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5G普及、個稅改革將為消費市場提供新動力

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27 23:38:20

 每經記者|李可愚    每經編輯|趙 橋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市場規模位居世界前列,今后潛力更大。要努力滿足最終需求,提升產品質量,加快教育、育幼、養老、醫療、文化、旅游等服務業發展,改善消費環境,落實好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增強消費能力,讓老百姓吃得放心、穿得稱心、用得舒心。

而當前,中國正處于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的關鍵機遇期,在高質量發展、經濟結構調整深入人心的背景下,一個強有力的國內消費市場,是我國經濟邁向中高端的關鍵保障。

2018年,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若干消費指標表現略顯疲軟,這為2019年的消費走勢帶來了一定的不確定性。但與此同時,新的一年,消費市場的健康發展也有政策支撐、個稅改革、新技術驅動等一系列因素的扶持。2019年,中國消費市場走勢如何,就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對消費研究專家、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進行了專訪。

5G普及將提振通訊產品銷量

NBD:我們注意到,從2018年各月份公布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來看,其增速整體呈現了持續下行的態勢。您認為這一現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接下來將形成怎樣的走勢?

趙萍: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出現下降一方面原因是經濟面臨下行壓力,這對消費預期會產生一定負面影響,所以導致了消費增速出現了下降。

另一方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的下降也與短期原因有關。比如,在2018年11月份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當中,汽車消費增速是負10%,也就是汽車消費下降了10%。因為汽車消費的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25%以上,汽車零售額連續多月的下降,必然會使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受到嚴重拖累。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因素,就是通訊類產品增速明顯下降,這也是拖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通訊類產品一般往年的增速都在10%以上,高的時候甚至能達到20%以上,而2018年呈現負增長,這主要是因為通訊產品創新乏力,特別是像蘋果這樣的創新領軍企業,也出現了創新乏力的現象,導致了創新型消費“亮點不亮”,這也是導致2018年消費增速放緩的重要原因。

但從整體來看,2018年每個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都保持在8%以上,相對于當前的經濟形勢來說,消費的增速還算是較為穩定的。

我們也要注意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這個指標代表的僅僅是商品消費的增速。實際上,在消費商品消費增速出現一定程度放緩,較為平穩的態勢同時,服務消費的增速非常快,而且占比越來越高,商品消費的增速已不能完全代表整體消費的走勢。

比如說,2018年上半年,人們用于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方面的支出,占到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已經達到9.7%,而用于服裝類商品的消費支出,占到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只有7.4%。這就說明: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結構升級步伐表現為服務消費支出的增速明顯高于商品消費支出的增長,占比逐年提高,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壓低了商品消費,從而使商品消費的增速出現了放緩的態勢。

NBD:您剛才提到,2018年通訊類產品銷售走勢低迷,對整體的社會消費品零售起到拖累作用。不過我們也注意到,新的一年,國內5G網絡建設和運營將有重大進展,您認為這對通訊行業和整體消費將起到哪些提振?

趙萍:我認為,2019年5G網絡方面的重大進展,會對于消費產生明顯的提振作用。首先5G網絡的開通和普及,又會帶來大量的手機置換消費,為通訊類產品創造出巨大的消費亮點,其零售增速可能明顯高于前幾年。隨著5G網絡的進一步普及,我想未來通訊類產品的銷售增速有可能創下歷史新高,從而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產生明顯提振作用。

第二方面則是5G網絡的開通可以使網絡消費的便利化程度明顯提高,也為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業態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創造了更加便利高效的科技環境。所以,實際5G網絡開通它帶動的不僅僅是通訊類產品的消費增長,對于線上線下融合,對于電子商務特別是網上零售額的增長都會產生明顯的提振作用。

個稅改革增強消費意愿

NBD:2018年,個人所得稅改革不斷提速,多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即將落地。您認為這將對2019年的消費形勢起到哪些正面作用?

趙萍:我認為,即將落實的個稅專項扣除,還有2018年已經實施的個稅起征點的調整,會大大釋放出中等收入群體的購買力。因為對于專項個稅扣除來說,受益比較多的是中等收入群體,這些人收入雖然相對較高,但是由于家庭負擔、養老或者是兒童教育等方面的原因,相對支出負擔比較重,所以抑制了他們的商品和服務消費支出。

通過個稅專項扣除這塊的調整,中等收入群體消費者的負擔明顯減輕,他們的消費意愿和消費能力有了很大支撐。中等收入群體一方面有消費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很強的消費意愿,這部分人的稅收負擔減輕,對他們來說可能會帶來消費的明顯增長。所以我認為稅負的調整,對于提振2019年消費的效果會比較明顯。

NBD:近段時間,國內車市銷售低迷,引人關注。您認為當前汽車消費不如預期有哪些深層次原因?未來汽車市場將會發生哪些深度調整?

趙萍:我認為,汽車消費出現下滑的主要原因應該是兩個方面。第一就是現在買車受到各種限制,由于緩解交通擁堵、減少環境污染等多方面的考慮,我國的不少城市對于汽車的購買和使用出臺限購、限行、提高停車費等一系列舉措。消費者購車的意愿和購買力不能得到充分釋放。

第二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消費者的購車意愿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打車軟件非常普及,共享出行非常便利、公共交通建設不斷完善的背景下,很多人發現自己并不需要買車,買車的意愿也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

所以對于汽車零售額的持續下降,我覺得應該辯證去看這個問題,從客觀上說,購買意愿受到抑制;而在主觀上,由于其他服務的替代,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這與消費結構升級密切相關,人們更愿意通過購買服務來替代購買商品。

未來,如果要提振汽車消費的話,有兩個大前提值得關注:一方面是新車的消費增長可能不會特別迅猛,因為畢竟我國汽車保有量已經足夠大,所以新增的速度不可能太快;第二方面是互聯網提供的出行服務對于私家車的替代作用也是比較明顯的。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認為應該從兩個方面去拓展汽車消費。一是在二手車的流通市場上下功夫。從一些國家的經驗來看,汽車保有量足夠大之后,一些國家的二手汽車的消費額會明顯高于新車銷量。

所以說,汽車后市場的消費將是未來汽車消費的增長點,而新車可能會退居其次,這是汽車保有大國發展的必然規律。

二是隨著互聯網滲透率的提高,共享出行會成為大勢所趨。因此通過已有的汽車,提供互聯網出行服務和共享出行服務,會成為新的主流出行模式之一。因此,我認為當前通過鼓勵創業創新,使更多共享出行的新業態和新模式不斷涌現,可以加快現有汽車的利用率,并且提升交通出行的消費支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