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內房股千億市值蒸發,一場佳源國際大跌80%引發的慘案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17 18:22:31

佳源國際控股午后慘遭清倉式拋售,帶動港股內房股大跌,全天市值蒸發超過1200億港元。中信建投14日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存續房地產債到期償還高峰在2021年,但若考慮回售條款,2019年房地產債償還壓力最大。

 每經記者|郭鑫 王曉波    每經編輯|李語涵    

圖片來源:攝圖網

1月17日,恒指收跌逾0.5%,27000點得而復失。但對于不少投資者來說,絕對是一場噩夢。

臨近港股收盤,多只個股閃崩。

佳源國際控股大跌80%,仁天科技控股跌73%,弘達金融控股跌68%,陽光100中國跌幅64%。

其中,佳源國際控股午后遭清倉式拋售,大跌逾80%,市值蒸發約260億港元尤其受到市場關注。

港股內房股普跌 市值蒸發超過1200億港元

佳源國際控股閃崩也帶動了港股中多只內房股下跌。

碧桂園領跌藍籌;融創中國2.65%;陽光100中國跌65%;國瑞置業跌21%。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測算,今日港股地產板塊整體市值蒸發超過1200億港元。

佳源國際控股為何大跌?

據彭博,佳源國際控股的4億美元12%的2020年到期債券下跌,創出歷史最低水平;此外佳源國際控股今天有3.5億美元債券到期。佳源國際控股發言人表示,公司無法立即就市場走勢置評。

最近消息,據香港經濟通報道,佳源國際3.5億美元票據確認已償還全數款項,佳源創盛控股集團還取消發行基礎規模2.5億元的超短融,因融資需求變化。

此前,佳源國際控股公布2018年銷售簡報,2018年12月,該集團合同銷售金額約21.525億元人民幣,同比減少31%,合同銷售面積約13.95萬平方米,及合同銷售均價約15429元/平方米。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12個月,該集團合同銷售金額約201.804億元,同比增長94.6%,合同銷售面積約178.7萬平方米,及合同銷售均價約11292元/平方米。

此外,港交所披露易顯示,佳源國際控股在2018年12月19日和12月20日分別獲Mingyuan Group Investment Limited增持180000 股和160000股,每股平均價13.0277港元和 13.1268港元。

有媒體報道,1月初,新浪樂居發布的2018中國百強房企銷售增幅排行榜中,佳源集團以1005.43%的銷售增幅登上排行榜的霸主位置。銷售額以宇宙未聞的速度增長,讓本在行業內不知名的房企佳源陷入輿論質疑。隨后佳源集團聲明稱,佳源集團與佳源國際主體完全不一致,機構混淆了佳源集團與佳源國際兩個統計主體,誤將佳源國際2017年的相關數據當做佳源集團的銷售數據。實際情況是佳源集團2017年銷售額實際增幅72.2%。相關文章鏈接:銷售額從79.2億到逼近“千億”僅用了一年 這家年增長1005%房企遭公開質疑

根據港交所披露,目前佳源國際控股的大股東即其董事會主席沈天晴,持股57.65%。此外,中央匯金和建設銀行聯合共持有25.25%佳源股權。

內房股大跌的思考:2019年為償債高峰

黃文濤在中信建投14日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存續房地產債到期償還高峰在2021年,但若考慮回售條款,2019年房地產債償還壓力最大。未來5年房地產債到期償還壓力逐步抬升,2021年為高峰,2019-2022年分別有3711.93億元、4026.04億元、7479.55億元、2518.99億元和2846.26億元到期。從季度來看,2021Q3房地產到期償還量最高,為2339.26億元,其次為2021Q1的2061.87億元,2022年以后單季度到期償還量均小于1000億元。

2019年為房地產債償還壓力高峰。其中,3季度房地產債到期壓力最大,達到1133.24億元,而1季度有840.38億元的債券可回售,因此加上回售規模后1季度為2019年房地產債償還壓力高峰,達到2263.09億元。

除了償債壓力之外,從近段時間的樓市來看,降價銷售房產的新聞在最近也多次成為市場焦點。

1月12日晚間,上市公司上海三毛晚間公告,由于房地產交易市場不活躍,公司位于深圳兩處住宅房產降價近200萬后仍無人競買,公司擬終止前述兩項房產的掛牌事宜,該房產已經撤牌。值得注意的是,上海三毛的這兩套房子,位于深圳市房價最貴的南山區,并且處于南山區的中心地段。

此前,《南華早報》引述一份正式文件報道稱,一位買家放棄在香港山頂購買豪宅,并因此損失46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100萬元)定金。2018年12月31日,這位買家同意以7.22億港元(約合人民幣6.22億元)購買山頂豪宅項目Mount Nicholson的16號屋,但之后選擇中止交易。

近日,香港首富、長和系資深顧問李嘉誠也被媒體問及對香港樓市的看法,他建議“買家量力而為”,并提示“千萬不要買來炒”。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內房股 暴跌 債務 佳源國際 李嘉誠 樓市 房地產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