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中國 2018-12-26 19:11:57
2015年、2016年是A股的并購高峰之年,按照一般三年的業績承諾期,2018年被眾多研究機構公認為將是商譽減值的高峰年之一。有研究數據統計,2018年,將有479家被并購企業進入承諾期最后一年。截至今年三季度末,A股上市公司商譽達到1.45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在已發布的年報業績預告中,有超過50家公司在預告中確認,公司存在商譽減值風險,并將在今年年底進行減值測試。近日,在宣布計提4.9億元商譽減值后,銀禧科技開盤一字板跌停,宣告A股的商譽減值風險的到來!
在宣布計提4.9億元商譽減值后,銀禧科技開盤一字板跌停,A股的商譽減值風險真的來了!
銀禧科技24日晚間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18年虧損4億元至7億元,業績同比增長-420%至-283%,主要原因是并購的子公司業績未達標,預計將對4.9億元商譽全額計提減值準備。
受該消息影響,銀禧科技25日以一字跌停收盤。

銀禧科技只是A股商譽風險案例中最新的一個。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截至目前,已有50份業績預告認為公司存在商譽減值風險,將在2018年年底進行減值測試,公司或預期會導致業績下滑,或認為業績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如何排查個股商譽風險?除了觀察絕對規模,較大比例的商譽/凈資產、商譽/總資產占比是一個風險信號。
就商譽對凈資產的比例來看,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截至三季報數據,A股有134股的商譽占凈資產比例超過50%,有46股的商譽占凈資產比例超70%,有18股的商譽占凈資產比例超100%。
同時,截至三季報,共有64只股票的商譽占總資產比例超過40%,21股的商譽占總資產比例超50%。
一個子公司可以提振業績,一個子公司也可以毀了業績,尤其是高溢價收購而來的子公司。
銀禧科技24日晚發布了一個業績預減公告,預計2018年全年將虧損4億元至7億元,同比增幅達到-420%至-283%,主要是2017年并購而來的全資子公司興科電子科技帶來資產減值的壞消息。
銀禧科技稱,“由于智能手機行業需求表現疲軟,興科電子科技第四季度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同比出現了大幅下降的情況,公司并購興科電子科技相關業績承諾未達預期”,因此將在三方面出現資產減值:
1、商譽減值:預計將對并購興科電子科技形成的4.9億元商譽全額計提減值準備,確認資產減值損失4.9億元;
2、專利減值:預計將對并購興科電子科技形成的0.39億元無形資產—專利權余額,計提減值準備,確認資產減值損失0.39億元;
3、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興科電子科技持有3.25億元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出現減值跡象,預計將計提1-3億元的減值準備,確認減值損失1-3億元。

壞消息中還有一點好消息,那就是興科電子科技的原股東將對上市公司進行業績補償,預計2018年將確認5億元-8億元的業績補償收益(包括股票與現金),將確認為公允價值變動收益5億元-8億元。
在去年并購興科電子科技時,銀禧科技向四位原股東按10.77元/股價格發行股票作為支付對價,這部分股票將作為業績補償的一部分進行注銷。根據相關會計準則,被注銷股票在2018年12月28日收盤價與發行價10.77元/股的差額部分將在2018年確認為公允價值變動損失,估計這部分損失為2億元-3.5億元。
公司稱,2018年是興科電子科技業績承諾最后一年,三年業績承諾期滿后,會計師將對興科電子科技各項資產進行減值測試,根據資產減值測試情況計提減值準備。
受該消息影響,銀禧科技25日開盤后一字封死跌停板,成為年底商譽減值風險的最新案例之一。
銀禧科技是A股最新的商譽減值風險案例,但更多的商譽減值公告或還在路上,最為明顯的跡象是,已有50份年報業績預告提示存在商譽減值風險。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在已發布的年報業績預告中,有50家公司在預告中確認,公司存在商譽減值風險,將在2018年年底進行減值測試,或是預期可能導致業績下滑、虧損,或是認為導致業績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中小創公司受商譽影響較重,上述50家公司中有26家來自中小板、17家來自創業板,合計達到43家,占比達到86%,僅有7家公司是來自主板市場。
就發布時間來看,僅銀禧科技和焦點科技等2家公司是在12月份發布商譽風險提示公告,其余48家公司均是在10月底發布,主要是在三季報的發布時間點展望了全年業績狀況。
考慮到2018年是業績承諾的到期大年,以及2018年的商譽規模創下歷史新高的1.45萬億元,但目前的商譽風險提示仍停留在三季報數據,可以判斷,還有一部分商譽減值風險尚未充分顯露。
(有關A股商譽規模、商譽影響和業績承諾,可參看《券商中國》此前報道:《歷史新高!A股商譽首破1.4萬億,21股商譽占資產超50%,三大行業年報變臉風險逼近》、《商譽減值風險提示集中到來?49份年報預告商譽風險,業績或受影響,1987億業績承諾今年要兌現》)
在目前披露的業績預告中,寧波東力的預虧規模排名第一。
寧波東力在10月25日發出了全年虧損預告,估計全年虧損32億元至33億元,給出的業績變動理由包括:年富供應鏈財務造假,計提巨額壞賬準備;年富供應鏈業績虧損,資不抵債,全額計提商譽減值。
三季報顯示,寧波東力將賬面商譽一次減值17.17億元,減少幅度達到98.05%,主要系全額計提子公司深圳年富供應鏈商譽減值所致。
同樣較為明顯,拓維信息預計全年將虧損10億元至13億元,主要是“部分全資子公司預計全年盈利水平未達預期”,認為經過對未來經營情況的分析預測,判斷公司商譽存在減值風險,因此需要計提相應的商譽減值及其他減值準備,減值計提金額約為10億元-13億元。
不難看出,拓維信息預計的全年虧損,全部來自商譽減值及其他減值準備。
此外,天神娛樂也發布業績預告稱,預計2018年業績將為0-5.1億元,但該預告尚未考慮商譽風險,考慮到公司三季報尚存在商譽約65.35億元,公司稱,“2018年仍可能存在商譽大額減值并導致公司2018年度業績虧損的風險。”

商譽風險個股應該如何排查?在受限公開信息的情況下,較為常見的做法是觀察絕對規模、分析商譽對凈資產和總資產的比例。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截至三季報信息,A股有375股的商譽規模超10億元,有87股的商譽規模超30億元,有41股的商譽規模超50億元,有13股的商譽規模超100億元。
商譽規模最大的4只個股分別是中國石油、美的集團、濰柴動力和青島海爾,分別擁有商譽423.57億元、296.22億元、234.14億元和211.98億元,但相對規模仍較低,分別占總資產的1.71%、11.54%、11.75%和12.65%。
同時,中國平安、廣匯汽車和海航科技的商譽規模也超150億元。
此外,投資者可能更應該關注商譽對資產的占比狀況,這往往代表著,如果發生商譽減值,減值損失對企業的沖擊力可能有多大。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參照三季報數據,A股共有2070家公司存在商譽,其中558家公司的商譽對資產占比超過10%,149家公司的商譽對資產占比超30%,21家公司的商譽占比超50%,5家公司的商譽占比超60%。

星普醫科的商譽占比為A股第一,賬面資產超七成屬于商譽。三季報顯示,星普醫科擁有資產26.04億元,其中商譽就達到19.19億元、占比73.70%,同時所有者權益規模20.55億元。
同樣商譽占比超七成,順利辦(此前為神州易橋)的商譽規模達到42.69億元、占比70.41%,同時所有者權益為31.7億元,這意味著,順利辦的商譽已較所有者權益高出約35%。
同時,商譽占比規模超60%的公司還包括眾應互聯、高升控股和迅游科技。
觀察商譽對凈資產的比重,是另一個常見角度。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截至三季報數據,A股有134股的商譽占凈資產比例超過50%,有46股的商譽占凈資產比例超70%,有18股的商譽占凈資產比例超100%。
紫光學大、凱瑞德、*ST大唐和金宇車城等4家公司的商譽占凈資產比例超200%,截至三季度末,這4家公司分別擁有商譽15.27億元、1.74億元、7.82億元和3.16億元,分別是公司凈資產的1171.55%、389.20%、260.51%和221.80%。
此外,曲美家居、煉石航空、納思達和*ST富控的商譽占凈資產比例也較高。

(每經App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或者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