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26 00:28:20
每經記者|陳晨 每經編輯|吳永久
2018年A股市場IPO已經接近尾聲,雖然今年IPO數量、規模均大幅下滑,但是卻熱點頻現,為今年的慘淡行情增加許多話題。
比如,自去年10月新一屆發審委上任后,IPO審核呈現從嚴趨勢,今年新股發行數量較2017年下降,工業富聯報送IPO招股書申報稿后,僅僅36天(22個工作日)后便獲通過,大幅度刷新了A股市場IPO紀錄。CDR規則推出,但暫時還沒有企業發行;滬倫通征求意見稿發布,科創板即將推出等。
面對即將過去的2018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全面梳理了2018年IPO市場,從市場篇、企業篇、監管篇及券商篇4個部分回顧2018年市場,而這其中也存在許多亮點。
Wind數據統計,截至12月23日,今年以來A股市場首發企業家數達102家,創下自2014年以來新低,募集資金1357.20億元,是2015年以來最低。不過,德勤預計,A股市場明年將有110單至150單新股上市,融資約1400億至1700億元。
通過進一步梳理發現,今年1月、2月、3月和9月首發企業數量超10家,但就IPO規模來說,6月募集資金規模最大。此外,按照行業來看,102家首發企業中,以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企業最多,達15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7年排在第三的醫藥制造業在2018年跌出前六名,取而代之的是專業設備制造業。
IPO數量、規模大幅下滑
Wind數據統計,截至12月23日,今年以來A股市場首發企業家數(按上市日,下同)達102家,創下自2014年以來新低。2014~2017年首發企業家數分別為124家、223家、227家和438家,今年以來首發企業家數比去年減少336家,減少了近77%。
就規模而言,截至12月23日,102家首發企業募集資金1357.20億元,是2015年以來最低。2015~2017年首發企業募集資金分別為1576.39億元、1496.08億元和2301.09億元,今年首發企業募資規模比去年減少了943.89億元,減少了近41%。另外,今年首發募資規模占股權融資的11.7%,比去年下降了1.66個百分點。
德勤認為,明年中小規模的制造業和科技行業以及消費行業在發行數量上領先,考慮到多項因素,預期A股市場明年將有110單至150單新股上市,融資約1400億至1700億元。
從單月來看,今年以來,首發企業數量超過10家及以上的有4個月,分別是1~3月和9月,從IPO募資規模上看,以6月募集資金規模最大,雖僅有9家首發企業,但是募資規模卻達到404.02億元,此外,上述1~3月及9月的首發企業募資規模也超過100億元。上述5個月募資規模合計占今年的近七成。
創業板首發企業數量降幅達80%
從行業來看,以證監會行業劃分,2018年以來的102家首發企業中,以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企業最多,達15家,此外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汽車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這5大行業均有7家首發企業,前述6大行業首發企業數量占比達49%。而2017年,雖然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也是首位,剩下5大行業排名卻與今年不同,分別是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醫藥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汽車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務。不難發現,2017年排在第三的醫藥制造業在2018年跌出前六名,取而代之的是專業設備制造業。
從板塊來看,今年以來,上海主板、深圳中小板、創業板首發企業數量分別為55家、19家和28家,而2017年上述三大板塊分別為216家、81家和141家,2018年上述三大板塊首發企業數量較2017年降幅均在70%以上,其中創業板數量降幅更是達到80%。此外,上述三大板塊2018年首發募資分別為849.37億元、226.33億元和281.5億元,2017年則分別是1376.55億元、402.69億元和521.85億元,2018年的三大板塊募資規模較2017年降幅均在40%左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