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06 14:05:02
在12月6日新華保險媒體開放日上,新華保險董事長萬峰表示,在行業回歸保障的大趨勢下,2018年健康險實現了高速增長,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明年健康險仍然會保持兩位數增長。
每經記者|袁園 每經實習編輯|廖丹
圖片來源:攝圖網
“今年行業已經到了年底,從數據來看,今年行業首年保費負增長已經成為定局,但這不代表健康險的發展。從數據來看,負增長的是年金險,增長的是健康險,而且是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在12月6日新華保險媒體開放日上,新華保險董事長萬峰表示,在行業回歸保障的大趨勢下,2018年健康險實現了高速增長,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明年健康險仍然會保持兩位數增長。
受宏觀經濟形勢和監管政策變化的影響,壽險業這兩年一直處于調整和震動之中,加速轉型成為大勢所趨,回歸本原成為熱點。相關數據顯示,壽險行業中健康險業務占比不斷提升。截至2018年9月,行業健康險原保費收入4337億元,占行業原保險保費收入的19%,較2017年全年提高了3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行業健康險的快速增長與龍頭險企的大力推動有關。從占據行業原保費半壁江山的四大上市險企來看,下半年以來上市壽險公司也強化健康險銷售,并通過“終身壽險+健康險”、“年金險+健康險”等產品策略加大產品布局,推動健康險新單銷量保持兩位數增長。
“今年行業健康險的發展十分可喜,這跟消費者對健康險的需求有關,也跟各家保險公司重點發展健康險業務有關。”萬峰認為,健康險符合當下保險“姓保”的大勢,各家保險公司也紛紛將業務定位在健康險領域。從整體數據來看,雖然今年行業首年保費呈現的是負增長,但具體到業務方面來說,健康險產品卻實現了兩位數增長,這代表了健康險未來發展的前景,行業明年會有一個明顯的趨勢:健康險大幅增加,年金險大幅減少,預計明年行業的健康險仍會保持兩位數增長。
“行業一直在說調結構,其實就是調保費結構、年期結構和產品結構,發展健康險、減少年金險就是在調保費結構。”萬峰認為最難的是調整產品結構,結構調整的攻堅戰是調產品,目前新華保險在做的也是調整產品結構。
不過,在調結構的同時,萬峰認為也需要防范潛在的風險,尤其是明年的風險會更為集中。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防范現金流風險,過去一些中小公司太依賴萬能險,而明年會進入一個集中剛性給付的周期,一些企業現金流壓力會很大;二是群體性事件的風險,今年險企的投資回報率下降,客戶分紅減少,達不到客戶預期,會有一些消費者不滿意;三是潛在的利差損風險,保險公司在完成業務的同時,其實也埋下這個利差損風險,這需要各家公司自行調節和防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