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以史為鑒:低價股行情是什么信號?

東吳策略王楊 2018-11-19 12:40:11

東吳策略王楊發現,當低價股實現顯著而且持續的超額收益時,往往是趨勢性行情左側,預示著市場進入牛市啟動階段。接下來A股將呈現“輕指數、重個股”特征,成長股或將展開有序上漲。

10月19日以來,隨著市場的反彈,低價股和ST股的上漲行情成為市場的關注焦點。我們認為對此分析的落腳點,不應僅局限在投資機會的把握上,更應關注其對市場趨勢的指示意義。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以史為鑒:低價股行情是什么信號?

結合金工組的研究,我們以績差股指數和低價股指數在過去20個交易日相對于中證全指的超額漲幅作為衡量基準,當績差股指數和低價股指數同時具有7%以上的超額漲幅,而且絕對收益在9%以上時,則入選分析樣本。就其規律性而言,當低價股和績差股實現顯著而且持續的超額收益時,往往是市場產生趨勢性行情的左側。

具體來看,2005年的兩段行情,5月10日至6月13日、7月29日至9月21日,是熊市末尾雙底中的左側和右側,也即熊轉牛的啟動階段;2006年5月8日至6月7日,是牛市初段中第二波行情的左側;2007年1月4日至4月3日,是牛市中段中第三波行情的左側;2007年8月7日至9月11日,是牛市末尾上漲階段;2008年11月10日至12月23日,是牛熊轉換雙底的左底;2009年1月21日至2月26日,牛熊轉換雙底右側初段上漲。

除了2007年8月7日至9月11日是牛市末尾上漲之外,其他低價股和績差股產生顯著且持續的收益時,往往預示著市場將產生趨勢性機會。更進一步,當指數經歷大幅調整進入縮量震蕩狀態時,此時低價股和績差股行情,往往預示著市場結束熊市進入牛市的啟動階段。

當前或是市場結束熊市進入牛市的啟動階段

10月22日以來低價股和績差股再次實現顯著且持續的收益,結合當前的市場背景,基于歷史復盤的規律性經驗,我們認為這是市場結束熊市進入牛市的啟動階段。除了上述論據外,關于經濟基本面、估值、流動性和資金面的分析,我們在7月8日的《致勝時刻—市場已經進入歷史性底部區域》和8月12日的《政策紅利是熊轉牛第一波行情的關鍵驅動力》等報告中已經進行詳細討論。

輕指數和重個股:接下來A股的最大特征在于成長股展開有序上漲

就后續結構的把握而言,我們在8月20日的報告《以史為鑒:接下來A股的最大特征在于成長股展開有序上漲》中進行了詳細論述。以史為鑒,接下來A股將進入磨底階段,會呈現“輕指數、重個股”的特征,在此階段,成長股將展開有序上漲。下一輪牛市的內核在于反映“經濟轉型驅動的企業盈利質量提升”,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是尋找成長股的核心方向。藍籌股下半年受制于短周期經濟回落仍缺乏向上動力。

市場觀點:仍在反彈窗口,結構看成長

上文從中長期視角論述了市場特征,短期而言我們認為整個11月市場都在反彈窗口,一則基于接下來的利好催化劑,即阿根廷二十國集團峰會和改革開放四十年,二則基于歷史上反彈行情的時間規律,結合復盤經驗一波具備賺錢效應的反彈持續時間約30-40個交易日。具體分析見前期周報《政策利好紓解微觀交易結構:金融搭臺,成長唱戲》和《仍在反彈窗口,結構看成長》。就結構而言,11月的反彈窗口期我們看好金融和成長,金融中關注券商,成長中關注To B端信息技術,云計算、5G、半導體設備、航空裝備等方向。

風險提示:美國貿易保護措施超預期;通脹上行超預期。

正文

1.以史為鑒:低價股行情是什么信號?

1.1.低價股和績差股行情成為當前市場的焦點

10月19日以來,隨著市場的反彈,低價股和ST股的上漲行情成為市場的關注焦點。我們認為對此分析的落腳點,不應僅局限在投資機會的把握上,更應關注其對市場趨勢的指示意義。

1.2.以史為鑒:低價股和績差股行情往往預示著市場將產生趨勢性行情

結合金工組的研究,我們對低價股和績差股的歷史表現進行復盤,總結其規律性。

為了衡量績差股和低價股的股價表現,我們編制了績差股指數和低價股指數,編制方案如下:(1)績差股指數編制方案:每天選取過去一年滾動市盈率為負且上市60天以上的非停牌個股,以自由流通市值加權。(2)低價股指數編制方案:每天選取市場中股價最低且上市60天以上的非停牌的個股,股票數為100只,以自由流通市值加權。

績差股指數與低價股指數走勢圖如下圖所示,其中縱坐標取了對數。

我們以績差股指數和低價股指數在過去20個交易日相對于中證全指的超額漲幅作為衡量基準,當績差股指數和低價股指數同時具有7%以上的超額漲幅,而且絕對收益在9%以上時,則入選分析樣本。

統計結果如圖表所示,就其規律性而言,當低價股和績差股實現顯著而且持續的超額收益時,往往是市場產生趨勢性行情的左側。

具體來看,2005年的兩段行情,5月10日至6月13日、7月29日至9月21日,是熊市末尾雙底中的左側和右側,也即熊轉牛的啟動階段;2006年5月8日至6月7日,是牛市初段中第二波行情的左側;2007年1月4日至4月3日,是牛市中段中第三波行情的左側;2007年8月7日至9月11日,是牛市末尾上漲階段;2008年11月10日至12月23日,是牛熊轉換雙底的左底;2009年1月21日至2月26日,牛熊轉換雙底右側初段上漲。

除了2007年8月7日至9月11日是牛市末尾上漲之外,其他低價股和績差股產生顯著且持續的收益時,往往預示著市場將產生趨勢性機會。更進一步,當指數經歷大幅調整進入縮量震蕩狀態時,此時低價股和績差股行情,往往預示著市場結束熊市進入牛市的啟動階段。

1.3.當前或是市場結束熊市進入牛市的啟動階段

10月22日以來低價股和績差股再次實現顯著且持續的收益,結合當前的市場背景,基于歷史復盤的規律性經驗,我們認為這是市場結束熊市進入牛市的啟動階段。

除了上述論據外,關于經濟基本面和流動性的分析,我們在7月8日的《致勝時刻—市場已經進入歷史性底部區域》和8月12日的《政策紅利是熊轉牛第一波行情的關鍵驅動力》等報告中已經進行詳細討論。

基本面:(1)就趨勢性變化而言,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均迎來拐點。上世紀70年代,美國和日本的工業化都步入后工業階段,隨后有兩個標志性拐點發生,一是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二是新一輪中周期開啟,與之呼應,美國和日本均開啟了一輪以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為主線的長期慢牛行情。上述標志性拐點,正是我國經濟正在發生的,2015年國內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2016年新一輪中周期開啟。與此同時,人力資本紅利釋放疊加政策不斷催化,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將進一步加速。(2)就周期性變化而言,ROE回落有限。ROE取決于產能利用率和產品價格,既看需求也看供給,需求端面臨回落但力度溫和回落,更關鍵的是企業供給端已調整得相當充分,而供給端的調整既有經濟周期的力量也有政策的強化。

估值:前期恐慌式下跌加速估值見底。

流動性:在短周期回落的背景下,結合當前的政策信號,我們認為流動性已經開始改善,一輪較為持續的貨幣政策寬松周期或開啟。

資金面:A股將迎來三大重要增量資金來源,即房地產長周期見頂驅動居民資產配置逐步轉向股市、養老金入市將為股市提供長期穩定的增量資金、A股國際化提速帶來海外增量資金。

1.4.輕指數和重個股:接下來A股的最大特征在于成長股展開有序上漲

就后續結構的把握而言,我們在8月20日的報告《以史為鑒:接下來A股的最大特征在于成長股展開有序上漲》中進行了詳細論述。

以史為鑒,接下來A股將進入磨底階段,會呈現“輕指數、重個股”的特征,在此階段,成長股將展開有序上漲。下一輪牛市的內核在于反映“經濟轉型驅動的企業盈利質量提升”,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是尋找成長股的核心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股價表現既受基本面影響也受籌碼結構影響,消費升級對應的部分板塊此前已經經歷了近兩年的抱團,機構持倉處在歷史高位,考慮到短周期經濟回落對消費數據的拖累,消費數據的周期性回落或被市場進一步放大,短期而言,消費整體或難有相對收益。中期而言,短周期經濟回落和籌碼集中的壓力消化之后,我們認為消費板塊將開始反映趨勢性變化(經濟從投資驅動逐步過渡為消費驅動),需要重點關注。

站在當下,產業升級是尋找成長股的核心方向。后工業化背景下,中周期復蘇為產業升級提供了珍貴的機遇期,人力資本紅利和政策紅利進一步加快科技創新步伐。我們看好具備技術擴散性、發展可持續性和經濟主導性等要素的方向,重點有云計算、半導體、電動車、智能制造、5G等。

藍籌股下半年受制于短周期經濟回落仍缺乏向上動力。

2.市場觀點:仍在反彈窗口,結構看成長

上文從中長期視角論述了市場特征,短期而言我們認為11月的市場仍在反彈窗口,一則基于接下來的利好催化劑,即阿根廷二十國集團峰會和改革開放四十年,二則基于歷史上反彈行情的時間規律,結合復盤經驗一波具備賺錢效應的反彈持續時間約30-40個交易日。

具體分析見前期周報《政策利好紓解微觀交易結構:金融搭臺,成長唱戲》和《仍在反彈窗口,結構看成長》。

就結構而言,11月的反彈窗口期我們看好金融和成長,金融中關注券商,成長中關注To B端信息技術,云計算、5G、半導體設備、航空裝備等方向。

就券商而言,股權質押的風險緩解是近期最核心的邊際變化;就成長而言,宏觀經濟下行期間,主板盈利增速隨之放緩,市場的結構性機會往往呈現兩個特征,一則是拉長視角來看成長股占優,二則每次市場上漲期間會呈“大盤股搭臺,成長股唱戲”的特征。這點在2010-2015年的市場表現中得到了驗證,我們認為也將是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將發生的,也是與2016-2017年的藍籌主導風格不同之處。因此,11月份的反彈窗口中,我們看好成長股。


(聲明:每經App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或者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編 郭鑫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低價股 牛市啟動 輕指數 階段行情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