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1-19 12:41:44
11月17日,2018“Institutional Investor財新資本市場分析師成就獎”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
每經記者|王海慜 每經編輯|杜宇
11月17日,2018“Institutional Investor財新資本市場分析師成就獎”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Institutional Investor 財新資本市場分析師成就獎”,由美國權威金融評選機構——Institutional Investor(機構投資者)與財新傳媒于2017年聯合推出。
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注意到,頒獎典禮上,共頒發出最佳分析師團隊、最佳銷售團隊、最受歡迎分析師和行業最佳分析師團隊四大獎項,根據境內外投票人劃分出7個榜單,覆蓋28個行業。
本屆財新峰會的主題為“全球共探路暨中國改革開放40年回首與展望”,在當晚的頒獎盛典上,有多位來自大型金融機構和上市公司的負責人擔任嘉賓,他們就改革開放及中國經濟形勢展望發表演講。不少嘉賓們在演講中都提及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市場持續擴大開放,中國經濟與全球經濟聯系日益緊密所取得的成就。
在演講環節,多位嘉賓都提及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市場持續擴大開放,中國經濟與全球經濟聯系日益緊密所取得的成就。
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指出,改革開放是認識和思考所有問題的邏輯起點,也是破解發展難題、應對風險挑戰的關鍵。易會滿認為,“中國經濟奇跡和中國銀行業的浴火重生,靠的就是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改革帶來了思想解決、觀念變革和體制突破,開放帶來了要素互通,福利互換和管理提升。”
易會滿說,“如果將時鐘撥回本世紀初,沒有人能料到我們今天能有如此脫胎換骨的變化。改革開放以來,工商銀行從破產邊緣走向世界金融舞臺,從國際競爭賽場上的旁觀者和追隨者成為參與者和弄潮者。”
易會滿還指出,“實踐證明,改革開放帶來進步,封閉保守導致落后,工商銀行因改革而興,因開放而強,是中國金融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而中國金融業的改革開放,是整個國家改革開放大片中的精彩一幕。40年來最大的確定性是什么?就是改革開放帶來的銀行業變化。”
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曹遠征也對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一些變化進行了總結,他強調三點:一是居民收入的持續提高,二是中國工業化進程大致過半,三是中國對國際市場資源需求的擴大。在他看來,這些變化都深刻地影響著金融業。曹遠征說,“改革開放的初心,就是市場導向型的經濟體制改革,把中國的工業化、城市化納入全球化的進程。”
中國民生銀行董事長洪崎表示,四十年來,民營企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重要支柱,是最富活力、最具潛力、最有創造力和最具成長性的市場主體。在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凸顯的情況下,他強調民生銀行將始終堅持民企戰略,不斷加大服務民企的力度。
“民生銀行將從原來比較粗放地服務民營企業,轉向對民營企業高質量、高效的綜合服務。今年以來,民生銀行新增對公貸款1500億元,其中75%都用于支持民營企業。對公貸款余額1.4萬億元,其中60%服務于民企。”洪崎指出。

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注意到,在演講環節,嘉賓還憑借自己幾十年的專業素養與在場廣大賣方分析師進行了一番業務探討。
長期以來,A股的銀行股估值普遍不高,不少大中型銀行的股價常年處于破凈狀態。截至目前,整體銀行業平均估值水平約是0.7~0.8倍市凈率。多位市場人士稱,這一估值反映了對銀行業名義不良率的不信任。
易會滿向滿場的分析師說:“我想利用這次機會,跟分析師談一談怎么看待銀行業的估值。”他認為,金融從業者與市場分析師對于銀行股存在分歧。
“整個中國的銀行業的經營情況,在全球來看都比較好,我們做董事長的,也非常關注每一年、每一個季度的經營指標。我建議,分析師需要客觀、理性地看待銀行業,更需要用戰略的、宏觀的思維來看待銀行業,還需要善于把握銀行業的發展趨勢與規律。”易會滿指出。
“實際上,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從來都是應對挑戰、爬坡過坎而取得的。我們經歷過各種周期的考驗,包括工行股改后的11年間,也經歷過經濟周期的考驗。但是我們不僅沒有被擊倒,反而在經歷風雨中強壯了筋骨,增加了底氣、信心和能力,我們完全有能力管控住各種風險。”易會滿總結時稱。
易會滿認為,“分析師要全面客觀判斷資本及資產質量、凈息差等商業銀行經營的核心要素,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善于分析核心競爭力的構成要素。我們還要善于發現中國銀行業經營環境的特有優勢,實際上大家比較一下全球銀行業,中國銀行業的外部環境比世界上很多國家要好得多。”
對于中國銀行業的未來,易會滿分析指出,當前銀行業發展也進入一個新的時期,處在重要的關口。一方面,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正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金融市場改革不斷深化,金融亂象治理取得了積極成果,將從多個維度重構金融生態環境。另一方面,目前行業面臨一些“成長的煩惱”和“前進中的問題”。
對此,易會滿給出了幾條對策:一是堅持服務本源,以金融的力量助推貿易投資自由化跟便利化。二是進一步加快創新領跑,以科技變革推動銀行再造。三是堅持轉型升級,加快由資產持有大行向資產管理大行轉變。四是堅持風險管控為基,全面加強合規與風險管理。 五是激發金融全要素的活力與效率。
目前,市場各方對宏觀經濟研判的分歧較大,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黃毅則在演講中表達了他對明年宏觀經濟形勢的信心,“我對未來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監管政策的整體判斷是會更加積極主動作為,特別是財政政策,財政政策在刺激需求方面比貨幣政策更有效。”
貨幣政策方面,黃毅表示,隨著近期促進貨幣政策傳導的政策逐步執行,今年下半年定向降準的效果將在明年開始逐漸顯現。
金融監管政策方面,黃毅認為,未來會更加注重協調。“之前嚴監管在金融領域和實體經濟領域都造成了較大壓力,但決策層很快意識到這個問題,強調去杠桿要把握好力度和節奏,未來監管政策會更加關注協調性,例如加強監管部門和市場的溝通,加強監管部門之間的政策協調等。”

2018年作為“Institutional Investor 財新資本市場分析師成就獎”的第二屆,吸引了全球頂尖賣方機構1000余位分析師/銷售服務經理參評,超過900家全球主流投資機構的3420位機構投資者參與投票。
第二屆最佳分析師團隊榜單評選出了前十名公司,其中獲得中國大陸地區投票人票選結果前十的公司為: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國泰君安證券、瑞士聯合銀行、華泰證券、東方證券、花旗銀行、中信證券、廣發證券、美銀美林集團(并列第九名)、瑞士瑞信銀行(并列第九名)。
獲得海外地區投票人票選結果排名前十的公司為: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并列第一名)、花旗銀行(并列第一名)、瑞士聯合銀行、摩根士丹利、美銀美林集團、瑞士瑞信銀行、華泰證券、德意志銀行、摩根大通、工銀國際研究所(并列第十名)、野村證券(并列第十名)。與往年相比,中國本土證券公司上榜數量大幅增加。
“最受歡迎分析師”獎項前十名得主分別為:華泰證券王帥、中金公司楊鑫、美銀美林趙彥林、華泰證券丁涵之、中金公司郭海燕、中金公司錢凱、瑞銀(UBS)徐賓、瑞信Yiu Hung (Thomas) Chong、中金公司陳彥、美銀美林羅辰。
行業最佳分析師團隊榜單涵蓋新能源、銀行、食品飲料、互聯網、房地產、鋼鐵、中小板股票等28個行業,每個行業均評選出了前三名的公司。從大陸地區投票人票選結果來看,上榜次數最多的三家公司分別為: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25次)、國泰君安證券(24次)、瑞士聯合銀行(16次);而從海外地區投票人票選結果來看,上榜次數最多的三家公司則為:花旗銀行(17次)、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13次)、瑞士聯合銀行(13次)。
從榜單整體來看,中金公司、瑞士聯合銀行、花旗銀行、國泰君安證券成為上榜次數最多的投資機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