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8-12-15 07:00:04
證券時報刊文稱,近期,上市公司在互動平臺信披不嚴謹的現象屢現。其后果多為公司股價大幅波動,造成市場預期混亂。互動平臺作為上市公司常規信披的有益補充,應該傳遞公司真實的、準確的信息,降低市場“小道消息”等對價格的扭曲,而不應該變成某些公司傳遞噪音的平臺。
近期,上市公司在互動平臺信披不嚴謹的現象屢現。其后果多為公司股價大幅波動,造成市場預期混亂。
12月13日,某公司在互動平臺回復5G相關內容,當日午后該公司股票直線拉升至漲停,晚間該公司又公告澄清此事,并刪除了互動平臺上的相關內容。14日,該公司股價低開并收跌,其一系列操作致使公司股價出現大幅波動。
上月,創投概念受市場熱捧之際,也出現了類似情況。當時滬深兩市幾百家公司在互動平臺接受投資者咨詢,問題均涉及科創板最新動態。雖然大多數公司表示科創板的上市條件及細則均未明確,相關公司能否參與其中尚不確定,但也有少數幾家公司在未經核實的情況下,稱參股公司不排除未來登上科創板的可能。在遭到監管層的火速問詢后,部分公司承認相關事項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信息披露不夠嚴謹。

圖片來源:攝圖網
目前,滬深交易所分別設有投資者互動的相關平臺——上證e互動和深交所互動易。平臺設立的初衷是增加投資者直接了解公司信息的公開渠道,方便投資者掌握公司動向,并改善投資者獲取信息的準確性。
互動平臺作為上市公司常規信披的有益補充,本應該傳遞公司真實的、準確的信息,降低市場“小道消息”等對價格的扭曲,而不應該變成某些公司傳遞噪音的平臺。如何正確使用互動平臺,也應該成為上市公司相關人員必須正視的問題。
在信披嚴謹性方面,上市公司在回復投資者相關提問時,至少應注意兩個層面的問題:一是互動平臺并不屬于信息披露指定媒體,不應該在平臺上發布公司未披露的重大敏感信息,公司在互動平臺的發布行為不能代替其法定披露義務。不過,操作中也曾發生部分公司對于重大信息的認定與監管層并不一致的案例;二是公司在互動平臺的發布內容應與事實相符,公司需對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負責,不能誤導投資者。此外,相關信息一旦發布,原則上不應刪除或替換,而是應該及時進行更正。
嚴謹信披,依法依規、客觀公正地向市場傳達正確的信息,這是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各方需通力配合的重大事項。唯有如此,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才能夠真正落到實處。
證券時報 記者 李曼寧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