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輪播

每經網首頁 > 推薦·輪播 > 正文

2019年初70萬考生被逼瘋,誰之過?十問“藝術升”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11 13:41:00

“藝術升”登錄界面的宣傳語是“讓藝術之路更輕松”,顯然這個Flag沒有立住。

身處輿論漩渦中心,被千夫所指。“藝術升”如何“不說再見,擁抱明天”?數十萬考生“臨門一腳”的關鍵時刻,卻意外踢上了門柱,背后究竟是何緣由?《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十問“藝術升”的兩位主要負責人:杭州亦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副總經理李盛鑫和杭州亦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劉偉輝。

 每經記者|葉曉丹 杜蔚    每經實習編輯|杜毅    

圖文無關(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今各種手機app司空見慣,唯“藝術升”與眾不同,它幾乎掌握著中國每年六、七十萬藝術生的命門——藝術類校考報名。

所謂校考,是高等院校招錄藝術類本科生單獨組織的考試,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上海戲劇學院等重點學府均組織該項考試。所以,對于想考上頂級藝術殿堂的考生來說,校考尤為重要,而“藝術升”則是數十家高校授權的報名渠道。

1月6日的“藝術升”報名系統崩潰,導致2019年的藝術類考生無法參加校考報名,頃刻間掀起狂風暴雨。熬紅了雙眼也無法搶到名額的考生和家長崩潰了,有考生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悲憤道:“沒想到被一個電子產品給絆倒了!”

“藝術升”登錄界面的宣傳語是“讓藝術之路更輕松”,顯然這個Flag沒有立住。洶涌的波濤接踵而至:“未準時開放報名系統”“壟斷高校報名”“賣VIP”“收加急審核費”……一系列問題在網絡上不斷發酵,引發公眾輿情的同時,亦讓“藝術升”背后的公司杭州亦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受到來自各方的壓力。

圖片來源:“藝術升”APP截圖

1月10日,“藝術升”發布公開信致歉,稱未與有關院校或有關部門“勾連”,同時,或將下架加急審核服務或執行無條件退款。

1月10日,“藝術升”發布公開信(圖片來源:新浪微博截圖@藝術升)

即便如此,“藝術升”也未得到所有人諒解,飽受輿論的煎熬。有網友在公開信下回復“不管是APP壟斷還是VIP通道收費,前提要做好啊。明知今年藝考改革,既沒有提前準備,也沒有應急預案,所以還是自身的問題最大”。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網友評論截圖

“高校在考慮與‘藝術升’合作時,具體的背景、決策,究竟是什么樣?這些并不透明,容易讓外界產生一些想法。”一位教育行業的資深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高校從自己的平臺招生,也要承擔成本,委托公司能省掉一些麻煩,之后可以有不錯的收益,何樂而不為。”

其實,每年的藝術類校考報名,對各大高校而言都是一筆可觀的收入。“2008年,我負責學校在沈陽的現場報名,驗鈔機就沒停過,過一會就要去一趟銀行。”一位曾承擔藝考報名工作的高校老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11年前尚且如此,更何況如今。藝考生人數幾乎每年都會創造下新高,記者查詢后看到,2018年有40098人報考中央美術學院,按照當時“單個專業考試報名費160元/人”計算,報名費總收入至少為641.6萬元。同年,報考西安美術學院的考生有近6萬人,四川美術學院的報考人數則達到11.17萬余人次。

“現如今出現這種問題,高校和‘藝術升’都是有責任的。”一所國內知名美術類高校教授向記者表示,為了避免同類問題再次發生,“個別高校不應該完全關閉現場報名的窗口,應該給網上沒報名成功的考生多一個機會。即便現場報名不便捷,卻會讓考生、家長心里踏實。”

對于承擔報名重責的第三方平臺,該教授建議:“‘藝術升’自身缺乏經驗判斷,需要加強對服務對象的了解。做事情多些情懷,請感同身受地理解有夢想的孩子。”

身處輿論漩渦中心,被千夫所指。“藝術升”如何“不說再見,擁抱明天”?數十萬考生“臨門一腳”的關鍵時刻,卻意外踢上了門柱,背后究竟是何緣由?《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十問“藝術升”的兩位主要負責人:杭州亦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副總經理李盛鑫和杭州亦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劉偉輝。

1月8日,杭州亦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內“藝術升”標識(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葉曉丹 攝)

一問“藝術升”

NBD:為什么有考生反饋“藝術升”不按照公告時間,反而提前開放報名通道?開放報名的權限由各個高校還是“藝術升”把控?

(有不少考生和家長反映,天津美術學院官網公告顯示1月7日凌晨3點開放報名通道,但是在當天2點多進入系統時就發現“報名正在進行”。)

劉偉輝:如果有這個情況,我們首先要去和院校方面溝通一下,是否是院校提前開放。如果不是院校自身提前開放,那么我們這邊提前開放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我們平臺從1月7日開始,是24小時全天候開放的,而院校開放時間是由院校設定的。

二問“藝術升”

NBD:截至1月10日,“藝術升”到底和多少所高校開展了報名合作?

(記者注意到,現階段正在“藝術升”上開展報名的高校有:中央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和魯迅美術學院。據了解,高校通過招標形式將本科考生網上報名權授予“藝術升”。其中,“藝術升”分別以29.7萬元、12.5萬元中標天津美術學院和湖北美術學院。)

李盛鑫:不到20家,具體數字我們還沒有統計。

三問“藝術升”

NBD:承接高校藝術類校考報名之外,是否還與藝考培訓機構進行合作?

李盛鑫:沒有,我們只是基于我們的增值服務,比如藝考指南電子書等。有去藝考培訓機構介紹過我們的服務。

四問“藝術升”

NBD:在藝考培訓機構宣講服務時,是否宣傳過購買VIP可以幫助考生報名、審核等?

李盛鑫:這個肯定是沒有的,我們卡片(藝考指南卡)背面也寫明“不含院校報名相關等其他服務,如‘肖像審核’”。我們的告知是非常充分的,我們認為考生有誤解的情況。

五問“藝術升”

NBD:為什么不少考生認為購買“藝考指南卡”會和報名相關?

李盛鑫:我們能保證自己公司的人員在宣講過程中沒有說藝考指南卡和報名相關,因為卡片背面明確標注了,不含報名相關服務,如果說了,這不是自相矛盾么。

六問“藝術升”

NBD:究竟有多少人購買過“藝考指南卡”?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剛剛過去11天,“藝術升”在今年僅憑“賣卡”就收入346.8萬元~404.6萬元;而在2018年,“藝術升”委托合作方銷售的“卡”則預計達到800萬元。)

李盛鑫:這張“藝考指南卡”是“藝術升”2019年第一次發售。今年購買的用戶數在6000人~7000人左右,該卡實物卡上標注的價格為656元,不過考生購買的價格是578元。

2018年是由另一個合作方負責制卡銷售,我們去年只是提供“藝術類院校報考指南”“藝術類志愿者大數據錄取測算”這兩項服務。2018年卡的價格是398元,去年購買的用戶量線上線下大約有2萬人次左右。

七問“藝術升”

NBD:為什么考生反饋江浙一帶比較知名的藝考培訓機構學員,在“藝術升”上報名基本都成功了?

劉偉輝:可能是這些培訓機構組織學員報名組織地比較好,但是有的人能報上有的人當時報不上,我也不知道具體是什么原因。

八問“藝術升”

NBD:既然承擔招生工作,又開展多項增值性商業服務,中間是否缺乏監督環節?

(打開“藝術升”APP,上面有出行服務、留學服務、指南服務等多項衍生欄目。)

劉偉輝:我們不知道是否有相關法律規定不允許這樣做。如果有,我們愿意接受調查,進行整改下架,或者分離這兩塊業務,我們愿意接受任何的懲罰和監督。在這次輿情爆發之前,我們也沒有想這么多,是能做還是不能做,只是覺得除了報名服務之外,我們可以提供其他的產品豐富考生的需求。也希望社會上大家能理解,給我們一次機會。

九問“藝術升”

NBD:如何看待系統癱瘓,引發公眾對校考報名事件的高度聚焦?

劉偉輝:我們原來對這個事件的認識沒有這么深。經歷此次事件,也讓我們深刻意識到,教育這個行業,和其他行業完全不一樣,尤其是涉及到高考報名,公眾關注度非常高,這次事件也給我們一個深刻的教訓和反思。

十問“藝術升”

NBD:因為系統癱瘓報不上名的考生怎么辦?

劉偉輝:即便今天報名系統崩潰了,明天還可以報名,很多院校考試報名有十幾天的時間。今年考生總數沒有增加很多,但是報考單個學校的考生人數增多,很多院校考點滿額,也加劇了考生報名難的問題。現在很多院校基于考生數量變化,也有增設考點和考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藝術升 藝考 App 報名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