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新能源

每經網首頁 > 新能源 > 正文

上汽新能源2019年銷量要翻番,俞經民不懼特斯拉“家門口”建廠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21 18:04:22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庫)

每經記者 范文清 每經實習編輯 裴健如

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還未落地,上汽已決定率先出手。

1月18日,新款榮威Ei5在北京率先上市,全國統一補貼后零售價為12.88萬元-15.88萬元,補貼后起售價比2018款榮威Ei5便宜了5000元。

從1月10日海口國際新能源汽車展覽會的首次正式亮相,到宣布在北京正式上市,新款榮威Ei5中間只隔了8天時間。緊密的宣傳節奏背后,是上汽想把新能源汽車增量做大的迫切心情。

“雖然今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力度較大,但我們堅信汽車電動化的方向不會變。當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的腳步日益臨近,企業能否與用戶進行有效溝通,把產品與服務做好很關鍵。”上汽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俞經民稱,2019年上汽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目標是,要在2018年銷量的基礎上再翻一番,繼續保持當前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江湖地位”。

“不破樓蘭終不還”

當前,由于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還未落地,車企和消費者的觀望情緒很濃。特別是在北京市場,很多新能源汽車4S店都處于缺車狀態。而新款榮威Ei5選擇在北京率先上市,意味深長。

“之前在參加相關座談會時,曾聽聞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幅度很大,行業內也因此風聲鶴唳,壓力頗大,但上汽一直在為應對‘后補貼時代’做準備。”俞經民說。

相較于其他車企,上汽純電動汽車進入北京市場的時間較晚,但目標很高。俞經民給上汽榮威品牌營銷部華北大區總經理朱劍鋒下達的任務是,“不破樓蘭終不還”,背后的意思是,上汽榮威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如果不能在北京市場名列前茅,朱劍鋒就要在北京長期駐扎。

榮威純電動車2018年在北京市場也確實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018年前4個月,根據純電動汽車交強險上牌量數據,榮威純電動汽車曾力壓北汽,占據北京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第一位。但隨后北汽、比亞迪相繼發力,榮威電動車在北京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銷量地位也出現變動。最終,榮威電動車去年在北京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銷量為6928輛,同比增長209%,雖未奪冠,但在北京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占有率已經在10%以上,銷量位列前三名。

今年,在北京新能源汽車市場,榮威電動車直接把目標瞄向了冠軍之位。為此,在產品層面,榮威只做了兩件事,提升新款榮威Ei5的產品性能和顏值。

據上汽乘用車新能源汽車營銷科高級經理應妮介紹,與2018款相比,新榮威Ei5在續航里程上大幅提升,綜合續航里程達到420公里,最大續航570公里。為此,上汽還特地給新榮威Ei5貼上了一個新標簽——“電動車中的金霸王”。

事實上,不止是上汽乘用車,北汽、比亞迪等新能源車企都在圍繞提升續航里程下功夫。以1月18日正式開啟預售的北汽新能源緊湊型純電動SUV EX5為例,該車等速續航里程達到520公里,綜合工況續航為415公里,較之前車型有大幅提升。

“隨著新能源補貼政策的進一步退坡,著重提升產品的硬實力成為今年新能源汽車企業的主要發力點。而硬實力對純電動汽車來說,最主要的一個體現點就是續航里程。”一位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業內人士稱

不做割裂式發展

2018年,上汽新能源銷量約為9.7萬輛,接近去年銷量的兩倍,其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貴陽、天津7個限牌城市的銷量占比接近50%,非限牌城市的銷量占比超過一半。這一情形讓上汽新能源看到了未來發展的潛力。

“2017年,來自上海的銷量還占據我們新能源銷量的半壁江山。2018年,隨著銷售區域的擴大,特別是我們在非限牌城市銷量的提升,說明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正日益提高。今年,是上汽新能源向市場開拓的第5年,我們預計銷量情況會更好。今年上汽新能源的銷量目標是同比再翻一番。”俞經民說。

為了完成這一目標,今年上汽新能源在8款車型的基礎上,還會推出新的新能源車型,繼續加大“電動化”的推動力度。但與北汽、廣汽和長安汽車將新能源業務板塊獨立發展的思路不同,俞經民稱上汽在此領域的想法是,“不做割裂式發展,堅持一個榮威”。

“榮威品牌自創立以來始終堅持中高端定位。我們將圍繞上汽集團的‘新四化’戰略,把榮威銷量做大,提高知名度,通過適合的產品和有效的用戶溝通把榮威的價格區間做上去,持續推動品牌繼續向上。新能源汽車也一樣,它是助力榮威品牌銷量向上的利器。”俞經民說。

但是與其他新能源車企一樣,上汽新能源也將在新的政策環境下,面對更激烈的市場競爭。上汽榮威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如果今年電動車補貼退坡過大,像Ei5這樣主打性價比的電動車,將面臨賣一輛虧損一輛的尷尬局面,目前企業也在制定相關應急策略。”

除此之外,另一個讓上汽感受到壓力的事情是,國際知名電動車品牌特斯拉在上海臨港的工廠已經動工開建,計劃今年底投產。

面對“家門口”的強大對手,上汽新能源內部壓力不小。“有段時間,凡是我們門口走出去的員工特斯拉的獵頭都要去問問,雙倍薪資挖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汽高管對記者說。

對此,俞經民也向記者坦言,雖有壓力,但上汽不怕競爭。 他說,“特斯拉有自己的客戶群、生存之道和品牌發展之路,榮威也有自己的定位,我們有‘造血功能’,大家在市場中都有實力。也只有在這樣的競合關系中,新能源汽車企業才能給用戶帶來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