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1-15 10:30:13
每經記者|陸言 每經編輯|劉琳
西咸新區兩個直管園區(能源金貿區、國際文教園)的動向,粉巷君一直頗多關注——不僅在于其作為大西安新中心中央商務區來打造,寄托著這座城市現代化風貌的高度。
其實這里面還有更多考慮:
A、投資者的直觀信心,首先來自于區域的良好形象展示。當初設立兩個直管園區,集中力量,高效運作,就是要把西咸新區的“面子”先立起來;
B、為此初衷,官方近年在規劃和配套方面費了不少心思。一個重要信號是,西咸新區管委會遷入能源金貿區,印證了區域政商、交通、宜居等資源要素提升的意志和成效;
C、去年托管以來,西咸新區突然“躥紅”,“顏值擔當”得以有效發揮。
繼洛克菲勒家族百億投資國際文教園,不足半月,又一批企業總部、金融機構落戶能源金貿區。回顧前三季度,西咸新區招商亦闊步進擊,100億以上項目8個……
“面子”很重要
早年,西安有過一次招商失敗的慘痛教訓。
某全球互聯網巨頭看中西安科研實力,考慮投資。結果轉了一圈,對商務及宜居環境比較失望,最終落戶他城。
這種問題,恐怕也是西咸新區需要重點面對的。
從全國層面來看,國家中心城市,多有國家級新區作增量支撐。西咸新區則任重道遠,19個國家級新區中,其經濟實力居于下游——畢竟,前身只是西安、咸陽兩市之間的城鄉結合部,基礎薄弱。
就此而言,最有效的手段還是招大引強,吸引資源要素流入——今后很長一段時期里,這依然會是西咸新區的重要任務。

但必須正視的是,政府將招商引資視為“一號工程”,傾注全力,吸引企業前來考察已屬不易,又如何把他們留住?
要知道,投資者的直觀信心,首先來自于區域的良好形象展示與優越的投資環境。
過去不乏這樣的案例,企業考察一圈,由于尚未看到相對成熟、有潛力的地塊,宜居宜業的環境,以及產業勃興的態勢,而指望圖紙上的說服力顯然差強人意,最終不了了之。
所謂“顏值即擔當”,絕非一句玩笑話!
好在西咸新區當初留了一手,五大新城之外,設立能源金貿區與國際文教園,并采取直管模式,其意義即在于此。
包括近期,西咸新區又作出整合兩個園區、交由西咸集團代管的決策部署,顯然是寄望于整合資源,集中力量,加快建設步伐,先行打造出大西安新中心創新城市發展的“引領區”與“示范區”,盡快樹起新中心的氣質與高度……
“顏值”怎么出來的?
搞規劃、建大樓、修公園,當然是出形象最直接的辦法。
但面對大西安新中心CBD,如果只是“紙上畫畫、墻上掛掛”的態度,顯然說不過去的。
起步之初,一位參與其中的官員接受采訪,兩個觀點印象深刻:
一是城市新區建設首先是經濟工作,要考慮投入產出,畢竟政府的錢是有限的,應主要靠區域自身的產出來實現平衡;
二是做城市規劃就像跟土地談戀愛,要全面了解這塊土地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尊重城市的地理和氣候條件。這相當于給人做衣服,首先要選樣式,是穿西服還是休閑裝?必須先定型。
正如后來所見,“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受邀成為“裁剪師”,其提出“大軸線”規劃,賦予大西安新中心CBD一個很高的起點。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在于,這片區域位于《詩經》發源地——灃河與渭河交匯處,是周豐京、鎬京所在,生態與文化相得益彰。在此基礎上的3000多畝生態區,此前已建成開放。
去年初,西咸新區管委會也搬了過來,政商資源屬性一下子體現出來,加之附近的學校配套、綠洲水系,以及高鐵站、規劃建設中的地鐵1號線延伸段、12號線——回頭看,綠地那座賺足眼球的500m+頗具前瞻性。
最近,能源金貿區又簽約入駐了一批項目,總建筑面積超過兩百萬平米,包括多棟超高層地標性建筑。
當初的藍圖,正逐漸落地。
但正如那位官員講的,“城市建設應主要靠區域的自身產出來平衡。”換句話說,只注重硬件軀體,忽略產業靈魂,無異于本末倒置。
所以,產業如何考慮?
總部經濟才是靈魂
英國政治家約翰伯恩斯曾評價:泰晤士河是世界上最優美的河流,因為它是一部流動的歷史。
如今,她的高光時刻,屬于倫敦金融城。
這片1.4平方英里的河畔地,擁有近2000家金融機構,30萬左右的金融人士,聚集了500多家外國銀行、180多個外國證券交易中心……
“流動的歷史”不止泰晤士河,灃渭河畔的大西安新中心CBD,正蹣跚起步。
事實上,西咸新區早已確立其總部經濟、能源金融的產業主導思路——企業生產布局在五大新城、大西北乃至“一帶一路”沿線,而區域總部落戶能源金貿區,國際文教園為產業人口提供高端宜居配套。

▲ 11月1日,6家總部項目、4家金融機構簽約入駐
初聞總部經濟,大概會以為,只是一片優美的辦公環境里,入駐了一堆高大上的企業。
但實際上,其內在肌理,是建立在區域交通、科技、金融、政商、宜居等資源系統高度發達的基礎上,通過統一開發、統一物業服務等,構建起企業運轉的高效率、低成本平臺。
以此來看,西咸新區當初給出產業定位,顯然充分考慮了兩個園區的資源要素條件。
政府對總部經濟的熱情,很容易理解。
除了能夠帶來可觀的稅收、消費,還有“產業乘數效應”、“社會資本效應”。一個巨頭企業總部落戶,會帶動多個與之密切關聯的知識型服務公司隨之遷移,進而拉升區域美譽度和土地價值。
對普通老百姓而言,則能夠獲取更多理想的就業崗位和不菲的薪資收入。
前面提到,日前又一批項目落戶于此。
據媒體報道,這里面包括6個企業總部項目,4個金融項目,總投資180億元——產業聚集效應下,這方天地的明天,機遇大概不只屬于投資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