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早新聞丨中弘股份成A股史上首家1元退市股;美聯儲維持三大利率不變

每日經濟新聞 2018-11-09 07:54:51

 每經編輯|步靜    

___.thumb_head

關注

【習近平會見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

國家主席習近平8日在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習近平指出,基辛格博士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為中美關系發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我們對此不會忘記。40多年來,中美關系歷經風雨和坎坷,但總體保持穩定前行。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社會普遍期待著中美關系繼續沿著正確的方向向前發展。我和特朗普總統約定在阿根廷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會晤,雙方可以就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交換意見。(新華社)

【美聯儲按兵不動 明確將漸進加息 但指出企業投資放緩】

美東時間8日周四,美聯儲貨幣政策會后公布,全體九位投票官員一致決定,維持2%-2.25%的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區間不變。聲明認為經濟前景的風險大致均衡,未提近期市場波動。不同于上次聲明,這次稱,企業固定投資增速相對放緩。市場強烈預期聯儲繼續加息,短期美債收益率創十年新高。(華爾街見聞)

【中弘股份:11月16日起進入退市整理期】

中弘股份于2018年11月8日收到深圳證券交易所《關于中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2018年11月8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決定公司股票終止上市。公司股票將于11月16日起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公司股票終止上市后,將轉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進行股份轉讓。(每日經濟新聞)

宏觀

【國家稅務總局又規定企業稅前扣除項,42.89億件責任險迎重大利好】

國家稅務總局近日發布了《關于責任保險費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有關問題的公告》,對雇主責任險、公眾責任險等責任保險的稅前扣除問題進行了明確。今年前8月,保險業新增責任險保單42.89億件,責任險保額466.11萬億元。多位保險業人士均認為,近年來責任險發展很快,該政策將推動更多企業積極投保責任險,對非車險發展是重大利好。(券商中國)

【經濟參考報頭版:以科創板推進資本市場供給側改革】

上交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彰顯了我國政府推進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決心和力度,必將進一步完善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提高資本市場整體運行效率,充分發揮資本市場金融資源配置基礎性決定性作用,積極解決資本市場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從而為我國資本市場穩健發展注入新活力。(經濟參考報)

【常見藥低價藥漲價抗癌藥降價 藥品市場冰火兩重天】

今年在醫藥行業上演了冰火兩重天現象:一些常見藥、低價藥、原料藥價格不斷上漲,而一些進口藥、抗癌藥出現了價格下調的情況。在價格調整的背景之下,醫藥行業的格局也在悄然發生變化。一位醫藥行業人士表示,除了原料藥外,非處方藥外及處方藥價格也在上漲,人工成本、環保成本、兩票制改革之后稅務成本上升也是助推企業價格變化的原因。常見藥、低價藥漲價成為大趨勢。(證券日報)

【地價降溫信號!四成高總價宅地僅以底價成交,央行報告透露重要嚴控信號】

在持續的樓市調控影響下,全國土地市場降溫明顯,不僅成交總額縮水,成交均價同比下跌,而且溢價率持續走低,其中,有4成高總價宅地底價成交。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在最新報告中建議,對負債率偏高以及大量購置土地、具有囤房囤地和市場炒作行為、制造地王現象等的房地產企業進行融資限制,加強房地產開發企業購地資金來源審查,嚴控購地加杠桿行為。業內人士認為,央行報告表明了繼續抑制資金過度流向房地產領域的態度,預計隨著房企的資金壓力逐漸加劇,全國的土地市場仍會繼續降溫。(券商中國)

【地方支持民企“高含金量”政策正在醞釀】

以“堅持改革開放 堅定發展信心”為主題的首屆全國工商聯主席高端峰會在濟南舉行。記者獲悉,地方支持民企政策密集落地,山東等地還在醞釀更多“高含金量”政策,民營企業家信心正在增強。與此同時,近期釋放的政策信號表明,未來將引導更多企業加快產業升級,不少民企亦表示,在相關政策支持下將加快創新轉型步伐。(經濟參考報)

【多地供暖季限產方案脫離“一刀切”】

作為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首個攻堅期,今年秋冬季多地高排放行業錯峰生產方案脫離了以往的一刀切模式,規定更為細化具體,以“污染”定企業“開關”。目前鋼鐵、焦炭等開工暫無明顯受限,再加上企業提前備戰,今年錯峰限產影響大概率低于預期。(經濟參考報)

市場

【企業年金規模擴增 超4000億元增量資金候場】

上半年,全國企業年金積累資金總規模較2017年年末增加超過800億元,累積總規模達13679.67億元,整體收益穩健。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企業年金規模逐漸擴大,如果按30%比例的資金進入股票市場,那么將會有超4000億元資金入市。(證券日報)

【證券時報頭版:首只面值退市股誕生 多管齊下破解退市難困局】

首只1元面值退市股的出現,體現了交易所對退市制度的嚴格執行,也會給上市公司帶來警醒,能夠有效促進公司價值的合理回歸。我國資本市場要真的走出“退市難”的困局,需要多管齊下破局。完善退市制度僅是其中重要的一環,更重要的是,退市制度應該與上市制度一起共同承擔篩選優秀企業淘汰落后企業的責任,讓優秀企業更好地發展。(證券時報)

【11月份私募平均倉位不足六成 年底看好科技類板塊】

根據私募排排網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1月份私募倉位普遍有調整跡象,目前私募平均倉位為57.84%,比10月份同期平均62.50%的倉位環比下降近4%,處于中低水平。機構認為,從目前外圍市場走勢來看,世界各主要市場指數有趨穩跡象,相對A股市場影響來看,邊際效應有所減緩,尤其是經過最近的反彈周期后,市場信心有所恢復;具體到板塊配置方面,私募最看好芯片、5G等科技類板塊,主要是基于此前每次指數反彈,此板塊都會有所表現。(證券日報)

【A股迎史上最大回購潮 股權質押堰塞湖解除警報】

截至11月8日,今年以來共計609家A股公司實施完成了869次回購,合計回購資金達336.73億元,已回購股份數達48.25億股。而2015年至2017年回購金額分別為46.66億元、105.5億元、79.14億元,這也意味著今年11個月的回購規模已超前三年總和。(證券時報)

公司

【雛鷹農牧計劃對債務本金延期支付 利息用火腿等產品支付】

雛鷹農牧公告稱,受“非洲豬瘟”疫區封鎖、禁運等因素影響,公司生豬等相關產品短時間內難以變現,為了盤活庫存、緩解公司目前現金流緊張的局面,公司計劃對公司現有債務調整支付方式,本金主要以貨幣資金方式延期支付,利息部分主要以公司火腿、生態肉禮盒等產品支付,債務范圍包括公司現有所有債務。截止公告日,公司已經與小部分債權人達成初步意向,涉及本息總金額2.71億元,目前尚未進行產品交割。(每日經濟新聞)

【上海三毛等多家公司提示風險 并說明創投業務情況】

科創概念股持續強勢,多家公司8日晚間提示風險,并說明創投業務情況。民豐特紙表示,公司僅持有天堂硅谷資管集團5%的股權,占比較小,對公司影響不大。日出東方表示,公司占比華興基金份額較低,間接持有快手的比例極低。上海三毛稱,子公司嘉懿創投今年前9個月未發生實際經營業務,嘉懿創投間接持有滬江網0.67%股權,持股比例微小。此外,張江高科、魯信創投等提示,公司市盈率與行業平均水平相比較高。(證券時報)

【馬斯克卸任董事長 投行預計可納入標普 特斯拉股價創近三個月新高】

周四納指下跌,但特斯拉一度漲2.7%。盤前麥格理分析師Maynard Um發布報告稱,特斯拉必須證明可以持續盈利,但我們相信,在Model S和X的穩定需求、為滿足Modle 3需求而增產、零排放車積分交易可能帶來收入的推動下,該司將滿足納入標普的要求。盤前特斯拉董事會提名獨立董事 Robyn Denholm任董事長,馬斯克繼續任CEO。(華爾街見聞)

國際

【進入熊市!油價連跌九天創四年最長連跌】

由于美國原油庫存和產量的增加,油價連跌9天,創下四年最長下跌周期。原油自上月觸及4年高位以來,持續下跌,自高點回落20%。周四,美油一度大跌1.4%,連續第九天下跌。(華爾街見聞)

【歐盟調低2019年歐元區GDP增長預期】

周四歐盟宣布,由于貿易緊張局勢升溫,全球增長前景下滑,下調了2019年歐元區GDP增長預期到1.9%,維持2018年增長預期在2.1%,2020年增長1.7%。同時小幅上調了今明兩年的通脹預期。值得注意的是,歐盟預計英國今年經濟增長僅為1.3%,未來兩年將繼續放緩至1.2%,同時仍面臨極大的下行風險。(第一財經)

【沙特也要“退群”?政府資助智庫正研究解散OPEC的影響】

過去60年來,沙特一直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實際上的“老大”,也是組織內第一大產油國,占據OPEC近1/3的產量份額。最新的內部消息顯示,沙特正在研究“退群”。據《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透露,沙特可能考慮在未來解散OPEC,部分受到來自美國和外部投資者的壓力。受沙特政府資助的該國頂級智庫阿卜杜拉國王石油研究中心(Kapsarc)正在研究拆分OPEC后對油市的影響,但這并不能說明沙特政府內部也在積極討論“近期離開OPEC”。(華爾街見聞)

【科技股領跌美股 兩年期美債收益率創10年新高】

雖然10月市場大跌,但美聯儲在11月聲明中表態維持加息計劃不變,美股集體下跌。標普500指數收跌0.25%,報2806.83點,其中能源指數收跌2.2%——宣告10月29日以來的上漲趨勢暫告一段落。道指收漲10.92點,漲幅0.04%,報26191.22點。納指收跌0.53%,報7530.88點。美債收益率大漲,2年期美債收益率創下10年新高。(華爾街見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