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2019特刊-行業篇-銀行掘金

每經網首頁 > 2019特刊-行業篇-銀行掘金 > 正文

天風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銀行股正筑底,2019年存一定機會

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27 20:34:11

天風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認為,2018年銀行股的表現相對來說還算不錯,雖然股價很多時候在跌,從A股銀行板塊整體來看,2018年大概跌5%,但整個大盤跌得更多,滬深300指數跌了接近20%;對于2019年的銀行股,我們的判斷是業績平穩略微下行。

 每經記者|張壽林    每經編輯|楊翼    

2.thumb_head

近越是經歷黑暗,越是期盼黎明。在2018年一路跌跌不休后,銀行股2019年會否企穩回升,迎來好勢頭。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就此專訪了天風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

廖志明預計,2018年,上市銀行整體利潤增速在7%左右,2019年可能有所下行,估計上市銀行在5%~6%。

他還認為,2019年,銀行板塊存在一定機會,目前整個A股銀行板塊的估值在0.83~0.84倍PB(LF),處于歷史最低水平,雖然對2019年基本面判斷偏謹慎,但估值水平反映出情緒已提前釋放,所以不必過于擔心;另一方面,政策趨向相對寬松,因此下階段經濟可能有所企穩甚至復蘇,比如在2019年下半年,這對銀行業也將帶來利好。

2019年行業利潤增長或承壓

NBD:在當前經濟周期下,銀行業利潤增長承壓。貸款分類調整后,商業銀行撥備計提進一步加大,這對銀行業2018年利潤增長帶來的影響,您如何看?

廖志明:2018年6月底,監管要求將預計90天以上的貸款列入不良,不過這并非一刀切,而是“一行一策”。也就是說,大部分銀行在2018年6月底將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一次性納入不良,但有些銀行若同樣如此要求,會面臨較大壓力。對于這類銀行,會有一個過渡期,逐漸實現全部納入。

不少銀行此前已將該類貸款記入不良,未計入者在銀行業中占比不高,因此我認為,于銀行業整體而言,此調整對利潤增速影響有限。

當然,部分農商行利潤增速可能受較大影響,因為相應需要補充較多撥備,若將此類貸款一次性計入不良,可能導致實際利潤大幅負增長,資本充足率也大幅下降。不過,農商行總資產規模在商業銀行中的占比僅1/6,相對偏低。

此外,上市銀行中,個別銀行存在一定壓力,但總體上,市場不太擔心逾期90天以上貸款全部納入不良對整個行業的影響,只是可能會對部分銀行的利潤增速影響較大,確實會因此出現利潤負增長情況,當然很多這類銀行是未上市的。

NBD:上市銀行中有嗎?

廖志明:在上市銀行中,負增長還未看到,因為上市銀行中,部分壓力較大的并未要求一次性計入。倘若一次性列入,也有個別銀行的利潤可能負增長,但在“一行一策”下,可能和監管層有所協商。

NBD:您認為2018年商業銀行的利潤增長表現如何?以及2019年銀行業利潤增長將怎樣?

廖志明:從上市銀行來看,我們預計2018年整體凈利潤增速約7%,預計2019年可能會有所下行,估計在5%~6%。從商業銀行整體來看,預計2018年凈利潤增速約6%,預計2019年可能會下行到4%~5%。

NBD:下行是如何判斷的?

廖志明:主要基于兩點。首先,資產質量,因為我們普遍對2019年經濟持相對謹慎看法,銀行的資產質量和宏觀經濟密切相關,而且影響表現滯后,在此情形下,不良的壓力自然有所上升,拖累利潤增速。

2019年,商業銀行資產質量相對2018年難以改善,但不必過于悲觀。

為何如此判斷,在于過往幾年,整個銀行業不良已有過一輪出清。大致從2012年開始,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逐漸過渡到中高速增長,在此期間,銀行業不良資產經歷了一輪出清,此后銀行信貸投放偏于謹慎,在此情形下,過去數年,整個銀行業信貸結構已經歷很大調整,如今上市銀行貸款結構中,房貸占比大幅提升,大概為25%;對公業務,包括基建等與政府投資相關的貸款占比相對提升。調整后,資產質量受經濟周期的影響有所降低。

其次是息差。我們總體判斷,2019年商業銀行息差可能平穩略微下行。主要邏輯在于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有所下降。進一步看,自2018年第三季度起,貨幣政策向邊際寬松調整,市場利率維持較低水平,這將逐漸向銀行貸款利率傳導,后者也將承壓。從銀行資產結構來看,大概50%是貸款,20%是債券,另外一部分是同業資產。當前同業資產收益已隨市場利率下行,債券方面,銀行新配置債券利率也明顯回落,再加上貸款利率也將走低,因此銀行資產收益下行壓力較大。

從銀行負債來看,大行負債主要是存款,而目前存款壓力偏大,因而負債成本難有下降空間,而資產收益在往下走,當然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因為存量資產未到期,利率維持不變,所以資產收益會平穩略微下行。

中小銀行短期可能與大行的走勢有一定差別,因其負債結構中,同業負債比如同業存單的占比相對較高,我們叫市場化負債占比偏高,一旦市場利率下行,可能會帶動其總體負債成本走低,導致短期內負債成本可能比收益更快下降,帶來息差改善。因此我們認為,2019年上半年中小銀行息差會有所上升,但2019年下半年可能也存在下行壓力。因為大行在整個商業銀行資產中的規模達50%左右,所以總體看,商業銀行息差整體面臨平穩下行態勢。

總結起來,一方面質產質量有所惡化,另一方面息差平穩下行,由此判斷,2019年的商業銀行整體利潤增速較2018年將有所回落。

2019年ROE可能略微下行

NBD:一方面,一些銀行不良率飆升,另一方面,資本充足水平不容樂觀。在此情形下,您對銀行業發展是否看好?

廖志明:資本充足率確實面臨一定壓力,最近一項新規《關于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在最低資本要求、儲備資本和逆周期資本要求之外,針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提出附加資本要求和杠桿率要求。因此商業銀行未來面臨的資本要求進一步提升,總體來看壓力較大。

銀行的資本的補充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內生性補充,主要靠利潤留存;二是外部補充,比如發二級資本債、優先股、可轉債,或者通過定增等等。但是2018年銀行業核心一級資本通過外部補充比較艱難,主要和A股市場表現較差有關。再兼銀行業再融資規模相對較大,很大可能由于監管層考慮到對市場的影響,審批相對較慢。而資本壓力會制約銀行總體的信貸投放,所以對銀行經營構成一定壓力。

NBD:您對2019年商業銀行經營效率有哪些判斷?

廖志明:目前上市銀行的ROE約為14%,過去三到五年持續下行,但2018年下行幅度有所趨緩。

ROE是凈利潤與凈資產比值。我們估計2019年利潤增速有所下降,而凈資產增速基本不變。通常來說,銀行業利潤增速在10%左右時,ROE基本不動;利潤增速超過10%,ROE上升;利潤增速低于10%,則ROE可能下降。為什么10%是分界線。比如商業銀行利潤增速目前在14%,意味著凈資產的14%是當年的利潤,考慮到分紅2%~4%,因此利潤增速可能剩下10%,所以通常商業銀行凈資產每年可能增長10%左右。所以只有利潤增速超過凈資產增速,ROE才往上走。但是2014年之后商業銀行利潤增速均低于10%,ROE因此明顯下調,2019年我們預計ROE可能略微下行。

銀行股配置價值較高

NBD:2018年以來,上市銀行股價低迷,對于當前和未來的銀行股,您有哪些判斷?

廖志明:我們覺得2018年銀行股的表現相對來說還算不錯,雖然股價很多時候在跌,從A股銀行板塊整體來看,2018年大概跌5%,但整個大盤跌得更多,滬深300指數跌了接近20%。所以從A股各板塊來看,年初至今,銀行板塊相對收益最顯著。

所以對于2019年的銀行股,我們的判斷是業績平穩略微下行。從相對收益來看,可能會比2018年稍差,但絕對收益亦即絕對漲幅,我們判斷銀行股可能會有10%的空間。

因此可從兩個維度觀察,一是相對收益,一是絕對收益。2018年絕對收益可能-5%左右,相對收益可能達到百分之十幾,比如相對于滬深300,銀行板塊漲幅已屬較高。

所以我們認為,2019年銀行股可能相對收益不太顯著,但也存在一兩波行情,我們判斷絕對收益可能會有10%左右的空間。

NBD:那就是說還是有一定機會?

廖志明:對!我覺得還是有一定機會。邏輯在于,目前整個A股銀行板塊估值大概是0.83~0.84倍PB(LF),估值水平為歷史最低,因此,盡管我們對2019年基本面判斷偏謹慎,但其目前估值水平已反映出悲觀情緒提前釋放,因此反倒不必過于擔心。另外一方面,政策趨于相對寬松,因此下階段經濟有一定企穩甚至可能復蘇,比如2019年下半年。這對銀行業也帶來一定利好。

目前,無風險利率比如人民幣十年國債已經很低,而銀行板塊整體股息率在4%左右,從此角度觀察,很多債券一年的利息收入尚不及銀行一年分紅,所以我覺得配置價值較高。

銀行股現在可能就是一個底部,因為估值已較低,當然一段時間內可能持續低迷,但也很難明顯下跌。

NBD:有聲音認為,從近年客戶排長隊辦業務,以及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來看,銀行供給依然不足。您的觀察來看,目前的銀行業競爭是否已充分?

廖志明:網點仍會有排隊現象,這不可避免,但是從近幾年來看,排隊時間已下降,因為金融科技發展改變了銀行服務的方式。比如,我可能一年到頭都不去銀行網點,照樣獲取各項銀行服務,通過手機銀行APP就已足夠。

所以銀行服務供給已非常多,即便在農村,可能有些地方沒有網點,但只要有智能手機,也可享受銀行服務。

說到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銀行這幾年貸款增速較快,但從銀行的角度來看,一部分企業很難給予服務,因為風險較高,這是正常現象,從全世界來看都不可避免。不能要求銀行給所有企業融資,這不現實。另一方面,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更需要一些差異化的金融機構提供服務。

從銀行業的格局來看,目前是五大行加全國股份行,再加城商行、農商行等,近幾年又批了不少民營銀行。

城商行100余家,全國性銀行接近20家,所以總體數目挺多。比如在日本,普通民眾可選擇的銀行明顯比中國少很多。因此,我覺得目前的銀行業供給較充分。

再從營業網點來看,上海有句話叫銀行網點多過米鋪,可能和便利店一樣多。我覺得,競爭已非常激烈,而且銀行競爭已從線下走向線上,還需面對互聯網金融公司的競爭。因此整個銀行業競爭格局將更為激烈。

重點公司介紹

農業銀行

推薦理由:公司縣域金融優勢明顯,在目前存款壓力較大的環境下,公司存款成本優勢更加突出。不良歷史包袱逐步消化,撥備水平在大型銀行中最高。運營效率有望持續改善,成本收入比進一步壓降。(海通證券薦)

建設銀行

推薦理由:建設銀行2017年ROE為14.80%,高于其他國有大行,估值應享有一定溢價。并且資產質量、息差兩個核心盈利指標具有優勢。首次覆蓋,給予“優于大市”評級。(海通證券薦)

招商銀行

推薦理由:招行兩款重磅產品招商銀行App7.0、掌上生活App7.0迭代上線,公司將主戰場鎖定于App時代,作為搶奪零售客戶與做大流量的核心入口,打造最佳客戶體驗銀行,我們認為招行全面進入App時代有望進一步提高其零售金融市場份額。(西部證券薦)

寧波銀行

推薦理由:短期資產質量無憂,中期撥備有釋放空間,長期成長性仍最看好。預計2018~2020年公司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21.7%、21.1%、22.0%,股價對應1.4x18PB,維持“強烈推薦-A”評級。(招商證券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近越是經歷黑暗,越是期盼黎明。在2018年一路跌跌不休后,銀行股2019年會否企穩回升,迎來好勢頭。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就此專訪了天風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 廖志明預計,2018年,上市銀行整體利潤增速在7%左右,2019年可能有所下行,估計上市銀行在5%~6%。 他還認為,2019年,銀行板塊存在一定機會,目前整個A股銀行板塊的估值在0.83~0.84倍PB(LF),處于歷史最低水平,雖然對2019年基本面判斷偏謹慎,但估值水平反映出情緒已提前釋放,所以不必過于擔心;另一方面,政策趨向相對寬松,因此下階段經濟可能有所企穩甚至復蘇,比如在2019年下半年,這對銀行業也將帶來利好。 2019年行業利潤增長或承壓 NBD:在當前經濟周期下,銀行業利潤增長承壓。貸款分類調整后,商業銀行撥備計提進一步加大,這對銀行業2018年利潤增長帶來的影響,您如何看? 廖志明:2018年6月底,監管要求將預計90天以上的貸款列入不良,不過這并非一刀切,而是“一行一策”。也就是說,大部分銀行在2018年6月底將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一次性納入不良,但有些銀行若同樣如此要求,會面臨較大壓力。對于這類銀行,會有一個過渡期,逐漸實現全部納入。 不少銀行此前已將該類貸款記入不良,未計入者在銀行業中占比不高,因此我認為,于銀行業整體而言,此調整對利潤增速影響有限。 當然,部分農商行利潤增速可能受較大影響,因為相應需要補充較多撥備,若將此類貸款一次性計入不良,可能導致實際利潤大幅負增長,資本充足率也大幅下降。不過,農商行總資產規模在商業銀行中的占比僅1/6,相對偏低。 此外,上市銀行中,個別銀行存在一定壓力,但總體上,市場不太擔心逾期90天以上貸款全部納入不良對整個行業的影響,只是可能會對部分銀行的利潤增速影響較大,確實會因此出現利潤負增長情況,當然很多這類銀行是未上市的。 NBD:上市銀行中有嗎? 廖志明:在上市銀行中,負增長還未看到,因為上市銀行中,部分壓力較大的并未要求一次性計入。倘若一次性列入,也有個別銀行的利潤可能負增長,但在“一行一策”下,可能和監管層有所協商。 NBD:您認為2018年商業銀行的利潤增長表現如何?以及2019年銀行業利潤增長將怎樣? 廖志明:從上市銀行來看,我們預計2018年整體凈利潤增速約7%,預計2019年可能會有所下行,估計在5%~6%。從商業銀行整體來看,預計2018年凈利潤增速約6%,預計2019年可能會下行到4%~5%。 NBD:下行是如何判斷的? 廖志明:主要基于兩點。首先,資產質量,因為我們普遍對2019年經濟持相對謹慎看法,銀行的資產質量和宏觀經濟密切相關,而且影響表現滯后,在此情形下,不良的壓力自然有所上升,拖累利潤增速。 2019年,商業銀行資產質量相對2018年難以改善,但不必過于悲觀。 為何如此判斷,在于過往幾年,整個銀行業不良已有過一輪出清。大致從2012年開始,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逐漸過渡到中高速增長,在此期間,銀行業不良資產經歷了一輪出清,此后銀行信貸投放偏于謹慎,在此情形下,過去數年,整個銀行業信貸結構已經歷很大調整,如今上市銀行貸款結構中,房貸占比大幅提升,大概為25%;對公業務,包括基建等與政府投資相關的貸款占比相對提升。調整后,資產質量受經濟周期的影響有所降低。 其次是息差。我們總體判斷,2019年商業銀行息差可能平穩略微下行。主要邏輯在于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有所下降。進一步看,自2018年第三季度起,貨幣政策向邊際寬松調整,市場利率維持較低水平,這將逐漸向銀行貸款利率傳導,后者也將承壓。從銀行資產結構來看,大概50%是貸款,20%是債券,另外一部分是同業資產。當前同業資產收益已隨市場利率下行,債券方面,銀行新配置債券利率也明顯回落,再加上貸款利率也將走低,因此銀行資產收益下行壓力較大。 從銀行負債來看,大行負債主要是存款,而目前存款壓力偏大,因而負債成本難有下降空間,而資產收益在往下走,當然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因為存量資產未到期,利率維持不變,所以資產收益會平穩略微下行。 中小銀行短期可能與大行的走勢有一定差別,因其負債結構中,同業負債比如同業存單的占比相對較高,我們叫市場化負債占比偏高,一旦市場利率下行,可能會帶動其總體負債成本走低,導致短期內負債成本可能比收益更快下降,帶來息差改善。因此我們認為,2019年上半年中小銀行息差會有所上升,但2019年下半年可能也存在下行壓力。因為大行在整個商業銀行資產中的規模達50%左右,所以總體看,商業銀行息差整體面臨平穩下行態勢。 總結起來,一方面質產質量有所惡化,另一方面息差平穩下行,由此判斷,2019年的商業銀行整體利潤增速較2018年將有所回落。 2019年ROE可能略微下行 NBD:一方面,一些銀行不良率飆升,另一方面,資本充足水平不容樂觀。在此情形下,您對銀行業發展是否看好? 廖志明:資本充足率確實面臨一定壓力,最近一項新規《關于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在最低資本要求、儲備資本和逆周期資本要求之外,針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提出附加資本要求和杠桿率要求。因此商業銀行未來面臨的資本要求進一步提升,總體來看壓力較大。 銀行的資本的補充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內生性補充,主要靠利潤留存;二是外部補充,比如發二級資本債、優先股、可轉債,或者通過定增等等。但是2018年銀行業核心一級資本通過外部補充比較艱難,主要和A股市場表現較差有關。再兼銀行業再融資規模相對較大,很大可能由于監管層考慮到對市場的影響,審批相對較慢。而資本壓力會制約銀行總體的信貸投放,所以對銀行經營構成一定壓力。 NBD:您對2019年商業銀行經營效率有哪些判斷? 廖志明:目前上市銀行的ROE約為14%,過去三到五年持續下行,但2018年下行幅度有所趨緩。 ROE是凈利潤與凈資產比值。我們估計2019年利潤增速有所下降,而凈資產增速基本不變。通常來說,銀行業利潤增速在10%左右時,ROE基本不動;利潤增速超過10%,ROE上升;利潤增速低于10%,則ROE可能下降。為什么10%是分界線。比如商業銀行利潤增速目前在14%,意味著凈資產的14%是當年的利潤,考慮到分紅2%~4%,因此利潤增速可能剩下10%,所以通常商業銀行凈資產每年可能增長10%左右。所以只有利潤增速超過凈資產增速,ROE才往上走。但是2014年之后商業銀行利潤增速均低于10%,ROE因此明顯下調,2019年我們預計ROE可能略微下行。 銀行股配置價值較高 NBD:2018年以來,上市銀行股價低迷,對于當前和未來的銀行股,您有哪些判斷? 廖志明:我們覺得2018年銀行股的表現相對來說還算不錯,雖然股價很多時候在跌,從A股銀行板塊整體來看,2018年大概跌5%,但整個大盤跌得更多,滬深300指數跌了接近20%。所以從A股各板塊來看,年初至今,銀行板塊相對收益最顯著。 所以對于2019年的銀行股,我們的判斷是業績平穩略微下行。從相對收益來看,可能會比2018年稍差,但絕對收益亦即絕對漲幅,我們判斷銀行股可能會有10%的空間。 因此可從兩個維度觀察,一是相對收益,一是絕對收益。2018年絕對收益可能-5%左右,相對收益可能達到百分之十幾,比如相對于滬深300,銀行板塊漲幅已屬較高。 所以我們認為,2019年銀行股可能相對收益不太顯著,但也存在一兩波行情,我們判斷絕對收益可能會有10%左右的空間。 NBD:那就是說還是有一定機會? 廖志明:對!我覺得還是有一定機會。邏輯在于,目前整個A股銀行板塊估值大概是0.83~0.84倍PB(LF),估值水平為歷史最低,因此,盡管我們對2019年基本面判斷偏謹慎,但其目前估值水平已反映出悲觀情緒提前釋放,因此反倒不必過于擔心。另外一方面,政策趨于相對寬松,因此下階段經濟有一定企穩甚至可能復蘇,比如2019年下半年。這對銀行業也帶來一定利好。 目前,無風險利率比如人民幣十年國債已經很低,而銀行板塊整體股息率在4%左右,從此角度觀察,很多債券一年的利息收入尚不及銀行一年分紅,所以我覺得配置價值較高。 銀行股現在可能就是一個底部,因為估值已較低,當然一段時間內可能持續低迷,但也很難明顯下跌。 NBD:有聲音認為,從近年客戶排長隊辦業務,以及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來看,銀行供給依然不足。您的觀察來看,目前的銀行業競爭是否已充分? 廖志明:網點仍會有排隊現象,這不可避免,但是從近幾年來看,排隊時間已下降,因為金融科技發展改變了銀行服務的方式。比如,我可能一年到頭都不去銀行網點,照樣獲取各項銀行服務,通過手機銀行APP就已足夠。 所以銀行服務供給已非常多,即便在農村,可能有些地方沒有網點,但只要有智能手機,也可享受銀行服務。 說到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銀行這幾年貸款增速較快,但從銀行的角度來看,一部分企業很難給予服務,因為風險較高,這是正常現象,從全世界來看都不可避免。不能要求銀行給所有企業融資,這不現實。另一方面,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更需要一些差異化的金融機構提供服務。 從銀行業的格局來看,目前是五大行加全國股份行,再加城商行、農商行等,近幾年又批了不少民營銀行。 城商行100余家,全國性銀行接近20家,所以總體數目挺多。比如在日本,普通民眾可選擇的銀行明顯比中國少很多。因此,我覺得目前的銀行業供給較充分。 再從營業網點來看,上海有句話叫銀行網點多過米鋪,可能和便利店一樣多。我覺得,競爭已非常激烈,而且銀行競爭已從線下走向線上,還需面對互聯網金融公司的競爭。因此整個銀行業競爭格局將更為激烈。 重點公司介紹 農業銀行 推薦理由:公司縣域金融優勢明顯,在目前存款壓力較大的環境下,公司存款成本優勢更加突出。不良歷史包袱逐步消化,撥備水平在大型銀行中最高。運營效率有望持續改善,成本收入比進一步壓降。(海通證券薦) 建設銀行 推薦理由:建設銀行2017年ROE為14.80%,高于其他國有大行,估值應享有一定溢價。并且資產質量、息差兩個核心盈利指標具有優勢。首次覆蓋,給予“優于大市”評級。(海通證券薦) 招商銀行 推薦理由:招行兩款重磅產品招商銀行App7.0、掌上生活App7.0迭代上線,公司將主戰場鎖定于App時代,作為搶奪零售客戶與做大流量的核心入口,打造最佳客戶體驗銀行,我們認為招行全面進入App時代有望進一步提高其零售金融市場份額。(西部證券薦) 寧波銀行 推薦理由:短期資產質量無憂,中期撥備有釋放空間,長期成長性仍最看好。預計2018~2020年公司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21.7%、21.1%、22.0%,股價對應1.4x18PB,維持“強烈推薦-A”評級。(招商證券薦)
銀行股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