金融精準扶貧新模式,以普惠金融推動團結村的振興,同步實施結對幫扶、產業扶持、教育幫扶、醫療幫扶等一系列扶貧“組合拳”。
尤其在今年,普惠金融定調為“利國利民的大事業”,在政策的支持推動下,普惠金融在扶貧領域的覆蓋力度也會達到空前的高度。作為貴州省“引金入黔”工程主力成員之一的中天金融,補齊貴州金融短板的同時,也在激活著團結村的活力。
中天金融所制定的“三變”,實質是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而這樣的“三變”,正是中天金融用以盤活農村資產資源資金,讓農民有主人翁意識地參與到現代化的平臺。
隨后,中天金融相繼在團結村成立貴州大發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發農業公司”)和貴州大發旅游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發旅游公司”)。
其中,大發農業公司由中天金融出資4000萬元,村集體以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1000萬元;大發旅游公司由中天金融出資3500萬元,村集體以大發渠估值作價入股3000萬元,其中價值500萬元的股份歸當年修渠投工投勞的109位村民所有,兩家平臺公司收益的80%均反哺團結村。
就這樣,曾經為生存而出現的“大發渠”,搖身一變成為“估價”3000萬元的有效資產,真正成為了“致富金渠”。
產業重構:資金下鄉農產品進城
無法回避的是,在中國經濟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的同時,農業仍是國民經濟所依賴的根基。以此為基礎的農業、農村、農民的“三農”問題,仍是中國快速發展中的頭等大事。
要全面進入小康社會,“三農”問題亦是繞不過去的重要關口。如何以農業為基礎,幫助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破解貧困地區發展難題,是中天金融在團結村一直致力解決的問題。
身處大山,物質條件匱乏的團結村卻有著優沃的自然資源。針對不同的自然資源,中天金融也為之制定了“三產”融合發展的路徑。
據了解,所謂“三產”融合,即通過三變模式建立平臺公司,帶動“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社員”等多種合作模式,著力構建團結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形成城鄉一體化的農村發展新格局。
依托大發農業公司以及大發旅游公司的平臺,中天金融充分挖掘了團結村的優勢資源,通過訂單化、定制化、精細化、特色化的方式賦予團結村相關產業的品質和價值。
首先就是調整團結村的產業結構。中天金融在團結村確立了生態豬養殖、中華蜂放養、生態稻+蟹種養殖、有機蔬菜種植、優質果樹生產等農產品養殖結構,并延伸出相關產業鏈,如生態豬深加工廠、中華蜂生產包裝廠、傳統菜籽油榨油工坊、優質稻米加工廠。
利用中天旗下22個社區,12個商業、辦公區以及線上的相關渠道,充分打開了團結村的“農產品從農村走入城市,資金從城市流入農村”的綠色通道。
努力過后,成績斐然。截至目前,僅生態豬養殖這一項,5年內就將帶領村民養殖80000頭生態豬,目前已向團結村村民發放了5400頭豬仔,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10800頭的生產指標已經全部預訂,惠及100戶400余人,將為團結村創收1080萬元,戶均增收10.8萬元。
此外還有成立的中華蜂養殖合作社,目前已完成1000箱中華蜂引進及養殖示范,惠及的40戶農戶將為團結村創收200萬元,戶均增收5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團結村還創立了自有品牌“樂耕甜”。目前,“樂耕甜”的第一家體驗店已經在2018年7月7日開業,由團結村出品的臘肉、香腸、甜腸、蜂蜜、菜籽油等綠色農產品已經上市銷售。
另外,團結村獨特的田園風光,也是中天金融大力發掘的“寶礦”。以大發旅游公司為切入口,為團結村制定了大發渠紅色文化和當地仡佬族文化的農旅項目。
僅通過旅游這一項,就帶動了200名團結村村民就業或參與開發。截至2018年6月底,大發旅游公司在團結村一期旅游設施建設已經完成,并帶動了70多民村民成為“職業新農人”。
相比簡單的現金捐贈,依據地方特色的產業規劃和制定,才是真正能幫助貧困地區摘掉貧困帽子,讓村民留下來安居樂業的幫扶方式。
目前,貴州大發農業公司和貴州大發旅游公司已經累計吸引500多名村民返鄉創業,占外出務工人口的20%。
動力內生:教育為起點醫療護航
全國人大代表、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曾公開表示,“脫貧攻堅要在2020年確保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縣摘帽、消除區域性貧困,是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奮斗目標,必須要完成。”
而要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除了要打穩“三農”的根基外,教育、醫療也是重中之重。
2017年9月14日,團結村野彪小學的孩子們就遇到了人生里一個重要的機遇,中天金融為他們量身打造的全教育周期、全教育維度、全共享式的“三位一體教育扶貧體系”。
這樣的教育幫扶,不再局限于孩子們是否有新桌椅、新棉衣和新書包的物質滿足,而是進一步深入到孩子們的心靈。只有透過心靈的那扇窗戶,才能真正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天金融在受到共享經濟的啟發下,也設立了“知識共享”的交互模式,從而突破傳統由優勢群體向劣勢群體單向灌輸的“教育下沉”,轉而倡導“下鄉也進城”、“雙向教育平移”的形式,產生雙贏的幫扶效果。
從關注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學習成長,到成立農民工創業創新中心專注成人教育,中天金融用教育為扶貧引路,是扶貧道路上最基礎也最重要的一環。
而在醫療扶貧上,中天金融組織了專業醫療隊對團結村村民進行了為期10天的健康普查、全民體檢,總計為700位村民進行了健康體檢,建立健康檔案。中天金融集團旗下公司中融人壽還為全體村民5430人捐贈了團體意外保險,總保額3.2億元。
讓農產品走出去、村民留下來、資金流進來,對現在的團結村來說,以三農為基礎的一系列結構調整,正一步步地帶領村民,同步走入“美好生活”的宏圖中。
而中天金融所肩擔的社會責任,也在團結村越來越美好的未來里,得以踐行。
一組數據呈現了中天金融幫扶團結村以來的成果。其中,扶貧方面總投入達1.3億元,受益貧困人口總計1740人,累計吸納800人就業。同時,團結村的貧困發生率已從建檔立卡時的31.6%下降到2018年底的5.58%,將力爭盡快實現脫貧出列。文/史小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