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28 22:12:35
對于當前的工作重點,李保芳稱,主要是要做好元旦、春節旺季供應,在春節前向市場投放7500噸左右茅臺酒,同時,豬年茅臺生肖酒將在元旦后集中投放市場,確保春節前投放量達到30%左右。
每經記者|朱萬平 每經編輯|宋思艱
今日(12月28日),盡管全國多地相繼出現降溫天氣,但貴州省茅臺鎮茅臺集團總部十分熱鬧。一年一度的2018貴州茅臺全國經銷商聯誼會再次在赤水河畔召開。上千名茅臺酒經銷商涌入這座小鎮。但去年的部分經銷商未有資格參與。
“(今年)大體上有100余家茅臺酒經銷商被取消資格。”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李保芳在會上稱,有些經銷商在得知將被取消茅臺酒資格后,求情但也于事無補。
李保芳沒有詳細說明為什么這些茅臺酒經銷商為什么被取消資格,只是稱,“請大家放心,守法、合規、誠信經營的經銷商朋友不在此列。”
“今后一段時期,茅臺將不再新增專賣店、特約經銷商、總經銷商。”李保芳還稱,未來要從講政治的高度管住價格,一句話,稀缺不等于天價,價格不能成為“脫韁的野馬”,明年乃至更長的時期內,茅臺酒、系列酒價格都會封頂一個時期,不會再調整。
2018年茅臺酒經銷商大會備受外界關注。
對于清理了部分經銷商,李保芳稱此舉是為了理順和完善茅臺酒的營銷體制,他還“安撫”經銷商:“不必擔心,我們在制定政策、出臺措施、安排計劃時,會統籌兼顧、綜合平衡,全力做到‘雙贏’。”其還透露,今后一段時期,茅臺將不再新增專賣店、特約經銷商、總經銷商。
2018年對茅臺而言很不平淡。從年初的茅臺酒價格上浮18%、到5月李保芳接任一把手,再到10月貴州茅臺股價跌停,“國酒”商標事件……“重大事件,特別是2018年下半年,幾乎月月都有。”李保芳稱。
不過,最令李保芳憂慮的仍然是茅臺酒的價格問題。李保芳在會場專門提到了兩個方面的問題需要引起重視,背后都直指茅臺酒價格。
“一是市場政策仍有隨意性。最為典型的,就是不久前出臺的實施年份酒政策,可謂‘政策一出,市場即亂’。那段時間,無序競爭、壓價甩貨,酒的價格應聲下跌,有經銷商有苦難言。”李保芳稱。
另一個問題是“營銷措施過于任性”。李保芳以今年茅臺開展的夏季促銷活動為例,說明問題的嚴峻性。李保芳稱,當時下面的人匯報時,其還特意在辦公室問了有沒有可能出問題,在得到“打包票”的回答后,才批準。
“事件發生后,政治敏感性極差,動作遲緩。”李保芳還稱。據悉,今年8月6日,茅臺開展促銷活動,全國多地出現普通消費者搶購1399元/瓶的飛天茅臺的現象。在湖南長沙,一度出現搶購場面失控的情況,民警鳴槍示警。
“明年不再搞任何形式的促銷活動。”李保芳在會上稱。
李保芳還舉了一些營銷措施過于任性的例子,包括臨時性措施,成為常態化手段,如買茅臺酒要求客戶登記身份證,長時間不取消,不終止。
“看似靈活、管用,實際過于‘死板’和強勢;一定意義上,這是對客戶的不尊重。類似問題導致,其后果就是‘一放就亂、一管就死。’”李保芳稱,今后制定政策一定要廣泛調研,再三權衡。而明年要取消身份證登記、電話登記才能買酒的措施,也不能拒收現金。
對于2019年的工作,李保芳稱基本思路仍是“能快則快,不留余地,不留退路”,要“跳起來摘桃子”,全力沖刺1000億目標,推動茅臺發展再上新臺階。
對于投放計劃,李保芳稱,“初步計劃,2019年度我們將對茅臺酒按3.1萬噸左右的總量投放。”而這樣的量,相比于2018年2.8萬噸的銷售計劃,僅增加了3000噸的投放。
“社會上有觀點,說茅臺在搞饑餓營銷,我們多次闡釋,茅臺無法持續擴大的產能,加上消費需求持續增長,茅臺供不應求會在相當時期內成為常態。所以,我們沒必要搞饑餓營銷。”李保芳稱。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3.1萬噸的量不會全部用作經銷合同計劃,只會是其中一部分。2019年茅臺和經銷商簽訂經銷合同,將以2017年計劃量為基數和存量,堅持“不增不減”,總量為1.7萬噸。
在存量“不增不減”下,茅臺將進行增量的合理調控。據李保芳介紹,存量之外的增量,將以“優化市場布局,增強調整能力,促進效益增長”為原則,一方面用于拓寬新渠道,另一方面用于優化產品結構,適度調整附加值高的產品計劃。
“我們從講政治的高度管住價格,一句話:稀缺不等于天價,價格不能成為“脫韁的野馬”,茅臺的干部,如果不懂政治,沒有政治敏感性,就不配在茅臺做干部。”李保芳稱,明年乃至更長的時期內,茅臺酒、系列酒價格都會封頂一個時期,不會再調整。
對于當前的工作重點,李保芳稱,主要是要做好元旦、春節旺季供應,在春節前向市場投放7500噸左右茅臺酒,同時,豬年茅臺生肖酒將在元旦后集中投放市場,確保春節前投放量達到30%左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