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未來要用市場力量激勵每一位投資者

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27 23:38:22

 每經記者|李可愚    每經編輯|曾健輝    

針對新一年我國投資的發力方向,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發展現階段投資需求潛力仍然巨大,要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加大制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等投資力度,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短板,加強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建設。

而2018年年內,一項反映中國經濟及投資狀況的重要指標——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走勢,吸引了各界的目光。2018年年初,固投增速曾連續多個月下降,就在各界普遍認為未來固定資產投資在經濟增長中的地位即將下降時,固投增速又出現了明顯的“U型”反轉。據國家統計局不久前公布的數據,2018年1~11月份,全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5.9%,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2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呈回升態勢。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上行的趨勢能否在新一年中繼續持續?未來一個健康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應該包括哪些要素?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這些問題,專訪了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

發揮市場經濟優勝劣汰作用

NBD:我們注意到,2018年年內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出現了一輪明顯的“U字反轉”。您認為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滑停止并回升的原因何在?這樣的走勢2019年能否繼續?

趙錫軍:2018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出現這種觸底反彈的態勢,核心的原因還是跟經濟走勢,以及政策走勢有密切關系。因為經濟走勢在上半年出現了一些回落,然后在政策層面,從7月份開始實際上就進行了一些調整。

進入下半年,政策調整的力度更加大了,特別是在7月3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六個穩”后。在這個“六個穩”的方針中,穩投資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隨后,政策層面也采取了很多措施,特別是在鼓勵民間投資方面,有了一些實質性的措施,還有一些地方政府專門成立了紓困資金,來支持當地企業走出困頓。在這些措施的激勵下,投資開始出現觸底反彈的情況,這是政策作用的直接結果。

NBD:在政策層面繼續防范金融風險的背景下,如何開拓促進固定投資的投融資新渠道?

趙錫軍:從已經確定的目標來看,“三大攻堅戰”中最大的一場攻堅戰,就是化解重大風險。而這個“重大風險”主要指的還是金融風險,在化解風險的背景下,怎么穩投資,這是考驗方方面面智慧和能力的一個重要課題。

在以往,我們的很多政策應該說是更多的體現為總量政策。雖然我們也有一些結構性的政策,但是這些政策的精細程度和具體落實到位的程度并不明顯。所以盡管有結構性的一些政策安排,但是仍然會出現我們經常所看到的一刀切的效果。

在現在這種新的要求之下,需要有更加細致的安排。僅有財政和貨幣方面一些政策層面的結構性安排是不夠的,可能還要有更多其他方方面面的一些結構性安排,然后才能夠把政策層面做得更細。哪些確實是有風險的領域,哪些是沒有風險的領域,要理得很清楚。

有風險的,仍然還是要防控;但沒有風險的、甚至是對“六個穩”有積極作用的,還是要積極的拓展。

當然,政府的結構性政策,不可能完全取代市場作用。因為只有市場作用,才能對微觀主體有直接約束,也就是說,政府規劃得再好,政策做得再細,也不可能關注到每一個個體、每一個企業和每個家庭。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怎么樣來讓每一個微觀主體有沖力、活力,但是又不至于狂熱而失去理性、或者說是不至于失去信心,這就需要市場來激勵。

我們需要從微觀層面發揮市場經濟優勝劣汰作用,讓市場力量來約束每一個消費者、投資者,讓他能夠理性地進行投資消費,同時又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和風險。

投資要重點關注高質量產能

NBD:我們注意到,近期學界對于2019年各級政府擴大赤字率以促進投資的討論比較多。您認為這些政策一旦落實,對于固定資產投資和整體經濟形勢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趙錫軍:籠統地來講,如果不考慮政策后遺癥的話,擴大財政赤字這些手段都可以做。

關鍵問題在于,如果這樣做了,很可能又會形成過剩產能,結果又需要清理,就像我們現在做的去產能工作。不會有人愿意陷入傳統循環,過去有一種觀點就是只想到刺激投資,把投資提上來,也不管投資以后產能有沒有效果,這些產能是經濟結構調整中高質量的產能,還是傳統的要淘汰的產能。

我認為要擴大投資,擴大資金來源,擴大各方面的債務負擔的話,這些“擴大”的前提都必須是防控風險,所以我們需要用擴大投資、擴大赤字,來支持一些高質量項目,這是我們應該做的。而不是說像以往那樣,不管什么樣的項目,把錢弄來了就投,而不顧風險。

NBD:民間投資的增長一直是整體投資增長中的重要環節,當前我們應如何對癥下藥,促進民間投資健康增長?

趙錫軍:對于民間投資這一塊,我個人覺得未來應該更多地擴大市場的約束作用,而不是擴大政府的支持,或者是政府的約束。原則上來講,對于民營經濟,政府管得越少,它的自由度越大,它的活力就越大,這是最基本的原則。

為什么說我們民營經濟發展得那么快?因為它約束小、活力大。現在你給了它越來越多、方方面面的支持政策,無論是好的支持,還是壞的支持,無論是好的約束,還是壞的約束。表面上看它獲得了低成本資金,獲得了豐富的資金來源,獲得了市場進入條件,但是這些東西是否是它競爭力提升的表現呢,這值得商榷。

我們有很多政策儲備,這是事實,但如果大家都靠政策的話,政策是支撐不起的。因此,對于企業和資金來說,不能都指望政策,而不指望自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