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20 14:36:30
幾年前一度巨虧的中鋁在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葛紅林的帶領下,實現了整體業績四連增,同時去年各業務板塊全面盈利。未來面臨來自民營企業的競爭,中鋁集團接下來將進行更加主動的轉型升級。
每經記者|彭斐 每經實習編輯|梁梟
圖片來源:攝圖網
5年前曾一度虧損198億元的中鋁集團,在葛紅林“加減乘除”法則的指引下,終于實現整體盈利四連增的同時各業務板塊的全面盈利。
在1月19日中鋁集團召開的2019年工作會議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集團2018年全年實現經營收入超過3000億元,利潤總額同比增加一倍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年中工作會議上,中鋁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葛紅林提到:“經營業績更加提升,集團首次歸母為正,發展質量顯著提升。”
有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2018年全球鋁市仍舊沒有太大起色,鋁價持續在中低位徘徊,這對轉型中的中鋁業績無疑是巨大考驗。中鋁集團此前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集團大幅減虧153億元,2016年扭虧為盈,2017年盈利20.5億元,2018年上半年盈利26億元。
1月19日,中鋁集團黨組副書記、總經理余德輝在做工作報告時指出,去年包括鋁、銅、稀有稀土、資產、金融、工程技術在內,集團所有板塊均實現盈利。對此,中鋁集團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從2018年的數據來看,中鋁集團全面完成了國資委的各項考核指標,創出了十年來的最好成績。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在產業整合和增量發展上的動作頻頻,中鋁集團在2018年資本手段的運用,對其資源整合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8年11月14日,云南三家有色金屬企業——馳宏鋅鍺(600497,SH)、云南銅業(000878,SZ)、云鋁股份(000807,SZ)均發布公告,且涉及同一事項:云南省國資委擬將其持有的云南冶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51%股權無償劃轉至中鋁集團全資子公司中國銅業有限公司。在中鋁集團人士看來,本次千億級的戰略合作,是我國有色金屬行業最重大的戰略性重組整合,將對全球有色金屬行業產生重大的格局變化。
將云鋁股份和馳宏鋅鍺兩個上市公司收入旗下后,中鋁集團一躍成為亞洲規模最大的鉛鋅企業。此外,通過整合資源和產能置換,中鋁集團旗下的氧化鋁、電解鋁產能分別達到2000萬噸和800萬噸,躍居全球第一。
不過,在規模壯大的同時,這家深耕有色金屬產業的央企也面臨來自民營電解鋁企業的競爭。中鋁集團在2018年度第九期超短期融資券發行文件中提到,受到近年來電力等能源價格大幅度上漲的影響,公司生產成本有較大幅度提高,如果未來國家進一步調高電價,將會對公司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電力成本的差距,是造成中鋁與民營鋁廠差距的重要因素。”中鋁分公司負責人士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企業也面臨鋁市競爭加劇、產品供大于求、主導產品成本仍然偏高的局面,但這也直接讓企業開啟轉型升級。
事實上,來自于民營企業的競爭,也在倒逼中鋁集團接下來進行更加主動的轉型升級。
去年7月14日,在提到第二輪“加減乘除”時,葛紅林稱,站上新起點,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更需要進一步深化對“加減乘除”的認識,開展第二輪“加減乘除”,加快轉型升級,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開啟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
不過,作為傳統有色行業的龍頭企業,被納入新一輪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名單后,加快轉型升級的中鋁集團2019年工作的側重點或有所轉變。在明確2019年經營工作目標時,余德輝第一條就提到:“布局結構再優化,做強做優核心產業,積極發展協同產業,加快培育新興產業,穩步推進資本運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就在2018年臨近結束之際,12月28日,國資委正式對外發布了新一輪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的11家央企全名單,中鋁集團赫然在列。
中鋁集團新聞發言人聶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隨著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啟動實施,集團在2019年會進一步加快產業重組,推進授權經營體系改革,優化組織架構和管控模式,充分釋放板塊和實體企業經營活力。對于具體操作,聶震透露,中鋁集團將從戰略引領層面實施“融、投、管、退”,推動國有資本優化配置,提高資本運營效率和回報水平。
在中國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錦看來,未來,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將更多地充當政府與企業間的“隔離層”,落實國有企業獨立自主經營的市場主體地位,可以更有效激發企業內部的活力和創新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