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產業趨勢

每經網首頁 > 產業趨勢 > 正文

專訪超競教育CEO邱基堂:電競人才培養要抓產學融合

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20 20:06:35

超競教育CEO邱基堂表示,通過產業與教育的結合,企業和學生之間將建立一種密切的學習與選拔機制,既培養出符合企業實際需求的人才,也解決企業在選拔人才時“盲選”的痛苦。

 每經記者|陳鵬麗    每經實習記者|王帆     每經編輯|陳俊杰    

iG奪冠,中國隊在雅加達獲2金1銀……這都是我國電子競技今年的“閃光時刻”。從邊緣到逐步被認可,電子競技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作為一種新興體育業態,產業人才的培養也得到了廣泛關注。

2016年9月,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被教育部列入高職教育增補專業,至今已有超過四十所高職院校開設了電競專業,而國內電競頭部品牌騰訊電競也開始“涉水”電競教育,于2017年與電競教育平臺廣州超競教育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超競教育)達成合作。

目前電競人才培養現狀如何,能否滿足行業需求,仍需在哪些方面進行探索?12月20日,《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專訪了超競教育CEO邱基堂。邱基堂表示,電競產業人才存在運營和技術上的缺口,而目前的人才培養方式欠缺較為完善和科學的教學設計作為支撐。他認為,在電競教育方面,主管部門要推動電競正能量的傳播,建立起完善的電競職業人才認證體系,而產業端要在良好的環境和標準引導下,做好產學融合。

超競教育CEO邱基堂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電競人才需求集中在運營和技術上

NBD:在未有專業培養之前,電競從業者的主要來源是什么?目前人才能否滿足行業發展的需求?

邱基堂:在未開設專業之前,電競從業者主要來源于圈內退役選手和其他行業相關領域從業者,尤其是電視臺、游戲、媒體等行業。電競專業需要結合管理學、體育學、傳播學、表演學等基礎學科,是一個為了適應新興產業特殊需求,基于原有基礎學科而衍生的應用學科。

目前,電競從業者普遍存在兩個方面的不足,一是了解電子競技的人可能在傳統企業運作和管理等方面知識儲備上有待提升,他們盡管了解電競運動的項目規則和產業政策,熟悉產業運營模式和發展趨勢,但相比于經過系統的管理、組織、表演、技術等專業訓練的人才來說,在實際工作方法等方面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二是懂得專業管理的人可能在電競行業的相關經驗較為不足,需要企業花費很大精力和時間成本去進行電競知識的再培訓。

NBD:目前電競產業人才存在哪些缺口?

邱基堂:電競產業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產業運營和技術人才上,對職業運動員的需求反而有限。目前比較緊缺的是俱樂部運營、賽事運營、賽事編導、解說、裁判以及數據分析師六個崗位。

NBD:教育部批準開設電競專業至今已有兩年,目前電競人才培養現狀如何?

邱基堂:當前電競人才培養缺乏相對科學的教學體系,總體來說主要存在兩點不足。

首先是,部分學校和教育機構沒有認識到產業人才需求結構,將精力集中在培養職業運動員上。嚴格來說,這可能不利于那些一心想要進入電競行業的年輕人的職業規劃。一是因為電競運動員有嚴格的年齡限制,很多學生畢業時就已經超齡了;二是目前電競運動員是很難被培養出來的,游戲競技天賦是很重要的因素,而且競技項目具有生命周期,這都是制約職業運動員培養的關鍵因素。

其次是,一些學校和教育機構將不同基礎學科的內容放進同一專業下,學生既需要學習表演,也要學習管理,甚至還需要學習編程和特效,這樣會導致“樣樣懂,樣樣松”,對學生的就業和個人發展是不利的。

電競教育要在標準指導下做到產學融合

NBD:目前電競人才的培養尚處探索階段,在這過程中,電競產業端和政府部門分別需要發揮怎樣的作用?

邱基堂:在電競產業端來看,對電競人才的培養模式上既要與基礎學科相結合,也要與產業深度結合。產業端要依托自身需求為教育指明培養方向,也依托自身成功經驗和案例制定行業標準,進而基于標準開發標準教材,規范電競教育的教學內容。另外,產業端還要深度、高頻地參與到實踐教學當中,并對學生的成果進行指導與點評,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到企業最新的方法和經驗。

通過產業與教育的結合,企業和學生之間將建立一種密切的學習與選拔機制,既培養出符合企業實際需求的人才,也解決企業在選拔人才時“盲選”的痛苦。

而政府方面,我個人希望主管部門能夠加大推動電競正能量和正確價值觀的傳播,為電競發展和人才培養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同時也應該建立起完善的電競職業人才認證體系,為教育工作的開展樹立更高層面的標準和指導思路。

NBD:有觀點說電競是個短生命周期的體育項目,選手的前途存在不確定性,你如何看待電競人才的可持續發展?

邱基堂:從單一項目來看,電競的確存在生命周期,但電競整體的持續上升趨勢不會改變。體育競技一直是人們最重要的文化娛樂活動之一,電競作為一種體育運動,相比于其他傳統體育運動,具備著觀賞性強,參與成本低的兩大特性。從受眾角度來說,電競的受眾規模是非常穩定的。其次,從技術發展角度來看,電競的觀賞性只會越來越強,參與成本只會越來越低,這樣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電競。所以,單一項目選手的前途不好說,但整個電競產業從業者的前途將是越來越光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超競教育 電子競技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