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1-09 01:05:26
11月7日,進博會新聞中心召開“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政策·市場信息發布會”,會上,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孟冬平介紹了中國醫藥健康產業相關情況。事實上,本次進博會醫藥醫療展區備受熱捧,部分展商攜其全新頂尖產品、技術在展會首發。
每經記者|夏冰 每經實習編輯|梁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正在上海舉行。11月7日,進博會新聞中心召開“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政策·市場信息發布會”,會上,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孟冬平介紹了中國醫藥健康產業運行,尤其是對外貿易的相關情況,以及在此過程中出現的新政策、新變化。
孟冬平表示,“中國的醫藥健康產業參與國家分工合作的步伐加快,產業發展已進入新的階段。大健康產業已成為經濟發展中最熱門領域之一,目前,中國是全球第二大醫藥消費市場、第一大原料藥出口國。中國醫藥產業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的內生動力愈加強勁,廣度與深度不斷拓展,在全球醫藥產業格局中正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孟冬平指出,國內企業不斷努力提升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位置,特別是在國際注冊、創新研發、國際市場營銷和全球資源整合能力等方面。昔日單純的進出口盈利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
上述發布會上透露的一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醫藥產品進出口額達到1214億美元,其中進口額560億美元,出口額654億美元,出口產品以原料為主,進口產品以制劑及高端醫療器械為主。
“我們預測,未來十年將是中國大健康產業的黃金十年,產業步入快速增長期。預計到2020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將超過7700億元,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更將突破10萬億元,高速成長的中國大健康市場,潛力無限,為各國企業的進入提供了絕佳的市場機遇。”孟冬平如是指出。
中國海關數據統計顯示,2017年,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總額1166.76億美元,同比增長12.64%。整體來看,去年國際市場需求上升,中國供給側改革初見成效,醫藥出口量減價增,出口額穩步提升。同時,國內需求依舊保持較高的水平,進口保持較快增長。
記者注意到,自加入WTO以來,我國通過多渠道優化醫藥產品進口條件,逐步取消數量配額、進口許可證、指定公司經營等非關稅措施,貿易便利化水平及市場開放程度大大提升。
“隨著我國一系列藥品審評新政及優先審評等各項制度落地,進口藥獲批速度明顯加快。進口新藥大量獲批以后,眾多產品將涌入中國市場。”孟冬平如是指出。
記者在進博會現場注意到,醫藥醫療展區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匯集了來自51個國家和地區的320家參展企業,展區內專業采購提升吸引力,確保供需精準對接;此外,國內外醫療巨頭還帶來了大量產品技術首發登場,展區展示亮點紛呈,醫療器械行業快速發展,品牌競相展現實力特色。
期間,部分展商攜其全新或頂尖產品、技術在展會首發,包括全球體積最小的心臟起搏器(美敦力)、世界上最薄的手表式血壓儀(歐姆龍)、速度最快的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羅氏)等。此外,其他代表國際先進水平又有各國特色的藥品、醫療器械、保健品、醫療美容產品等也同臺登場。
參展藥企賽諾菲中國區總裁彭振科表示,“我們由衷感謝中國政府為加速創新藥物上市的決心和所作出的努力,我們和政府有著相同的目標——讓中國患者通過更廣泛的渠道,獲得創新、高質量和安全的藥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